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让语文课堂涌现生命的活力——浅谈课本剧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让语文课堂涌现生命的活力——浅谈课本剧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语文论文之让语文课堂涌现生命的活力——浅谈课本剧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 ‎  让语文课堂涌现生命的活力 ‎  ----浅谈课本剧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  江厦中学 赵丹君 ‎  [内容摘要] 如何让了无生气昏昏欲睡的莘莘学子在课堂上焕发光彩?笔者以为编演课本剧是一个良策。笔者就自己运用课本剧进行语文教学的实践谈一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编演课本剧的步骤,如果我们每位语文教师在教学时,重视把课本剧因时、因地、因课、因人制宜引进课堂,一定会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语文课堂涌现生命的活力。‎ ‎  [关键词] 课本剧  编演  语文教学  学习兴趣  活力 ‎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像一把锋利的匕首刺向传统教学的胸膛,取而代之的崭新的教学方式在如今的课堂随处可见。可是笔者发现,语文课堂上一些了无生气昏昏欲睡的学生让老师犯愁、焦虑。如何让这些莘莘学子在课堂上焕发光彩?笔者以为编演课本剧是一个良策。‎ ‎  课本剧顾名思义就是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所表演出来的戏剧。很显然,课本剧是戏剧的特殊形式,它既有戏剧的一般特点,又有自身的特性。剧本的原著是课文,表演者及观众均为本班师生,最常用的舞台是教室。‎ ‎  运用课本剧进行语文教学,最常见的是对课文某个重要片断的模拟。模拟片断中人物的语言动作,从而体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这种表演大多属于即兴表演,难度不会太高,也不会占用太多的课堂时间,一般安插在讲课中进行。‎ ‎  这种即兴表演,我的最初尝试是在《最后一课》中,让他们模拟最后一课结束时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来体会韩麦尔先生的内心。表演前,我给参加表演的学生几分钟时间来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思想情感及相应的动作台词等。表演的学生很投入,语言、动作、表情都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虽然他们的表演还很稚嫩,却也能够打动人。特别是那个学生的哽咽,以及最后振臂高呼“法兰西万岁”时的激动,深深地感染了在座的同学们,小小的个子,竟然真的让同学们感到了韩麦尔先生的高大。‎ ‎  课后,学生在日记中写道:“这是一堂非常的语文课,因为它与常规的语文课不同,通过自己对韩麦尔先生语言动作的揣摩,我真的体会到了韩麦尔先生的内心。因此在做练习时,让我分析人物情感时,竟然自然而然地写了出来,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绞尽脑汁才挤出几句话来……”。‎ ‎  学生的反应,给了笔者继续深入尝试的决心。笔者决定趁热打铁,接下来的《父母的心》的教学中,尝试了全文的改编。我们先用了课余的时间,指导学生自查工具书解决字词,读通课文,理解人物,了解课文内容及父母几次送换孩子的情景进行研究,为上课做好准备。上课前,笔者还是有些担心的,因为第一次进行整篇课文全部放手让学生自己改编,表演。结果,学生不仅设计了相应的台词、动作,将父母和孩子表现得十分生动,还加入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想象,比如,父母和孩子商量时,与孩子的对话,要把孩子送走时时,父母的不舍和孩子的伤心等等课文中没有的内容,来烘托课文的中心,使表演更有深度,层次,更加真实可信。眼看着,孩子被送走父母忧伤的眼神下面学生不由得沉默了,看到最后一家六口团聚时,下面的学生又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一堂课上得生动而又有序。‎ ‎  表演完后,我们利用剩下的十几分钟时间,要求学生用几句话来说说文章中父母的心,以前上课的时候,还有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这对父母不让孩子跟着贵妇人去过更好的生活,而非要留着孩子吃苦,他们觉得送走比留下更能表现父母对孩子的爱。但是今天,通过同学们的表演,学生对“与其舍掉一个孩子,还不如爹妈儿女一家六口饿死在一起好”的感情有了充分的了解,他们体会到父母舍不得孩子,孩子更舍不得父母,在亲情面前,物质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再次朗读课文,情感达到了共鸣,我第一次觉得学生课文读得那么好。‎ ‎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经说过:“最好是把儿童的学习变成一种游戏似的,使儿童在游戏中学习知识,这是优良教育的基本原则。”‎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提出过“六个解放”,即“一、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二、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五、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六、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这节课后,笔者觉得把抽象的文字转换成可观可感的具体的画面对于学生理解课文有着很好的效果。‎ ‎  有的老师认为初中生编演课本剧的难度较大,不易推行,其实则不然。在电视等媒体日益发达的今天,初中学生对许多电视剧能说会道,对一些剧本的知识也略知一二,对编剧、导演、表演也不是一件完全陌生的事。在语文教学中完全可以利用好这一点,编演课本剧可以作为一种新的课堂形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尝试应用。当然在编演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当一个顾问的角色,给学生以技术上的指导。指导学生完成课本剧的编演,要按一定规范操作,同时又要灵活掌握,注意肯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本剧编演的步骤一般可分为导、选、读、编、演、评六步,每一步有相应的具体要求。‎ ‎  导:对学生进行编演课本剧的前期指导。首先是教授一些基本的戏剧知识,接着明确编演课本剧的主要步骤,特别是对整个编演过程的难点应让学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这样就能避免和消除一些学生有可能产生的畏难情绪。‎ ‎  选:选较生动的、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性较强的课文,一般是童话、寓言、小说或叙事性较强的诗歌,如《皇帝的新装》、《丑小鸭》、《伤仲永》、《社戏》等。所选课文不一定要很长,长课文也不一定要全演,可选其中一个片段,因为初中学生语文实践水平较为有限,目标定得太高,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在教学课时安排上也会有难度。无论长短,所选课文要求矛盾冲突激烈,情节性要强,人物性格要鲜明。“选”的过程要让学生充分讨论后再决定,使学生充分参与,以调动其积极性。‎ ‎  读:引导学生多读,使其知背景、明主题、熟内容。只有清楚这些,才能更好地体会揣摩人物富有个性的语言,才能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因为人物的性格总是与特定的历史背景相联系,此步骤可发动学生到图书馆、网上等查阅有关资料,教师也可多多提供,师生间、学生与学生间要多沟通交流。‎ ‎  编:“编”这一步至关重要,课本剧的编写可按以下五个步骤进行:‎ ‎  (1)明确主题,确定方向。主题是戏剧的灵魂。任何一个课本剧都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主题:爱什么,恨什么;赞扬什么,批判什么;学习什么,反对什么……编写课本剧时可以忠实于原文的主题,也可以推陈出新,将原文进行改编,从而提出一个新的主题。如《皇帝的新装》,把皇帝这个昏庸愚蠢的人物形象改编成知错能改的人。‎ ‎  (2)构思情节,分解场面。课本剧中的情节也可以根据主题的需要增删。这一环节的编写工作,需要学生展开想象,具有创新意识,大胆构思,不要拘泥于教材。如在编写《我的叔叔于勒》的剧本时,笔者就鼓励任教班中学生大胆地对原文进行改编和续编,学生们编出了很多曲折新奇的剧本。课本剧可以是独幕剧,也可以是多幕剧;可以是一个场面,也可以是多个场面。这就需要学生根据所选择的课文来安排或分解。如编演《范进中举》时,学生们就把它编成了多幕剧,有范进家、胡屠户的肉铺、考场、集市等多个场景组成。‎ ‎  (3)安排人物,分好角色。在确定人物、分角色时应根据每位学生自身的特点来安排,尊重学生的意愿,力求做到人人参与,并能充分展现每位学生的表演特点,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很好的发挥。课本剧中的人物也可以根据主题的需要和表演的需要来增添,如编演《范进中举》时,有的小组人数多就增加了围观群众和张乡绅的跟班的角色进去。有时还可根据情节的需要来增加说旁白的同学。‎ ‎  (4)提炼台词,设计动作。课本剧的表演主要靠演员的语言和动作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因此,在编写剧本时,就必须根据剧中人物的个性特点,认真提炼每个演员的个性化台词,设计每个演员的动作。如《皇帝的新装》剧本的编写,皇帝的语言和动作就应当显得高傲而愚笨,大臣的语言和动作就应当显得虚伪而可笑,骗子的语言和动作就应当是狡猾和夸张。同时,在设计台词时还要考虑动作形态词,如一位学生编写的《石壕吏》中的一段台词:‎ ‎  (老妇人打开屋门,两名差役一把推开老妇人闯了进来,随后走进一名官吏模样的人。差役甲在堂间里上下前后左右地搜寻着,差役乙做挑起门帘闯入里屋动作,做突然见到有人而吓一跳的动作,随即退出里屋)‎ ‎  官吏(对老妇人怒喝):哎!你们家的男人呢?‎ ‎  差役乙(附和着吆喝):喂!老太婆,快叫你们家男人出来说话!‎ ‎  老妪(悲切地):官爷呀!我本有三个儿子,可早都被抓去守卫邺城了。最近,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他的两个哥哥前几天刚刚战死在沙场,再也见不着他们啦!呜呜……死去的再也回不来了,我们这些活着的人也只能苟且地活着,活受罪呀!‎ ‎  差役甲(不耐烦地):少罗嗦!‎ ‎  这一段台词极具动作性,形象地表演出暴吏穷凶极恶的样子。‎ ‎  (5)配置音乐,设计道具。恰当的背景音乐和道具能渲染气氛,增强表演的效果。因此,在编写剧本时,还要考虑根据情节的需要配置什么样的音乐,设计演员所需要的头饰、服装和道具。如编演《皇帝的新装》时,配置了《运动员进行曲》《结婚进行曲》等背景音乐,制作了皇帝和大臣的头饰和服装,骗子的名片等道具,这样能使课本剧有声有色,吸引观众。当然,如果时间和条件有限,舞台布置及道具应从简,不能人为造成演出的难度。如《范进中举》里胡屠户带去贺范进的大肠可用学生跳的绳代替,《石壕吏》中官差用的刀可用短棒、树枝等代替。‎ ‎  总的说来,在编写剧本时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生理特点、生活阅历、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也可让写作基础较好的学生更多地参与剧本的编写,教师从旁指导,以保证剧本的质量。‎ ‎  演:包括排练和演出。教师应给学生排练的时间,并从旁指导。排练时,应注意两点:‎ ‎  (1)人物对话的表演是重点,应掌握好语调、语气、速度、节奏等,最大程度地为突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服务。‎ ‎  (2)分小组进行排练,使人人参与,人人得到实践的机会,各小组也可根据实际,在排练时对剧本稍作修改,促进全体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 ‎  演出时,因为学生的情绪大都比较高昂,气氛有时太热烈容易造成课堂混乱。教师应控制好局面,可事先告诉学生做个“文明的观众”,“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同时指派各组核心学生约束组员的行为,使每个学生都能遵守演出的秩序,以保证演出的顺利进行。‎ ‎  评:包括评编演和评课文。在汇演后,组织学生讨论,评论编演的水平及得失,重点是指出创新和成功之处,同时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编演后学生对原课文的理解已提高到另一层次,此时,再次理解课文,可提出几个高要求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实现语文水平的新飞跃。如演完《范进中举》,老师提出:“从范进中举后的疯态及前后不同境遇中,我们对范进生活的社会有哪些了解?”学生尽情谈论,进一步了解了小说的主题,也明白了小说的创作背景。‎ ‎  当然在语文教学中引进课本剧,不能过分强调场景的布置,服装的制作及道具的准备,而应该把重点放在对课文的理解和表演的神似上。‎ ‎  编演课本剧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改编是一种创造,表演更是一种创造。“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个学生在课文的阅读理解中都有自己独特的体会。编演课本剧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活动能力、组织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了审美情趣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如果把学生的生活体验、心理因素比作一潭水,那么,我们的课本剧编演,就好比是投水之石,石击才能浪起。它将为学生打开一个新的活动天地,从而吸引千百万颗蓬勃向上的心。在那里,他们可以大显身手,他们年少旺盛的精力也将得到正当有益的引导。在老师的指导下,编演课本剧,换个味道学语文,学生们定会觉得“不一样”。‎ ‎  当然,初中生编演课本剧难度比较大,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欠缺之处必然极多。但作为一种新的语文教学形式,学生极感兴趣,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也比较明显,如果我们每位语文教师在教学时,重视把课本剧因时、因地、因课、因人制宜引进课堂,一定会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在新课改下,让我们好好利用课本剧这个催化剂,让语文课堂涌现生命的活力!‎ ‎  参 考 文 献 ‎  1《语文教学的困惑及走出困惑的途径》‎ ‎  2《关于语文教学改革的一点思考》贴于 ‎  3 杨卫国《编演课本剧:打开语文课改一扇窗》‎ ‎  4 周剑芳《让课本剧走进学生的心灵》,《小学语文教师》2003年3月。‎ ‎  5周一贯 《课堂表演--阅读教学的新感受》,《福建教育》2000年4月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