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童诗教学中诗歌情愫的追寻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童诗教学中诗歌情愫的追寻

语文论文之童诗教学中诗歌情愫的追寻 ‎ ‎  温岭市方城小学  汪喜燕 ‎  【内容摘要】童歌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我们尝试着让孩子们亲近诗歌,创设听诗、读诗、赏诗的氛围,让学生沉浸在优美的、灵动的、充满智慧的儿童诗之中,赏读诗歌,体悟诗的情韵;诗歌情感融于生活、自然、人情之中,用眼睛去捕捉,用心灵去感悟,追寻童性,厚实诗的情味;放飞自由想象的翅膀,用诗来抒发心中的情感,亲历想象,凸现诗的情性。让孩子感受诗歌的魅力,追寻诗歌的情愫,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  【关键词】童诗   情愫   追寻 ‎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激发兴趣、打开思路、拓宽源头,就能使‘诗人’发出美妙的音节。”儿童诗是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门为儿童创作的。儿童诗短小、精致、富有想象力的特点,融童情、童心、童趣为一体,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儿童诗是亲切的,通俗易懂的,充满激情的,富有想象力的,反映健康内容的,它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语言发展规律。《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 要引领学生诵读儿童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美。要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但纵观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童诗教学大都仅停留在学生品读赏诗的层面上,很少进行写诗的创作指导。童诗教学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儿童诗教学局限于教材,学生儿童诗阅读量少。除了教材中的儿童诗外,学生课外阅读很少读儿童诗,老师没有意识引导学生多读儿童诗,学生的儿童诗储备很少。儿童诗教学过于弱化,学生儿童诗情感体验少。许多教师把教材中出现的儿童诗作为一个基础知识的载体,课堂上以讲代读,为读而读,不重视儿童诗的语言积累,不深入体会儿童诗的情感性,没有让儿童诗的学习更深入,使学生无法形成对诗的整体感受,更不能在语言上有所积累,在语感上有所培养,在情感上有所体验。儿童诗教学功利性,学生儿童诗写作没有一席之地。应试教育下的考试写作常指定不能写儿童诗,这促使我们老师、家长重作文而轻儿童诗的趋势越来越严重,为了迎合应试教育,我们埋没了孩子的诗兴,儿童诗离校园、离学生越来越远,小学生的语言和创造潜能发展的一扇大门在无形之中被关上。‎ ‎  为了充分发挥儿童诗自身的独特魅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进行研究,试图带领学生叩开诗歌的大门,让他们在诗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引导学生广泛搜索各类诗作,吟诵各类诗作,领悟儿童诗的情趣,掌握一些基本的创作方法,然后放飞自由想象的翅膀,用诗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 ‎  一、赏读诗歌,体悟诗的情韵 ‎  儿童诗的语言形式往往具有这样的特点:语言高度凝炼,富有韵律节奏感,极有抒情性和意蕴美。而要解读一首诗,须通过诵读、品味、想象,刺激各感官的参与,进而唤起内心的视象,把文字转化为视觉形象,经过读者的再创造,从而达到在新的广度和深度把握语言具象。反复诵读能帮助儿童理解语言,欣赏品味出语言的优美,能促进语句的积累和语感的沉淀。为此,我们努力创设一个听诗、读诗、赏诗的氛围,让学生沉浸在优美的、灵动的、充满智慧的儿童诗之中,大量赏读优秀的诗作,从而感受儿童诗的特点和韵味,为学生学习诗歌创作作好预热工作。‎ ‎  (一)课堂主阵地赏读活动,走进儿童诗神秘国度 ‎  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也是老师带领学生开展赏诗活动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我们不仅组织学生赏读教材里的诗,赏读金波、圣野、柯岩、鲁兵等著名儿童诗人的童诗,也赏读同学和自己创作的童诗,在赏读中感受诗的节奏和优美的意境。‎ ‎  1、集体赏读例诗,创设阅读氛围 ‎  在集体赏读活动中,我们规定除每周一节的儿童诗指导课外,每周2次晨读和5节语文课前5分钟,为统一读诗时间,我和学生一起欣赏了大量的诗作,除赏读教材里的诗歌,也带领学生赏读课外的充满童真童趣的儿童诗,如《日有所诵》、《名家诗歌》、《蝴蝶o豌豆花》等适合本年级段孩子的优秀诗集。通过朗读来引导学生对诗中那一片情、那一份境的理解,来完成儿童快乐阅读童诗中发现美、捕捉美、展现美、享受美的过程。如学习《小小竹排画中游》一诗时,通过激情导读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接着引导学生反复自读来体验诗中语言优美的韵律,在品读词句中感受语言的魅力,然后在一遍遍的指读、齐读中领略诗中风景的秀丽、意境的美丽,最后配乐朗读来尽情享受学诗、想诗、读诗、陶醉于诗的种种快乐。反复诵读,既是学习的一个过程,又是享受诗歌美的一个过程。‎ ‎  2、总结赏读方法,多种读法入诗情 ‎  通过集体赏读例诗,让学生逐渐掌握赏读方法,用习得的方法自主赏读。通过讨论,大家总结出了赏读的基本步骤:‎ ‎  初读--读准音:读准字音,粗通文意。初读,能帮助学生正音识字,总体感知诗歌意思。‎ ‎  再读--读出意:读准节奏,把握基调。再读,特别是声情并茂的声画并茂的多媒体范读的示范下,很容易能把学生带入美妙的诗歌意境中,更好地把握诗歌的节奏。‎ ‎  品读--读出情:个性诵读,解读诗情。品读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把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融入诵读中,或高亢,或重复,或低吟……‎ ‎  让学生在朗读中进入诗歌的学习中,在朗读中进入诗歌的意境中,在读中品味,在读中理解,在诵读中与诗人达到感情上的共鸣,借诵读来濡染心灵、陶冶性情、培养诗情。‎ ‎  3、引导自主赏读,发现诗歌的奥妙 ‎  在集体赏读、总结赏读的基础上,学生对儿童诗欣赏有了直观感性的认识,教师就可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童诗进行自主赏读。反复诵读,读出诗歌的情味和情趣,把欣赏感悟写成书面稿,与同学交流,发表心得,以提升他们欣赏诗歌的能力。学生在自主朗读感悟中进入诗歌的学习中,在朗读中进入诗歌的意境中,在读中品味,在读中理解,感受儿童诗语言的简练、想象的丰富、生活气息的浓厚、抒情的强烈以及节奏轻快的魅力。这样的自主赏读活动,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诗情,进而诱导他们迸发出富有诗意的语言。‎ ‎  (二)课外大舞台赏读活动,体验童诗阅读的快乐 ‎  1、开展亲子赏诗活动,营造诗意氛围 ‎  课余时间亲子共读,让家长陪伴孩子一起赏读,除了赏读背诵读教材里的儿童诗,利用人手一本的《日有所诵》在回家的时候和家长一起赏读、背诵里面的儿童诗,使之成为学校教学的必要延伸,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共同营造充满一个充满诗意的家庭赏诗氛围。‎ ‎  2、召开诗歌朗诵会,领悟意境和情趣 ‎  同学们将搜集到的或者是在父母指导下创作出来的儿童诗,以朗诵表演的形式展现给其他同学,形式多样,有个人朗诵,男女对诵,小组合诵,也有的是诗表演,配乐朗诵。整个活动洋溢着浓浓的诗意。‎ ‎  3、开展品诗沙龙活动,感悟语言和文字 ‎  为引导学生赏析儿童诗中的优美词句,体会诗歌所描写的生动意境,为此,我专门在周一中午开辟出了“品诗沙龙”活动时间。每次活动时间,我会从同学们推荐的优秀儿童诗中选取一首,进行重点品读。我尝试着采用多种形式加以点拨,引导学生反复品读,在读中感悟。我们深入文本,品读词语,赏析句子,敢于突破诗中的重、难点、努力挖掘深奥处、思维发散处的思想内涵。我还点拨指导抒发情感处、语言积累处,让学生去发现童诗中的美,去捕捉文字里的美,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体验童诗阅读的快乐。随着“品读沙龙”一周周地进行下去,同学们越来越亲近儿童诗了,独立领略诗歌的美,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的能力也越来越强。‎ ‎  二、追寻童性,厚实诗的情味 ‎  “天真的儿童天生就是诗人。”小孩子是多情的,好奇的,他们常会出其不意地吐出很有韵味的话来。在他们眼里,周围的一切都是有生命、会说话、有感情的。一草一木,一桌一椅,都变得知冷暖,会哭笑。在孩子的眼里,世界是充满童话色彩的美丽世界。诗从生活里来,诗靠眼睛去捕捉,靠心灵去感悟。‎ ‎  (一)情融自然,一草一木尽是诗情 ‎  在孩子的心目中,日月星辰、风云雷电、花鸟虫鱼都是一首首瑰丽的诗篇。教师要引导学生捕捉自然界中最细微而感受最深刻的表象,如徐徐高升的红日、五彩绚丽的晚霞、辽阔生机的大地……‎ ‎  在一节有关《春天》的儿童诗创作课前,教师带领孩子走进校园去寻找春天,课后孩子们还和家人一起去田野、山岗寻找春天留下的脚步。引导学生想象:一千个诗人,就有一千个春天!在你的眼里,春天是怎样的?有哪些景物,让你触景生情?请你拿起手中的笔,写下你眼中独特的春天吧。孩子的诗中把春天描绘成了一个美丽、神奇的姑娘,甚至是一个将美好和希望带来人间的仙子。如此大胆的想象、新颖的思维真让人忍不住拍手赞赏。带领学生走回这些似曾相识的诗境中,找回潜在的诗心,唤醒沉睡的诗意,并以最原始的童真童趣焕发出来,让儿童的天性与自然界的万物融为一体。‎ ‎  (二)情融生活,一点一滴皆是诗情 ‎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儿童诗的创作源于生活,只有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才有源源不断的诗的题材。生活处处都有诗,只要你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善于发现,及时捕捉诗感,珍惜生命中的每一次独特的心理体验,用笔记录下每一个生命成长的足迹。‎ ‎  儿童写诗要写自己熟悉的东西和经历的事,没有真情实感,就没有生命。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到熟悉的事物,有了真切的感情,才能找到贴切的诗句。老师可以剪取生活中某一瞬间的情境,让学生迸发出诗的火花。如包饺子的情境,稍加引导后让孩子照儿童诗的格式写一写。其中一个孩子写道:我帮妈妈包饺子/搓啊搓/揉啊揉/饺子挨个排好队/扑通/扑通/一个一个跳下水。一首充满童趣的作品就呈现在眼前了,它自然地流露了孩子童话般的内心世界,留住了生活中的精彩瞬间。诗是文学的精华,诗是精神的食粮,诗是心灵的火花,诗是清新的风,诗是活泼的泉,诗是生活的每一瞬间。它永远让人感到生活的美好和可爱。‎ ‎  (三)情融人情,世事洞明皆为诗情 ‎  诗是快乐,诗是忧伤,诗就在每个人的心情中。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发现诗,珍惜自己的每一次独特的心理感受,用笔记录下自己成长的每一个足迹,学会用诗的形式把自己的心情即时表达出来。一位学生在练习跳水后这样写道:你一直站在跳水板上/你确定了它又直又长/你确定了它能够承受你的重量/你确定了它的弹簧弹性很好/你确定了你不会滑倒在跳板上/你确定了它距离水面的高度正好/你确定了你的脚趾可以抓牢/你从六点半起就站在上面/就是没有往下跳。多纠结的情绪,多真实的感受。‎ ‎  三、亲历想象,凸现诗的情性 ‎  孩子们喜欢读儿童诗,因为它们虽然篇幅短小,但充满了生动的联想,新奇的构思。在儿童诗里,早晨的露珠正在上演精彩的舞会;在儿童诗里,大大小小的鞋如同温馨的一家人依偎在一起;在儿童诗里,风是“天空的孩子”,是“大地的伙伴”;在儿童诗里,爸爸的怀抱是温暖的小窗……‎ 但是,孩子们缺少写诗的经验。教师指导孩子写诗,必须通过各种途径丰富他们头脑中的表象,提供他们创作的源泉。开发孩子创作童诗的想象能力,奏响孩子心中美妙的诗的琴弦。‎ ‎  (一)联想,让思维生动起来 ‎  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从中探究写作规律,从而迁移到自己的创作实践中来。如《向上跌了一跤》这首诗,句式结构基本相似。我给鞋带绊倒/向上跌了一跤/向上跌过屋顶/向上跌过了树梢/向上跌过了城市上面/向上跌得比山还高/向上跌到半空。那儿声音和颜色交融在一道/我朝四周一看/顿时眼花缭乱/昏头昏脑/我的肚子实在难受/于是直往下掉。引导学生从“跌了一跤”出发,展开联想,还可能跌过什么地方。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发现、自己的诗心尽情地展现出来。学生的想像丰富多彩。在愉快的仿写活动中,学生对儿童诗的形式、语言、音韵、节奏等特点渐渐熟悉,思维活跃,智慧的火花不断迸现。这样的联想激发了儿童写诗的兴趣和热情,令学生们学得高兴、写得有趣。‎ ‎  (二)拟人,让诗心闪动起来 ‎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如童话里的动物会说话,没有生命的事物有感觉、有知觉等。拟人这种手法极符合儿童的思维,如果孩子在生活中发现了“闪光的金子”‎ ‎,他们就会快乐而兴奋地在想象的天地中驰骋,产生强烈的表达欲。如《露珠》:谁都不要告诉/好吗/清晨/庭院角落里/花儿悄悄掉眼泪的事/万一这事说出去了/传到蜜蜂耳朵里/它会像做了亏心事一样/飞回去/还蜂蜜的。出示后让学生边读边想,读儿童诗的感觉和普通的文章有什么不一样?哪些地方特别吸引你?学生在品读后畅所欲言:“儿童诗一般都用了拟人手法,把一样没有生命的东西写活了。”“儿童诗不仅经常巧妙的使用拟人,在其他诗中还常常妙用比喻,想象也很夸张大胆。”“儿童诗的每一句话都是短短的,读起来朗朗上口,真好听!”……通过这样的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有趣的儿童诗,通过拟人这种儿童诗中最常见的修辞方式提炼写诗的一些基本技巧。学生在表达他们感受到的儿童诗的基本特征时,也在感受儿童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诗心闪动。‎ ‎  (三)拟物,让想象舞动起来 ‎  拟物就是把人或物比拟成一种形状或质地等相类似的物体。儿童诗中奇异的类比都源于于创作者丰富的想象。品读儿童诗,要打开孩子想象的闸门,引导学生扣住事物的形状、颜色、作用等主要特征进行丰富的想象,让事物呈现得更有趣点,更夸张。如看到燕子在空中飞舞,活泼俏皮,可引导孩子仔细观察并思考:你看到了什么?孩子特别机灵,马上关注到了那尖尖的尾巴像剪刀。这把剪刀会剪出什么呢?于是就有了:春天到了/燕子来了/带着剪刀/它在山林飞行/剪出绿色的枝条/它在果园里穿梭/剪出点点花苞/燕子去剪溪水/水里鱼儿笑了/鱼儿说不须你代劳/我们都是剪刀/看我们剪出的波浪/一层层多么美妙。这类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内容,极易引发孩子的异想天开,学生通过类似这样的层层想像,想像力变得丰满立体起来。‎ ‎  给予孩子们一点时间,一点空间,让孩子们亲近诗歌,赏读诗歌,领悟儿童诗的情趣,放飞自由想象的翅膀,用诗来抒发心中的情感,孩子们就能成为一个个小诗人。愿“儿童诗”这颗梦想的种子,能够播撒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田,让我们用真情和快乐来浇灌,精心呵护每一颗童心,让诗意照耀每一个孩子的生活!‎ ‎  参考文献 ‎  [1]金波。在我和你之间[M].北京:中国上年儿童出版社,2004:1.‎ ‎  [2]俞鹏玮。童诗曼曼舞课堂[J].学生之友,2009(12):33.‎ ‎  [3]陈玉峰。让童诗的种子在校园发芽[J].商情,2009(1):89.‎ ‎  [4] 魏怡。诗歌鉴赏入门[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0:254 .‎ ‎  [5]靳庆华。依托文本学些童诗[J].徐州教育科研,2011(1):36.‎ ‎  [6]朱学坤、徐武汉、魏星。语文的诗意[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110.‎ ‎  [7] 张秀凤。 儿童诗教学三部曲[J]. 成才之路, 2010(15)。‎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