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计划总结之高考政治学科阅卷体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思想品德计划总结之高考政治学科阅卷体会

思想品德计划总结之高考政治学科阅卷体会 ‎ ‎   一、全国文综政治学科主观题评分细则38.(1)为了防止粮食危机蔓延到我国,造成粮食价格大幅度上升,我国政府应采取哪些政策措施?(14分)稳定粮食需求。(2分)措施包括:杜绝粮食浪费;限制工业用粮;减少或禁止粮食出口;完善粮食储备制度等。(4分,每答对一项2分,答对2项或2项以上4分)从长远看,采取有效措施,增加粮食生产。(2分)措施包括:坚持和完善家庭承包责任制;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坚持和完善农产品价格支持机制;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稳定耕地面积等。(6分,每答对一项2分,答对3项或以上6分)。  (2)运用政治常识,分析我国政府对粮食连续四年增产所起的作用,并举例说明。(8分)为了促进粮食生产,我国政府在制度、政策和投入方面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充分发挥了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职能,(4分)对粮食连续四年增产起到了引导、保障、推动作用。(2分)举例 ‎ :免除农业税或对种粮农民进行补贴。(2分)(3)结合材料,阐述我国政府着力抓好粮食生产所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道理。(10分)物质资料生产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决定性作用,是人们从事政治活动、科学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的基础。(3分)经济是政治的基础,粮食是最重要的生活资料,粮食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关系到国家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1分)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2分)政府着力抓好粮食生产,解决好吃穿住这些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直接利益问题,才能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4分)39.(5)为什么党和政府要长期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0分)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没有变。(3分)历史和实践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国情,顺乎民意,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有助于把国家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结合起来。(4分,教材4个优越性,任答一个得2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作为一个法治国家,党和政府必须依法行事。(3分,答出一个关键词2分,答出2个得3分)。  (6)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国家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10分)整体与部分是客观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形式 ‎。(1分)在我国,国家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1分)整体与部分不可分割、相互依存,(2分)各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不可分割的部分,在国家整体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2分)整体与部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2分)国家作为整体在矛盾统一体中处于主导地位,国家强大了,民族自治地方将获得快速发展;作为部分的民族自治地方发展了,国家整体将更加强大。(2分)二、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分析由于高考主观题设问角度刁,技巧性强,对考生能力要求高。同时,网上阅卷时间紧,速度快,且绝大多数是在读研究生参加阅卷。在评分标准上死扣答案要点,特别是要点中的关键词、主观题的整体得分率较低。造成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一是审题不到位,对设问的指向、层次把握不准,答非所问。如38题第二问,要求分析政府在粮食增产中所起的作用。有的考生没有紧扣“政府的作用”‎ ‎。有的把所有的国家职能罗列出来,没有突出政府经济职能的具体内容,有的答成了粮食增产所起的作用。二是基础知识不到位,如39题第一问,虽然直接考的是教材知识点,由于学生没有记住或对这个知识点没有整合,丢三落四。三是回答问题时大白话连篇,不能准确使用学科术语。这是网上阅卷中失分的主要原因。  三、对复习备考工作的启示根据高考命题和网上阅卷的特点和要求,整个备考工作要紧紧围绕知识和方法做文章。  一是要狠抓基础知识复习,特别要注意基础知识的整合。在基础知识的复习过程,要把握知识的层次性,理解知识的准确性,弄清知识的逻辑性,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指导学生正确的运用知识,要把基础知识复习贯穿于整个备考的全过程,防止以讲热点代替教材。考前要做好回归教材的工作。  二是要狠抓答题方法的训练与指导。首先要选好题,平时训练时要保证题目的质量,尽量向高考题靠拢。垃圾题不仅浪费学生时间,而且会给学生错误导向,造成高考失常,其次要克服审问瓶颈,准确把握设问的指向和层次是提高得分率的关键,也是一个难点。教师在进行答题方法指导时,要对主观题的设问方式进行分类,明确每类设问答题的基本要求,准确把握答题的思路。第三要注重要点的完整性和逻辑性。文综试题由于题量少,考查点有限。因此答案的设置综合性强,要指导学生全方位的思考问题,不能仅仅满足于问什么答什么。而要注意对问题涉及到的知识进行完整的概括和总结。第四要用好关键词,即学科术语,教师在复习备考过程中,要对教材基础知识方面的术语、热点问题方面的术语,设问本身衍生的术语等向学生反复提醒,并要求学生答题时准确,熟练地加以运用。  三是要正确把握高考导向。正确把握高考导向,要对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进行综合分析,不能只拘泥于上一年的高考试题;要把握最新的考试说明中的新提法、新变化,捕捉高考信息;要关注政策、媒体导向,更要了解专家学者关于社会问题的见解和最新学术观点;要对各地信息进行分析、筛选。  四是冷静备考,加强研究。信息时代要得到信息不难,但我们不能搞“拿来主义”,而是要对各种信息(热点题目)进行筛选、整理、深化,形成有深度,有针对性实用性的见解,防止照搬照抄、人云亦云。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