- 2021-02-26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其他(心得)之分析幼儿园德育中奖励策略的有效运用
其他论文之分析幼儿园德育中奖励策略的有效运用 【摘 要】幼儿思想品德教育是向幼儿进行礼貌待人,尊敬师长,诚实,遵守纪律,热爱劳动,爱国思想感情和习惯等教育,在幼儿教育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幼儿园德育中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奖励策略。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当表扬的语言成为一种口头禅,当奖励的手段成为教育活动的惯例,当孩子接受奖励如同品尝家常便饭的时候,奖励策略究竟会对孩子造成有效的推动力呢?因此近些年对于幼儿园的与众奖励策略的有效运用成为了各位幼儿教师和学术界比较关注的问题,本文深入浅出的分析了奖励策略在德育中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育儿园;奖励策略 一、以多种多样的奖励方式增强孩子对奖励的期待 奖励效果的好坏往往取决于被奖励者对奖励的期待程度。小红花、掌声等等是在幼儿园常见的奖励方法,尽管物品平平,微不足道,却可以使孩子们非常欣喜,在得到奖励的同时获得自信。但是由于这些方法过于老套,孩子们往往会想到,因此久而久之孩子们对这样的奖励便觉得没有吸引力,我们应该针对幼儿园儿童的心理年龄特点,为他们精心设计能吸引孩子们的小奖励,让他们主动的为这些小奖励而在各项活动中更加努力。例如:在课堂上,老师给孩子们安排的奖品可以是悄悄话。当一位小朋友因为自己的回答而得到老师的奖励时,教师可以在他耳边说悄悄话:“你表现的非常棒”、“我喜欢你”“你最近进步很大,继续努力”一些鼓励和赞美之言等等,其他的小朋友也会羡慕那位被奖励的小朋友,也想要知道那句神秘的悄悄话到底是什么,用这种那个方法,孩子们以后会表现得更好。事实上,只要我们细心去思考,真正从儿童的思维出发,就一定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二、运用惩罚来突出奖励 幼儿的自尊心很容易受到伤害。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应该尽量避免对孩子批评以及否定,应该从正面对孩子进行激励让孩子们不断进步。但是时间久了,小朋友会觉得得到的表扬和鼓励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对于奖励也就不那么在乎。如果教师能把握好奖励与惩罚的关系,让孩子们体会到奖励的意义所在,才会让奖励变得更有效。例子:在生活中表现优秀的孩子可以得到一个大的卡通小标志贴在额头上。有的小朋友一次都没获得过,但还是满不在乎的表情,还说:“我不喜欢小标贴。” 这样就可以变规则:表现好的孩子可以得到大的卡通小标贴,表现不好的孩子需要贴一个小的小标贴。这样经常表现不好的孩子就会有想得到大的小标贴的欲望的后来,而当没有得到过大标贴小朋友得到了大标贴时就会非常珍惜,看上去非常开心。只因为那小标签的惩罚让他们会到努力的过程,让孩子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才会真正喜欢上老师的奖励,没有惩罚又怎么能体现奖励的价值呢?另外如果能够利用惩罚以后对孩子所造成的逆反心理,或者说是,利用惩罚本身来达到奖励的目的,则更为突出。具体举例来说,一个孩子犯错误了,不是惩罚他写作业,而是惩罚他不写作业。把不写作业当做一种惩罚,这样就能在孩子心理产生对于作业全新的认识,从而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加重视作业。这种惩罚本身所带来的就是一种十分厚重的奖励。 三、给孩子们想要的奖励,来激发孩子们的动力 而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犯的错误是,对某孩子的优点强调的过于频繁。例如,有的小朋友对待同学特别友爱谦让,诚实的优良品质,吃完饭的时候后会主动让别的小朋友先,老师每次都会对他大加表扬,常常把他的行为让其他小朋友学习。习惯了这样做,不仅会让其他小朋友产生不好的定势心理,以为只有这个小朋友最懂礼貌,而且也不会对他起到任何激励作用,也许会对这样的表扬麻木不仁。因此,我们不妨对那些不谦让的孩子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鼓励,“呀,今天XXX小朋友对待老师很有礼貌”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鼓励,使他们对保持浓烈的兴趣,让他们不至于失去信心。总之,孩子最需要的奖励与表扬不仅仅是教师对他某方面的肯定,更应当是能激发他继续努力的动力,这种动力更多地体现于主观能动性上的积极。 四、恰当的抓住教育的时机 有些教师在德育中不能适当的奖励,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有奖,上课坐得端正有奖,活动时不跟小伙伴打闹有奖等等,有些教师很喜欢频繁使用事先许诺奖励的方式来激励幼儿,如“ 你不跟小朋友抢玩具,老师就奖你一朵小红花”,“你要是能吃完一碗饭,不浪费,老师就表扬你”,“你不哭了,老师就奖励你”……这样滥用奖励会产生“德西效应”,一是导致奖励变得微不足道,对幼儿失去原有的吸引力;二是使幼儿对奖励产生依赖心理,被奖励所左右,甚至把得到奖励看成是学习的目的,产生对奖赏物的关注与贪求,变得以奖励为目的,丧失学习主动性。 在奖励过程中要做到奖励频次得当,要把握好奖励的时机。如果幼儿没有学习动机,或者动机不强,教师就要从外部激励幼儿,推动幼儿道德行为的产生和保持,这时采用奖励是必要的。但如果幼儿已经认可道德行为本身,已经具有内部动机,此时就没有必要奖励幼儿,以免弄巧成拙,不仅不能提高幼儿的主动性,反而会削弱幼儿的内在动机。 五、奖励形式灵活多样 幼儿教师在奖励的过程中要多方面思考幼儿的需要和兴趣,采用多种形式来奖励幼儿。奖励的形式包括有物质奖品(如小贴纸,小红花,)、自由活动时间奖励(如点头赞许,口头表扬)等。有时教师还要允许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教师提供的奖品,因为如果幼儿不喜欢奖品,觉得奖品老套,奖励就会失去激励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奖励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幼儿具有主动性,因此,在奖励类型方面,教师应该适当减少物质奖励,多采用精神性奖励,因为精神性奖励更容易强化幼儿的主动性。对幼儿的道德发展来说,信息提供型奖励更为有益。 德育教育中奖励策略具体的方法,只有在幼儿德育实践中运用得当,才能起到强化幼儿道德行为的作用,让孩子在精神上感到愉悦和满足,才能在道德水平上有所提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