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初一历史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初一历史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

‎  初一的新生,历史是初次接触到的科目,所以,为了要让初一的学生更快地接受新功课,老师有计划地安排教学。以下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初一历史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  一、指导思想 ‎  为更好地抓好七年级的教学工作任务,本期历史除传授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之外,还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维护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教育、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等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以及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同时要把环境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  二、学情分析 ‎  所任教的学生上课时的情况有所不同:女同学比较听话,上课时的整体纪律较好,但学生的思维不够灵活,课堂气氛有点沉闷。从总体上观察,大部分学生的情绪比较稳定,对这门课程较感兴趣,特别是将有关内容以故事的形式讲出来的时候,学生听得特别认真;有一小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往往看一时的心情或喜好来决定是不是认真听课,所以在课堂上表现差异较大,还不具备自我约束能力,自觉性较差。‎ ‎  三、教材分析 ‎  初一历史第二册的内容是从我国隋唐时期至明末清初的历史,主要讲述了各个朝代的兴衰过程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情况,共22课。是政治思想性很强的一门课程,思想性、科学性、可读性强,图文并茂,趣味性较强。‎ ‎  四、教学目标 ‎  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即了解中国古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  向学生进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尤其是以发展规律教育,教会初入中学的学生初步掌握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和表述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  六、教学措施 ‎  1、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教学目的、步骤,抓住教材的重点。‎ ‎  2、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纵横比较,穿针引线,使整个历史发展情况显得脉络清楚,思路清晰。同时,注意学习方法的传授,着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3、加强素质教育理念和德育渗透,坚持“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原则,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态度,促进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对社会的了解及适应能力。‎ ‎  4、关心、爱护学生,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特别是要进一步提高对学困生的关注。重视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和作用,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的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 ‎  新的一个学期又开始了。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七年级的历史教学工作,为了更好的完成新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使以后的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顺利的进行,特制订本学期的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  一、思想方面 ‎  全身心投入教学,拥护党的领导,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的职业道德修养与教学水平。认真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认真学习教育局的各种文件和教育教学理论,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家长,爱岗敬业,为人师表。‎ ‎  二、教学方面 ‎  1、备课:‎ ‎  提前一周备好课,写好教案。在备课中真正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坚持因材施教,在备课中设计好分类指导,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的方法,坚持基础性和科学性原则,准确传授基础知识,切实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尤其是九年级要保证复习课的质量。‎ ‎  2、上课:‎ ‎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我将坚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重点,优化课堂教学,以提高课堂效率,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积极参与意识。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主动的探索中获得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有效实施生本教育,努力构建高效课堂。不断规范教学语言,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按时上下课,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  3、批改与辅导:‎ ‎  本学期我将继续要求学生记笔记,专门准备一个历史笔记本,要求学生将课堂讲的重点内容认真地写在笔记本上。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布置有效的学习任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争取在课堂中完成习题。对于考试和作业做到及时批改和反馈、以查漏补缺。‎ ‎  4、考试与评价:‎ ‎  遵循“评价促进发展”的原则,依据《记分册》的操作要求,设计课堂提问、小条测试、综合实践活动等内容。课前要求学生提前准备好学习用品,提前到班准备上课。由课代表负责检查,对于没做好的督促其做好,对做得好的组加一颗红星。‎ ‎  一、指导思想 ‎  本学期围绕学校工作计划要求,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加强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效率,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以新课标为根本,推进课程改革,运用尝试教学法,学习洋思中学的“先学后讲,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努力提升教学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打造高效课堂。‎ ‎  二、基本情况分析 ‎  1、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  七年级有四个班,共有学生xx人,学生总体水平差不多,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且这些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教师要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 ‎  2、教材分析 ‎  本学期历史上册选用的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  第一个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课文用“南北重归统一”“大运河的开通”两个子目,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介绍了隋朝的发展情况,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唐朝的繁荣与开放打下了基础。关于科举制的创立这一内容,特意安排了一整节课来讲述科举制的诞生、完善与影响。‎ ‎  第二个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这一单元中,对“经济重心的南移”“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这样的内容。教科书紧扣课标主题,集中叙述相关内容,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印象,也为完成本单元活动“观察《清明上河图》,围绕宋代城市社会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等,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议论,比较“‎ 古今异同”奠定了基础。‎ ‎  第三个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教科书对课标有关明清时期的五条内容标准进行了归纳组合。‎ ‎  三、任务目标 ‎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 ‎  2、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进一步认清历史前进的大趋势和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远大理想,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  3、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 ‎  四、主要措施 ‎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常规管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的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 ‎  2、强化理想前途教育、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形势教育,学生学得好,以确保考试取得圆满成功。‎ ‎  3、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  4、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  5、复习阶段,要认真制定复习计划,精心组织复习,以书为本,讲清概念,提示规律,指点迷津,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的能力及速度。‎ ‎  6、引资料、学经验。经常向老教师学习,经常听课。‎ ‎  7、认真组织测试,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  一、班级情况分析 ‎  本人本学期任初一x、x、x班历史科教学,经过两周的观察,学生基本能完成学习任务,x、x班学习兴趣较浓,组织纪律性较强,x班同学反应相对比较慢,学习氛围一般,学习上存在一定障碍,针对这一点,在本学期要在课堂上课下多花时间鼓励,做好培优扶困的工作,缩小后进面。这样才能有助于提高整体学习成绩。‎ ‎  二、教材分析 ‎  北师大版出版的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真正反映了课改精神,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感。该书主要以人类文明史发展为主线,该教材重点突出,以点带面,建立了新的评价机制。该书图文并茂,生动规范,单元,课和子目的设计合理规范,更注意吸收当代文化的变化发展,对历史的分期历史发展的动力,民族关系等重*学问题进行了更为科学,合理的把握和处理。‎ ‎  初中七年级上册主要讲述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到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在课型设置上,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新教材倡导探究式学习方式,增加了“学习与探究”课,在栏目设置上,出现了许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式学习栏目,而图文资料的有效运用,大大增强了历史知识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同时也注意与其他学科知识的交叉与渗透。‎ ‎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  1、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  2、简述河姆渡,半坡聚落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  3、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区别 ‎  4、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直到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 ‎  5、说出西周分封制主要内容,直到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  6、通过商鞅变法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认识汉字的演变,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  7、了解“百家争鸣”‎ 主要史实,以都江堰等为例,体会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  8、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  9、列举汉武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讲述张骞通西域的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  10、了解“四大发明”,名医华佗,张仲景,李时珍以及祖冲之和《九章算术》。‎ ‎  11、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主要史实,《史记》和《资治通鉴》。‎ ‎  12、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人口南迁河民族交往。‎ ‎  13、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和的措施。‎ ‎  14、《水经注》、《天工开物》等著作,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  四、教学改革的设想 ‎  1、让学生形成一种意识,即把历史科的地位提升到主科地位。‎ ‎  2、抓好课堂纪律,充分利用“45分钟”。‎ ‎  3、多讲述名人历史故事,与历史典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4、适当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迹或历史博物馆,让学生增长见识,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  5、多组织一些历史活动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表演能力。‎ ‎  6、每天布置适当的作业和练习,巩固知识,大约80多次。‎ ‎  7、做好“培优扶困”工作,提高两率临界生的成绩。‎ ‎  一、指导思想 ‎  依据教育部人教版教科书、《课程标准》、《荆州市历史中考说明》切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发展,落实县教育局有关我县“高效课堂”的继续开展和学校下达的有关历史学科的教学任务,使历史教学再创辉煌。‎ ‎  二、具体措施 ‎  1、努力钻研教材,教法,做好集体备课,有的放矢,抓好重点,突破难点,注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 ‎  2、在教学中,要以先进的素质教育理论武装自己,武装课堂。精心设计问题,既抓基础知识,又注重能力培养,为拔高成绩的培养积累经验。‎ ‎  3、今年一定要针对学情,制定出辅优转差计划,不搞空架子,做样子,定人,定时,定内容,定人员,让优生吃得饱,让合格生吃得好,让差生吃得了,力争全校历史在全县的综合排名再有一个突破。‎ ‎  4、第一轮复习备考时,再一次制定出周密的复习计划,把内容计划到每一节课,加强集体备课,分工协作,讨论好后,再打印出来。‎ ‎  5、走出去,请进来。我们必须抽空到他乡学习、观摩,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请专家、教研员来我校作指导、点评,弥补自己的知识的不足,同时也开阔自己的视野,了解中考信息。‎ ‎  6、综合复习时,要对中考考试说明仔细地研究,对周年大事,时政热点,重点出题。对容易张冠李戴的内容反复出题,让学生烂熟于心。‎ ‎  三、教学目标 ‎  实施素质教育主渠道在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因此我计划做到以下几点 ‎  1、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  2、教师适当补充一些练习作为课堂训练,从而改进评估教学;‎ ‎  3、组织学习某一历史人物进行正确客观的评价,培养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来看问题的能力;‎ ‎  4、教导学生理解记忆知识点。切忌死记硬背;‎ ‎  5、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经历、感受和体验。‎ ‎  小编精心推荐:历史教师工作计划 | 历史教学计划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