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心得)之也谈高一学生“历史情结”偏低的原因及对策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心得)之也谈高一学生“历史情结”偏低的原因及对策

历史论文之也谈高一学生“历史情结”偏低的原因及对策 ‎ 也谈高一学生“历史情结”偏低的原因及对策                                  浙江安吉高级中学    郑守兵 313300 摘要:历史教学不只是教师教授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同时还是教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热情以及持久动力的过程,即提高“历史情结”的过程。本文试图从高一学生和教师两方面分析“历史情结”偏低的原因及对策。关键词:高一学生     历史情结     原因      对策 “历史情结”指的是学生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特有的热情和持久的动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某位同学对学习历史毫无兴趣可言,他也就很难学好这门课了,正所谓“成功的真正奥秘是兴趣”。其实,历史是丰富多彩的。人们常说“历史是知识的海洋”,“读史可以明智”。但当前高一学生不少对历史课没兴趣,久而久之成为该学科的差生,大大影响了这部分同学整体素质的提高。那么,影响学生“历史情结”‎ 的原因到底有哪些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一.主要是一些教师的教学水平不尽人意,这里的教学水平包括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责任心。由于社会和上级部门往往较多地以考试成绩好坏衡量学校的教学质量,学校领导也往往以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师的工作,这使得不少教师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技能的培养,忽视对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研究,将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甚至只是照本宣科,使活跃的课堂变得呆板﹑沉闷,活的语言变得枯燥乏味.在课堂里,所谓“知识”完全变成了主宰一切的绝对力量,教师因附属于大大小小的知识点而自然而然地成了课堂教学的惟一强势权威者,学生则相应地沦为可怜的被控制体和单一的弱势被动接受体。在这样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只不过仅仅是知识的简单传递工具与机械接受容器而已。除了上述情况之外,在一些课堂里,教师往往是以一种固定的模式来传授着原本丰富多彩的历史知识,以一种整齐划一的设定目标来约束着原本个性鲜明的学生.于是,在这样的课堂里,既不可能有生命的互动与智慧的碰撞,也不可能有生命激情与灵性的飞扬,更不可能有沁人心脾的诗意的生成。这样,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其固有的生命价值就得不到确认,情感缺少交融,感性的历史就被过于理性的条条框框缚住手脚,这又怎么能让学生有兴趣呢?再者,教师对学生学法指导的忽视,也使许多学生学习不得法,花时多效率低,成绩上不去,产生自卑感。加上有部分教师往往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命令式的教学方式强制学生学习,动辙批评训斥,或者罚抄写等等,使学生感到心情压抑,进而产生厌恶,原有的兴趣也会丧失殆尽。此外,作为历史教师的知识面必须宽广,恩格斯说过:“我们只知道一门社会科学,那就是历史科学”‎ ‎。这说明历史学无所不包、无不涉猎,因此要求教授这门广博之学的教师,在具有扎实历史专业知识基础之上,还要掌握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国际时事、艺术体育民风民俗乃至理化方面的相关知识,并能从自己的角度对它们加以审视、分析和评价。而事实上不少教师并不注重各类知识的积累,教学研究能力相对薄弱,上课照本宣科,既不能对教材有深入的挖掘,又没有相关史实的补充拓展,这样的教师上课怎能让学生有深的历史情结。二.主﹑副科观念左右人们的思想。高一年级的历史教学,虽然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和评价目标,但由于现有的考试没能体现足够的能力要求,多数教师在教学中很少依据教材重点、难点运用历史材料还原分析历史现象,组织教学。此外高一的历史会考实行半开卷形式后,学生更认为历史科是可有可无的“副科”了,根本不用学,即使学,也只需“死记硬背”即可。加上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使知识、信息的普及化程度大大提高,教师早已不是学生唯一的信息源了,不少学生可通过网络、电视等现代技术手段获得有关历史方面的知识,于是,“历史没有什么深奥的学问” ﹑“历史易学,只要背背,翻翻书就行”的错误观念在高一学生中普遍流行,加上部分教师的不当宣传,使得学生很难对历史产生多大热情。通过上述分析,笔者认为从消除学生心理障碍入手,着眼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学习习惯,是提高高一学生历史情结的有效途径,具体可采取以下几方面的策略。一.讲明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强化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人们常说:“历史是真理的母亲”。刘知己说:“‎ 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人生之急务,为国家之要道,有国有家者,其可缺乎哉。”古代史学家对历史学的作用已充分肯定。现今,历史学的功能较以往更广泛﹑更深刻,其重要性可表现在如下几方面:一是兴政功能。唐太宗有“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的左训。毛泽东曾对历史学的作用有过这样的评述:“如果没有革命的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足见历史对一代伟人的影响之大。二是教育功能。历史学能给人们巨大的教育。它可包括社会发展规律教育﹑伦理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等等。三是素质教育的需要。现代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通用型人才,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竞争的日趋激烈,单一型人才将会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需要,而通过学习和研究历史,能培养人们的历史意识﹑历史思维和历史方法,从而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和历史认同感。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努力学习。课堂上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提高历史情结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有的学生都希望得到关心﹑鼓励﹑‎ 理解和帮助,这是人的一种情感需要。师生关系和谐了,学生就愿意去学,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对于高一学生来讲,思想还不够成熟,学习目的性还不够明确,往往上课不专心听或不听,影响教师的情绪。,但如果教师由此也对同学另眼相看,认为无可救药,不予理睬,甚至歧视,其结果可想而知。这就使得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显得尤为突出。教师要关心学生,对他们热情鼓励,尊重他们的人格,师生一旦建立了友好的感情,学生对教师所教的学科就会采取合作的态度,乐于为他们所喜爱的老师而努力去学。    三.利用学生的“成功感”,调动学习积极性。从第一节课起,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观点,尤其是涉及到一些有争论的历史人物﹑事件,讲得好的及时表扬,讲得不对的要耐心启发帮助,能够回答问题本身就值得称赞。教师对学生的称赞也就意味着对学生的尊重和回报。教师在学生回答后,哪怕是微笑一下,或点点头,对学生来讲都是一种鼓励。当他们有了成功感时,学习就有了兴趣﹑动力,就能调动学习积极性。四.要使学生学有所疑,学有所思,掌握灵活科学的教学方法,手段适当。不会激疑,不能让学生边学边思的教学可以说是低水平的教学,不考虑改进教法和手段的教学可以说是不够负责的教学,学生的学习理所当然没有兴趣。不经常交换教学方法和手段,惯用注入式,有哪个学生一直喜欢教师的“催眠曲”呢?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是需要“唤醒”的,而这种“唤醒”‎ 就在于不断激发学习动机。情绪理论家汤姆金斯(Tomkins,S.S)认为情绪是基本的动机系统,情绪对动机和生理驱力起放大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借鉴、想象、探索规律,大胆质疑,增加新视角,发现新问题,开成新见解,这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有益的。但这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无法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因此这就需要教师要系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心理学理论,提高教育科学水平。过去的“一张铁嘴,一支粉笔”的历史教师是不能为现在的学生所接受的。对此,有条件的学校和历史教师应积极采用现有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幻灯机﹑投影仪﹑电视机等,借助于电﹑光﹑声等现代技术,激发学生学习激情,增大教学内容密度,使学生对历史课有一个全新认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改变当前高一学生历史情结偏低的现状,必须克服中学历史教学的弊端,注入素质教育的新观念﹑新方法,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这样,当前这种不良现象就一定会改变。  参考书目:齐健《教给学生有生命的历史》,《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4年第10期《专家呼吁:历史教育“活”起来》,《北京晚报》2001年2月27日《教育心理学》潘菽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激活历史课》任晓利,《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4年第11期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