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3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经典商务局工作报告范文5篇
2020年经典商务局工作报告范文5篇 2020年经典商务局工作报告范文(一) 同志们: 这次全市商务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市委三届十一次全委会、市委经济工作会和全省商务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年和“十二五”时期商务工作,明确“十三五”全市商务发展总体思路,安排部署***年工作任务。市委、市政府对开好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会前,市商务局党组向市委、市政府作了专题汇报,会上,市政府张市长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我代表市商务局做工作报告。 一、***年及“十二五”全市商务工作简要回顾 ***年,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商务厅的指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全力支持下,全市商务系统努力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突出发展现代商贸服务业,着力培育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搞活流通,完善管理,扩大消费,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商务运行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77.49亿元,同比增长9%,目标总量和增速位于全省第二;外贸进出口总值完成23909万元,同比增长37%,增速位居全省第二,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一)抓项目增投资,商贸流通体系进一步完善。一是稳步推进“十大工程”项目。***年列入全市“十大工程” 陇东商贸物流中心建设的19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5亿元。其中***风尚吉伍国际商贸建材市场、华亭县上美商业广场等3个项目全面建成;嘉宸大厦、***县德美成纪购物中心等7个项目建成主体。***工业园区综合物流中心被列入商务部商贸物流标准化专项行动重点推进企业投资支持的甘肃省唯一的全国61家第三方物流企业;推荐庄浪县康庄生猪养殖公司和庄浪县维星养殖公司两家生猪养殖龙头企业作为中央储肉活畜储备基地项目,经省商务厅审核上报商务部。二是积极抓建大型商贸市场。累计投资2.89亿元,完成***金果博览城一期工程,建成集果品展示、信息发布、商品交易和果品保鲜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区,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累计投资2.75亿元,建成******陇东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完成交易大棚2座、综合商业楼5栋,建筑面积17.92万平方米,8月份已投入运营。三是全力实施省列为民措办实事项目。投资1.05亿元,建成***县***乡、***县***镇等8个农贸市场,进一步完善了农村商贸流通服务网络。四是有力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投资920万元,建成占地5000平方米的***市振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集散交易市场;投资6000万元,建成8000平方米的***县废旧资源回收体系建设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进一步优化了商贸流通网络,有效提升了流通设施档次,改善了消费发展环境,对全市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构建***中心物流枢纽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二)抓发展夯基础,精准扶贫步伐进一步加快。一是精准对接,规划先行。研究制定了《关于精准扶贫电商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细化分解了7县(区)电商扶贫任务,为全市594个贫困村普及应用电子商务及实现“三有一能”目标理清了思路,明确了重点。二是项目带动,引领发展。通过市县两级积极努力,庄浪、***两县分别列为国家和省级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示范县,******列为省级示范基地,***县陇原红果品公司、******商贸公司确定为省级电商示范企业。年内争取国家、省电商平台建设项目4类,落实资金2200万元;建成县级电商服务中心6个,乡级服务站68个,村级服务点470个,分别占计划任务的200%、141%和295%;建成省级示范基地***电商大厦、“特色中国—***馆”、金果博览城电子商务产业园等各类电商交易、服务平台784个,销售额达到了2.12亿元。三是强化培训,夯实基础。积极与市委组织部联合举办较大规模的农村电商扶贫培训班两期,其它层次培训班25期,培训人数达到5410人(次),其中大学生村官和精准扶贫工作队员110人(次)。筹备成立了***市电子商务联盟协会,指导组建了***市电子商务协会等5家市、县级电商协会。四是双联帮扶,注重实效。围绕精准扶贫和“双联” 行动确定的目标任务,选派两名优秀年轻后备干部在***县***镇许家沟村、南店子村,***县界石铺镇朱山村驻村帮扶,年内整修道路43.1公里,治理河堤4.5公里,新建便民市场1处,解决了26户群众饮水困难;发放新入学贫困大学生助学金6000元。同时,筹措资金20万元,在帮扶乡村建成2个乡级电商服务站和3个村级电商服务点。县(区)商务部门都能服从大局,服务基层,圆满完成各自承担的“双联”帮扶工作任务。 (三)抓消费扩内需,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在全市启动消费提速计划,依托传统节日,引导限额以上企业开展各类促销活动,扩大消费总量。积极组织开展了“崆峒区‘换季商品展销促销会’”、“崆峒区‘广成山庄自驾游度假基地’活动”、“***百昌‘五一’同庆劳动节促销活动”,***地方名优特色产品展示展销宣传推介活动等大型促销活动。全年共举办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重点消费增长活动31项,各类大型卖场及重点商贸企业开展促销活动159次,极大丰富和满足了居民节日市场需求;通过“限上企业抓增长,上限企业抓入库,接近限额企业抓培育,新建企业抓跟踪”等有效措施,完成了限上商贸企业的建档入库,实现了跟踪服务和目标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市场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紧盯传统节假日等消费高峰,积极引导促进高端餐饮企业转型升级;培育消费市场新业态,积极顺应消费新模式和新趋势,不断提升电子商务拉动消费的作用。 (四)抓服务增活力,外经外贸趋势进一步好转。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出台的促进外贸调结构、转方式、稳增长相关政策,协调解决企业在出口食品卫生厂库认证、信用保险、贴息资金拨付等方面遇到困难和问题。紧紧抓住建设“一带一路”的机遇,积极组织***陇原红、***鑫源等企业“走出去”参加“***海峡两岸食品展”、“莫斯科国际食品展”和“霍尔果斯甘肃商品馆”等国内外展会;争取甘肃外贸促小育新项目资金50万元、机电设备进口贴息项目资金83万元、稳增长贴息资金106万元;鼓励企业逐步扩大与中西亚国家的经贸合作,与我市有经贸往来的向西开放沿线国家达15个,出口产品达20多种,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37.7%,有效提升了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积极衔接省国际经济合作民间促进会,争取伊斯兰国际救援组织小额信贷扶贫项目资金70万元,为崆峒区西阳乡实施人畜饮水工程项目,解决了当地回族群众饮水难的问题。 (五)抓创新求突破,服务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科学论证编制了《***市“十三五”商贸物流业发展规划》和《***市“十三五” 服务贸易业发展规划》,研究提出重点建设项目110项,项目总投资160亿元,为全市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指明了方向、理清了思路;积极抓建中国“丝绸之路”国际清真食品用品贸易港项目建设,筹建清真食品检测认证中心、清真高端食品研发中心等主要功能区;组织实施了***伊通清真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清真食品加工企业升级改造项目,完成投资1247万元;深入开展了全市民办养老机构现状的调研,引导家政服务龙头企业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加豫月嫂、三替公司等4户家政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开办培训班10期,鉴定合格家政服务员1000多人,有效提升了家政从业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水平;组织***金江副食公司、***市伊通牛肉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参加了***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临夏国际清真食品民族用品博览会等省内外展会,进一步扩大了餐饮服务企业对外交流。 (六)抓监管促规范,商务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加强商务行政执法队伍能力建设,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和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围绕酒类商品、成品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二手车、典当、拍卖等特种行业和重点领域,累计出动商务执法车辆275台(次),执法人员427人(次),检查各类市场、企业、门店780多个,查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23起,公开查处案件12起;组织开展了“百城万店讲诚信”系列活动和“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有力打击了侵犯侵权假冒行为,商务领域市场监管持续加强。同时,强力推进全省酒类商品流通监管和服务网络平台建设项目,争取市级、***县、***县成为全省试点,落实到位资金40万元;依照法定程序,圆满完成市酒业协会第三届理事会换届选举工作;组织参加了全省真假酒鉴别业务培训班和赴外地学习考察任务,为整顿规范酒类市场夯实了基础;深化商务领域改革,规范市场准入制度,下放了酒类批发许可证审批权限,简化公开了办事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经过***年全市上下积极努力,“十二五”全市商务发展顺利收官。过去的五年,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全市商务工作坚持改革与发展并举,内在活力进一步增强;坚持稳增长与调结构并举,发展质量有效提升;坚持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并重,发展空间得到拓展;坚持抢抓机遇与强化服务职能结合,商务工作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深度融合。 五年来,社会消费平稳增长。通过实施家电下乡促消费活动,全市300多个家电下乡网点累计销售各类产品94.25万台,实现销售20.4亿元,兑现补贴2.36亿元;积极开展健康养老及家政服务培训,累计培训服务人员3419名,进一步拉动家庭消费,扩大了社会就业;积极利用品牌节庆活动,餐饮、休闲、娱乐设施提档升级,发展壮大,促进了假日消费再增长;积极落实扩大消费政策,促进城乡消费增长方式转变,努力顺应消费新模式,大力促进新兴业态快速发展,不断拓展电子商务在特色农产品、中药材、工艺品、机电等方面的应用,有效促进了全市社会消费持续稳定增长;开通了“商务预报”信息服务平台,逐步完善内贸流通统计监测体系,增强市场运行调控。“十二五”末,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达到691.77亿元,年均增长15%。较“十一五”末翻了一番。 五年来,商贸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加快陇东商贸物流中心21个重点项目建设步伐,完成投资30.8亿元。积极培育冷链物流、仓储配送、农超对接和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大力提升物流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农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等5户企业实施大宗农产品标准冷链仓储设施建设,完成投资8800多万元;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省列为民办实事项目,建成配送中心11个、乡镇商贸中心5个、直营店和乡镇示范店50个、农家店1837个及400个农家店信息化改造工程,全市建成县乡农贸市场65个,累计落实各类商贸发展扶持项目50多项,落实国家扶持资金6000多万元。 五年来,外贸进出口持续增长。主动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对外贸易,推动外贸转型升级。抢抓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的有利时机,一方面积极扶持进出口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支持企业逐步扩大与中西亚国家的经贸合作,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展会,另一方面推动基地规模化建设、集约化经营、品牌化发展,***县苹果类产品生产基地荣获省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十二五”期间,全市进出口总额累计完成12150.70万美元,落实各类外贸发展资金1602.90万元,全市具备自营进出口经营权资格的企业达到67户,新增外贸企业和进出口总额实现同步增长。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直相关部门和各县区全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市商务系统干部职工务实苦干,辛勤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商务局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全市商务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十三五”商务工作思路 当前,全市商务发展正在进入一个增长动力重构和发展方式转换的新阶段。“十三五”我国经济转型的历史性特点十分突出,增长、转型、改革高度融合,以转型改革促发展是基本趋势。激发转型升级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与市场空间,为商务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经济转型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严峻的挑战,转型需要“创关”。全市商务发展面临着居民消费需求总体偏弱、外贸增长动力不足等困难和问题。扩大消费难度加大。由于受消费结构变化和社会需求动力不足等因素影响,消费品市场增长乏力,重点商品销售和餐饮住宿市场低迷,同时受收入增长限制,居民消费意愿减弱,即期消费难以增加;社零总额增速放缓;稳定外贸进出口难度加大。受国内需求不足和我市外贸结构制约,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压力加大,县区进出口总额发展仍不平衡,企业规模小,产品结构单一,对农产品的依赖性强,国际竞争力较弱;外贸企业普遍存在信息不畅、国外市场发展空间狭小、国际经贸人才缺乏、“走出去”企业面临更多的国际市场挑战等问题;消费品进口受制于税收、流通渠道等因素,尚难形成较大拉动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市对外开放形象和经济发展水平。 以上这些既是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又是发展面临的良好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深化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和理解,用足用活各项利好政策,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改革创新,狠抓落实,着力破解发展难题,不断增强商务发展内生动力。 “十三五”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主动适应新常态,抢抓“向西开放”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互联网+”行动计划等战略机遇,坚持深化改革,创新驱动,稳中求进,快中求好,以着力构建陇东旱码头暨区域商贸物流中心为重点,狠抓商贸流通项目建设,加快完善市场体系,努力促进消费增长,积极推进电商扶贫,不断扩大对外贸易,进一步规范行业管理,统筹内外贸协调发展,促进商务工作再上新台阶。 主要目标是:力争到2020年底,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84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外贸出口总额达到38506万元,年均增长10%;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和网络零售额年均增长35%,网络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1%以上,规模以上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比率达90%以上。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占外贸进出口比重超过10%;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50亿元以上,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提高到40%以上。 重点任务是:繁荣壮大商贸物流业,切实抓好陇东农产品批发交易中心、义乌国际商贸城、工业园区综合物流中心、***金果博览城等专业市场和商贸设施建设,积极培育发展信息快递、仓储配送等配套产业,加快商贸物流业集约集群发展;积极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扎实推进电商扶贫工作,加快推进电子商务示范县区、示范基地和示范企业建设。 三、***年商务工作重点任务 ***年预期目标是: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计划完成195.24亿元,增长10 %;进出口总值计划完成26300万元,增长10%。 (一)落实改革举措,增强商务发展内生动力。要立足自身实际,密切跟踪国家政策变化,把商务领域推进流通发展改革作为提升商务工作的着眼点,准确掌握我省向西开放的前沿动态,主动创新管理,不断完善商务发展体制。继续推行内贸领域项目竞争管理模式,择优委托实施项目、拨付资金,向市场体系建设、健康养老、向西开放等重点项目倾斜;完善商务领域项目库建设,要对便民市场、电子商务、冷链物流和仓储设施等项目的真实性、可行性、产业关联性、经济效益等进行严格审核,加强对项目资金的跟踪问效和绩效考核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扩大国内贸易,着力拉动消费增长。引导限额以上企业结合中秋、十一黄金周等主要节假日继续实施重点消费增长计划,大力开展百货电器促销展、商贸企业互动促消费、工业品下乡促消费、网络便利促消费等活动;结合我市居民的消费习惯、消费结构、消费倾向,引导商贸企业与金融企业拓展银行卡信用支付功能,促进新型电子产品、智能家电、节能汽车等热点商品消费;签约实施苏宁云商模式,建立本地化统一结算电商平台,推进商贸企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扩大网络消费;抓好公车制度改革和淘汰黄标车等政策机遇,促进汽车消费和商旅消费;坚持开展限下转限上重点企业培育和库内结构调整,积极探索统计新模式,力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应统尽统。 (三)突出提质增效,强化商贸体系建设。继续实施***金果博览城、******陇东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等省政府确定的全省8个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和大型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项目,以政府股权投资方式争取更多扶持资金;抓好“十大工程”陇东商贸物流中心建设项目,加快义乌国际商贸城等重点商贸设施建设,结合商业网点布局,培育发展信息、快递、仓储、配送等配套产业;紧紧依托我市陕甘宁交汇区交通枢纽和农产品集散地的区位优势,围绕“县级配送中心、乡农贸市场、村便民市场”三个全覆盖建设目标有序建设改造一批具有公益性质的物流配送中心、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肉菜市场、社区便民店等县乡便民市场建设项目,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完善不同层级、布局合理、便民惠民的标准化城乡市场体系。支持市内重点商贸物流企业拓展网络销售渠道,促进传统商贸物流业转型升级,使其成为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引擎、大众创业就业的新平台。 (四)发展新型业态,加快电商扶贫步伐。加快实施精准扶贫电商支持计划,积极推进县乡村三级电商扶贫服务体系建设和功能完善,促进互联网与农业农村整合发展,指导各县(区)因村制宜、因户施策,突出电商扶贫措施规划到村、落实到户、增收到人。***年,在***、华亭建成县级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成立电子商务协会;全市建成39个贫困乡电商服务站,164个贫困村建成电商服务点和物流、快递服务点,确保完成精准扶贫电商支持年度计划。扎实推进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程,实施好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创建工程;继续深化与国内省内知名电商平台和物流企业合作,集中力量推广“苏宁模式”,扩大我市特色优势农产品网上销售规模,帮助农民实现增收。 (五)促进消费创新,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推广“互联网+回收”新模式,推动再生资源行业转型升级,崆峒区要全力支持***振辉公司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项目建设,完善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全省现场会顺利召开做好前期准备;加快物流配送,实施《***市“十三五”商贸物流业发展规划》和《***市“十三五” 服务贸易业发展规划》,提升市内商贸物流重点企业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引导家政服务龙头企业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积极争取健康养老试点项目;推动城市商业智能化,探索构建线上线下互动的体验式智慧商圈,完善智能消费互动、物流配送等功能;支持互联网企业服务实体展会,打造网上交流对接平台,提高会展服务智能化精细化水平;深入实施国家“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加快***工业园区综合物流中心国家级商贸物流标准化专项行动重点推进项目实施,推行物流、信息、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旅游休闲、养生养老、文化体育等生活性服务业在线化,促进线上交易和线下服务相结合;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引导传统流通服务企业信息化改造,促进连锁经营由城市向农村延伸,提升消费水平,加快三产发展。 (六)落实优惠政策,扩大对外经贸合作。进一步落实促进外贸稳增长的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外贸结构调整,加快建设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贸易促进平台,稳定外贸增长,实现优进优出;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创新发展服务贸易,扩大进口,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支持企业线上线下结合,积极引进和承接外向型加工企业,外贸、外经、外资联动开拓国际市场,培育新的增长点;建立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企业的业务指导,推进贸易综合服务,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积极争取外贸基地政策扶持,有效推动基地规模化建设、集约化经营、品牌化发展,以基地带动全市出口创汇;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积极融入向西开放大门户,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开展经贸合作,发展对外劳务,加快走出去步伐,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七)强化安全生产,规范优化营商环境。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制度,使安全生产工作常态化。加大监管排查力度,确保市场供应;加大对侵权假冒、商业欺诈、商业贿赂等突出问题的整顿力度;强化对重点领域、重点市场、重点商品的监管,积极开展酒类商品、拍卖、典当、成品油、再生资源回收、报废车辆回收、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等商务领域综合行政执法,特别是加强典当、拍卖特种行业防范风险的能力,确保商务领域市场安全;发挥12312商务投诉举报热线作用,提升监管效能;加快酒类流通监管网络平台和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建设,推进商务诚信体系建设步伐。 (八)加强作风建设,抓好各项任务落实。全市商务系统要适应把握经济新常态,围绕全面贯彻落实发展新理念,在科学谋划中驾驭全局,在抢抓机遇中攻坚克难,在勇于担当中真抓实干,力争“十三五” 开局之年商务工作实现新突破。围绕改革抓好落实。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政策要求,解放思想、打破常规,积极主动推进落实改革发展任务,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破解商务发展中的难题和瓶颈,力求在重大项目、对外贸易、招商引资、争取资金、流通产业发展等重点商务领域实现突破。强化督查抓好落实。创新督查方式,变事后督查为全程跟踪监督,全面掌握工作进度;强化督查调度,促进责任县区、责任部门查漏补缺,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要紧盯不放,及时整改;对没有跟上进度的主要经济指标和建设项目,要及时分析原因,采取补救措施,迎头赶上。严格考核抓好落实。按照目标考核机制,研究制定评价体系,确保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对重大决策、重点工作、主要指标、重点项目要逐级细化分解,靠实责任县区,责任领导和相关科室,明确工作任务、责任主体;严格考核奖罚,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改进作风抓好落实。自觉遵守《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以刚性的制度规定和严格的制度执行,把当前作风转变的好势头保持下去。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围绕谋划发展、政策争取、项目建设、破解难题,一抓到底,抓出成效。要强化商务系统干部职工的理想信念教育,打造一支能经得起考验、能打硬仗的商务干部队伍,为完成各项任务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谢谢大家! 2020年经典商务局工作报告范文(二)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一)外资方面:1、新增工商注册外资。1-5月份,全市新增工商注册外资13571万美元,完成任务指标(8亿美元)的16.96%,同比增加54.55%。其中新批项目11个,工商注册外资1.0939万美元,占总量的80.61%(其中制造业项目7个,工商注册外资0.7868亿美元,占总量的71.93%,服务业项目2个,工商注册外资0.1271亿美元,占总量的11.62%。农业项目2个,工商注册外资0.18亿美元,占总量的16.46%);增资项目5个,工商注册外资0.2631亿美元,占总量的19.39%。2、实际到账外资。1-5月份,全市实际到帐外资7050.186万美元,完成任务指标(4.5亿美元)的15.67%,同比减少17.98%。其中制造业项目到账外资5977.355万美元,占总量的84.78%;服务业项目到账外资1073.2万美元,占总量的15.22%。 (二)外贸方面:今年1-5月份,全市进出口总值36401万美元,其中出口26297万美元,进口10104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1%,降17.4%和增长144.1%。预计1-6月进出口总值可达4.6亿美元,出口3.4亿美元,6月当月进出口约1亿美元,出口约8000万美元。 (三)外经方面:1-6月份,我市累计完成新签外经合同额5939.73万美元,同比增加11.37%,完成年计划的77.14%;累计完成营业额3167.05万美元,同比增加15.51%,完成年计划的52.78%。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的目标。 二、主要工作 (一)改进方法措施,调整工作思路,促进招商引资工作上台阶 1、走出去,做好宣传推介工作。 认真做好投资环境推介会的组织和举办工作,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类展会和推介会的组织和举办工作,积极拜访国际知名企业,今年上半年,先后参加了达索猎鹰中国航空专家研讨会、XX谈会亚洲公务航空展、中国国际进口商品博览会等专题博览会和展会,不仅拓宽了招商渠道,也很好的宣传推介了我市投资的软环境。以“XX接轨上海经贸活动周”和“第十二届中国茶叶节暨第八届天目湖旅游节”为契机,召开投资环境推介会,积极宣传,提高我市的知名度,吸引了同时,上半年,我局领导还赴欧、美、日开展境外招商活动,捕获一批新项目信息,推进在谈项目的落户。 2、引进来,做好项目的跟踪服务和落实。 针对招商引资项目,接待好每一批来访客商,跟踪好每一个项目信息。上半年我们促成了荷兰沼气发电工程项目落户。目前,正在全力跟踪服务的项目有来自德国的飞机发动机收购项目、运动型飞机合资生产、铝再生循环;来自荷兰的温室系统、污水处理设施、节能建筑等20个项目。 3、沉下去,做好落户企业的定制服务。 始终坚持服务项目、服务企业、服务客商的宗旨,将服务意识深化到招商引资的每个环节。通过多种形式,了解投资商在咨询、投资、生产、经营及生活上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以及各种意见和建议。能解决的问题,及时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积极同有关部门进行协商,设法加以解决;好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听取及早落实。 (二)强化服务措施,力促外贸发展。 1、提供信息服务,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上半年,我局共为企业联系广交会、华交会和日本大阪商品博览会等国际展销会近20个,为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搭桥铺路,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争取更多订单。 2、提供政策服务,为企业争取更多发展资金。深入开展“双送”活动,把国家对进出口企业的优惠政策和扶持信息及时向进出口企业通报。上半年,帮助企业申报各类项目62个,申请进口设备5家贴息17套。 3、提供保姆式服务,扩大进出口规模。坚持认真做好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手续,1-6月,办理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15家,变更35家。为外资和生产企业备案加工贸易合同99个。 (三)强力推进市场建设,认真落实惠民工程。 一是坚持市场运行监测分析。坚持年、季、旬定时采集粮食、饲料、农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四大类样本数据及时网上直报外,并经常督促其他两个监测系统9家企业按时上报各监测点数据。 二是完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落实上报今年我市农家店发展计划35个,其中扬子广场有限公司15个,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20个。三是大力推进“家电下乡”工作。加强服务,完善监管,家电下乡工作,取得明显实效。据统计,1-6月全市家电下乡产品销售19033台,销售额4731万元,比去年分别增长7.42%和8.43%。四是全力投入我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结合我市“xx”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与南京财经大学合作,多次进行实地调研论证,编制规划,目前已顺利通过了专家评审。五是加大商贸流通领域企业安全经营督查,促进商务经济健康发展。及时召开全市各大商贸流通企业主管安全领导会议,传达上级文件精神,组织实施了我市商贸流通领域的安全生产大检查。重点检查安全生产管理组织落实情况和台账记录情况。 (四)不断强化市场监管力度,努力营造放心消费环境。 1、切实搞好肉品安全,确保百姓吃上放心肉。 一是按要求督促屠宰场的升级改造,促进屠宰场硬件建设。召开生猪屠宰场改造专题会议,制定详细的改造方案,确保生猪屠宰场升级改造有序进行;二是加强部门联合执法,积极开展专项整治。联合农林、工商、卫生、质检、公安等部门对全市大型超市、肉制品加工企业、大型冷库、生猪屠宰场点和农贸市场开展不定期检查,上半年,共检出病害猪206头,没收不合格肉品416公斤;三是注重宣传,增强全民食品安全参与意识。结合“3.15”、“食品安全宣传周”等主题活动,积极开展普法宣传,制作宣传展板15块,发放宣传资料1650份,有效提升全民的法制观念和肉品安全意识。 2、加强酒类监管工作,促进酒类市场健康发展。 一是认真抓好酒类零售许可证制度,严格市场准入,不定期对流通环节及门店进行检查,使酒类流通随附单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加强酒类市场检查,加大打假力度,采取不定期突击检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切实加大监管力度。三是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在执法过程中,积极向经营户宣传讲解酒类监督管理条例、法律、法规。四是加强和酒业协会的合作,充分利用酒业协会这个平台加强酒类监管工作。 3、搞好成品油管理,维护市场秩序。 一是搞好成品油经营企业的年检工作,顺利完成了对全市77座加油站(点)成品油经营企业的年检。二是加强与成品油经营企业的联络服务,保障人民群众生活、生产用油供应。三是做好成品油日常监测工作,及时、准确报送成品油月报表、市场运行监测周报表,做好新建加油站的申报工作。 4、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初见成效。 对全市涉废企业进行年度审核管理,要求其网上申报备案并换领新的登记证明;结合药品季报工作和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对食品、药品等重点商品生产流通秩序进行了集中整治;完成了对全市商贸流通企业进行了商业预付卡和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的两项检查。 三、存在问题 1、项目信息来源不广,签约落户的成功率偏低。 2、招商方式和手段不够创新主动。 3、与各乡镇招商中心以及区有关职能部门的沟通联系还不够,第一手的资料数据偏少。 4、两大开发区、“三园”的利用外资时序进度严重滞后。 5、缺乏大项目的支撑。 6、已批准的企业进展欠佳。 四、下半年工作安排 为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我们将科学分析当前形势,进一步咬定目标,开拓创新,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只争朝夕的责任感抓实抓好当前商务工作。 1、加大服务力度,促进外贸出口增长。一是深入持久地开展“双送”和帮扶活动,及时向外贸企业反馈省和市的新政策,动员小微企业参加出口信保,把6月增长补贴通知到每家外贸企业;二是积极落实上级各项外贸扶持政策,为企业争取更多发展资金。通过组织企业培训,积极帮助企业争取国家、省外贸发展资金,下半年,重点做好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项目申报和切换商务发展资金的分配工作(我市XX年切块资金分到263万元);三是全力协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组织参展,力争为企业争取更多订单,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四是充分挖潜,理顺关系,壮大进出口规模。加强服务协调,提高服务效能,充分利用政策优势,重点做好军荣箱包的出口回流工作,促进华鹏变压器早出口多出口,推动罗地亚加大出口规模。 2、进一步加大招商力度。一是大力推进产业招商。围绕全市生产力布局,重点结合“一区三园”规划,明确产业定位,依托产业地图,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的招商思路,转变招商方式,开展产业招商;二是不断加强培训学习。通过学习提高招商人员的素质,掌握招商引资的本领,引导鼓励招商人员充分发挥聪明才智,转变招商方式,主动开展招商工作;三是切实提高服务水平。加强与各镇区、其他政府部门的沟通联系,提供必要的协助配合,并及时获取第一手数据资料,服务全局,服务镇区,服务企业。 3、转变发展观念,明确产业定位,加快推进招商载体建设。坚持把开发区作为引进、生成项目的重要载体,按照我市一区三园的产业布局,坚持“ 产业集聚、企业集群、主业突出、特色鲜明”的原则,加快整合区镇资源,全力推进高端装备(通航产业)、绿色能源、健康产业、电子、软件产业园和低碳小区建设进程,不断提高园区对外资大项目的承载能力;深入推进镇区共建模式,加快标准厂房建设进度,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加快特色产业集聚,形成错位发展态势,推动各镇区加快“千亿元区百亿镇”的步伐。 4、紧盯项目抓批办,全面梳理催到账。根据全市“五个一批”项目,排出项目进度表,专人负责跟踪,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推进在谈项目早签约,签约项目早注册,注册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竣工,竣工项目早投产。同时结合XX年度外商投资企业联合年检工作,发动商务、工商等部门对往年注册项目进行一次全面的排查,根据出资期限,督促欠缴企业资金到帐。全市力争工商注册外资和实际到帐外资两项指标全面完成市下达的任务指标。 5、提升服务水平,化解制约瓶颈。一切工作围绕项目转,对于重点外资项目,实行资源倾斜,重点保障,千方百计为企业破解制约因素。对签约报批项目,加快完善审批手续,需要报省厅批准的项目,及早与上级主管部门沟通衔接,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项目审批,加强与工商、环保、外管等部门的衔接,推进项目的落地进度。强化要素保障,按照“保重点、保外资、保开工”的原则,合理调配土地资源,优先保障重点外资项目的建设用地需求;充分利用上级重大项目用地指标“点供”政策,精心包装申报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重大外资项目。 6、加强考核督查。按照“周督查、月例会、季考核”,“以周促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原则,进一步加大督查密度、奖励幅度,在全市开放型经济工作考核奖励意见的基础上,再分别给予不同档次的奖励,进一步激发全市上下招商引资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020年经典商务局工作报告范文(三) 今年以来,我市商务运行保持稳中有进、进中向好态势,主要指标位居全省和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0.2%,预计全年将突破4500亿元;实现国际贸易总额增长11.8%,预计全年将达到1060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增长10.3%,预计全年将达到77亿美元,占全省利用外资规模的50%,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综合排序中位居前八位;实际引进内资增长11.7%,预计全年将达到1850亿元,位居全省首位;截至今年9月底,对外投资累计协议金额272.8亿美元,分布在全球100个国家和地区,预计全年新增量可达60亿美元。 一、2017年工作主要特点 市商务局坚持以国际城市战略为引领,积极推进内外贸、内外资、走出去与引进来、投资与贸易“四个融合发展”,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快培育现代化经济体系,商务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迈上新台阶。 (一)内外贸融合发展,培育现代消费经济增长驱动新模式取得积极进展。实施全社会大消费促增长“十、三、五”系列工程,拓展旅游、会展、时尚、假日、生活、农村、健康、文化、体育、教育“十大”消费领域,培育信息、信用、绿色“三大”新型消费模式,激活房地产家居、新能源汽车、融资租赁、典当、公共服务“五大”消费业态,引导实体零售企业创新发展。支持老字号振兴发展,出台《关于振兴老字号企业发展的意见》,成立老字号协会,拍摄播放历史文献纪录片《青岛老字号》,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截至目前全市“中华老字号”企业达19家,山东“老字号”企业达18家。培育商贸流通与外贸跨界融合商业新体系,培育地铁商业新业态。探索建立内外贸一体化现代市场体系,成功举办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2017青岛城市购物节、青岛进口商品展、中日韩海鲜烹饪大赛等展销促销活动。加强汽车流通行业管理,出台《关于促进二手车流通市场规范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在城阳区建成富达二手车交易市场。成为商务部首批供应链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商贸冷链物流发展的实施意见》。扩大国外优质消费品进口规模,前三季度牛肉、羊肉、乳制品、水果进口数量分别增长18%、36.5%、5.7%、60.5%,进口金额分别增长31.5%、95.1%、86.1%、31.3%。强化政府储备调控机制,全面提升鲜活农产品市场保供水平,新增市控蔬菜保障基地和外埠蔬菜保障基地各10家,确保市区日均上市蔬菜、猪肉分别达到2000吨、90吨以上。探索“互联网+菜篮子”信息化建设新模式,开通“青岛菜篮子”微信公众号。创新建立“菜篮子”军民融合“青岛模式”,在全国具有示范效应。全市各类电商过十万家,“双十一” 网络零售额达37.64亿元,居全省首位。农村电商“515+X”工程深入推进,农产品电商交易额达146亿元,增长26%,3个淘宝镇、18个淘宝村获认定。深化国家商贸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落实全国首部地方商贸流通立法《青岛市商品流通市场建设和管理条例》,我市2个案例成果在全国推广。 (二)内外资融合发展,建立现代产业精准招商新机制取得明显成效。制定《青岛市加快实施现代产业精准招商行动计划》及产业招商配套政策,实现从政策优惠型、政府招商型传统招商模式向资本运作型、环境优化型现代产业招商创新模式转变。全市广泛开展“千企招商大走访”活动,各区市及相关部门走访了6080家企业,促成新增签约项目621个,总投资3951亿元。建立“专业化招商、园区化布局、职能化服务”内外联动现代产业招商投资促进工作体制,按照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总体规划确定的重点产业、特色领域成立30个专业化联合招商团队,前三季度,我市与美国高盛、德国空客、日本IHI等跨国公司签约设立了21个外资项目,总投资额40.4亿美元。目前全市累计有134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264个,有140家国内500强企业投资项目230个。据2017年联合年报统计,我市运行中的外商投资企业6570家,吸纳从业人数40.6万人,纳税总额308.1亿元、占全市的20.6%。 (三)“走出去”与“引进来”融合发展,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形成开放新格局。前三季度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37.4亿美元,占比达57.6%,始终保持实体经济引进外资的规模优势。对外投资合作方式持续创新,海信集团收购日本东芝电视业务,鲁信睿浩公司收购全球最大的数字影院软件企业英国AAM公司,华通集团并购德国顶级铸造装备企业昆格瓦格纳公司。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积极成果,青岛欧亚经贸合作产业园区目前已吸引21个项目入驻、总投资180亿元。推动17个境外经贸合作园区项目建设,海尔鲁巴经济区、海信南非工业园区等6个园区纳入商务部重点境外经贸合作区项目库。总投资200亿美元的“一带一路”沿线72个重点项目建设全面展开,山东电建三公司以 11 亿美元承建巴基斯坦燃煤电站,成为中巴经济走廊能源领域首个进入执行阶段的项目。截至目前,累计对“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项目707个,中方协议投资额75.7亿美元。全球经贸合作战略布局不断完善优化,目前已与世界上75个城市(省、州、商务机构)缔结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建成新加坡、韩国、美国、德国、日本、以色列、香港7个境外青岛工商中心。深化双向投资合作体制改革,打造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双向互动提升新优势。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开发区改革创新进一步提升发展水平的实施意见》,在全市各经济功能区全面复制推广上海等自贸试验区经验,率先推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投资管理模式。 (四)投资与贸易融合发展,传统对外贸易运行模式加快向现代国际贸易新体系转型升级。在商务部支持下,我市在全国率先推行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贸易“三位一体”现代国际贸易指标体系,前三季度实现国际贸易总额822.6亿美元,其中货物进出口占比69.2%、增长19.6%,服务进出口占比12.9%、增长18.5%,境外投资贸易营销额占比17.9%、增长11%。我市在全国外贸百强城市中位居第12位,今年首次进入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前10强。全力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初见成效,自去年获批设立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以来贸易额累计达278.9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长67.3%。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快速发展,前三季度实现进出口71亿元、增长1.3倍。推进实施自贸区战略地方经贸合作取得积极进展,今年上半年,我市对5大自贸区伙伴出口商品受惠货值27.1亿美元,享受自贸协定项下关税减让金额10.2亿元。举办政策知识培训6期,培训受惠企业超过800家。双向投资带动国际贸易提升发展,前三季度我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进出口总额1853.3亿元、增长14.1%,占全市的49.1%;“走出去”企业贡献进出口增量592.4亿元,拉动全市进出口增长18.8个百分点;外资企业实现进出口168亿美元,占全市的30.5%。 (五)深入实施国际城市战略,引领提升城市全域营商环境水平。对标欧美、日韩等18个先进国家(地区)先进理念、标准和模式,将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领域100项重点工作逐项分解落实到80余个部门和区市,推进落实国际城市战略实施纲要、指标体系和行动计划取得阶段性成果。全面复制推广上海等自贸试验区经验,加快“放管服”改革,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宜居宜业宜游的营商环境。据全球化与世界级城市研究小组2016年世界城市评级报告,在入选的361个世界城市中,青岛市由2010年入围的第267位快速跃升至第143位,青岛的档次由六年前报告评级“高成长性”,直升两级跃升至 “Gamma+”级。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消费市场网购新模式与实体店传统零售方式融合发展不够,现代消费市场增长动力不足。二是中小企业受资金、人才影响,在开放型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尚未形成。三是营商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行政服务效率有待提高。四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化人才不足成为制约企业“走出去”的瓶颈。 三、市民意见建议办理情况和2018年工作打算 在去年“三民”活动中,我局共收集市民意见建议16条,包括“菜篮子”工程、农村电商、商业网点规划布局等问题,还涉及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支持企业“走出去”发展等领域。我局制定了意见建议办理规范流程,对市民意见建议进行认真梳理,明确责任分工,指定专人办理,积极与市民沟通,开展现场调研,全面掌握情况,限时进行督办,全部按期办结,并在第一时间将办理情况反馈市民。有的意见建议已进入市政府决策部署,均全部纳入到我局年度工作重点推进落实。市民对商务工作的关心和关注,是我们持续改进工作的动力;市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和期待,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和标准。 2018年,全市商务系统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建设,为商务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切实做到“一岗双责”。严明党的纪律,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永葆商务干部队伍的先进性战斗力。转变工作作风,发扬钉钉子精神,抓好工作落实。深化“放管服”改革,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加快推进商务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实施“三大动能转换工程”,以开放促改革、增动力、谋发展,努力在塑造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建设现代经济体系上走在前列。 (一)实施消费发展动能转换工程,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立现代消费经济增长驱动新体系。按照“一业一策”的思路,以“双百千”工程为平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更好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追求和经济转型升级需求。培育消费新领域新模式新业态,全面推进现代流通市场体系、时尚商业体系等“十大体系工程” 建设。内外贸融合发展,有效扩大国外安全优质消费品进口规模。提升商贸流通领域信息化标准化现代化水平,推进商务部供应链体系建设试点取得实效。 (二)实施开放发展动能转换工程,推进欧亚经贸合作产业园建设,建立现代产业招商新体系。深入实施“内外资互动发展”现代产业精准招商战略,创新以资引资、资本招商新机制。继续开展招商大走访活动,深化与世界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合作。深入实施国际城市战略,打造一流国际营商环境。积极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融合发展的开放新战略,充分发挥欧亚经贸合作产业园区平台引领作用,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深化与国际经济合作伙伴城市务实合作,完善青岛境外工商中心全球设点布局。深化推进国家自由贸易区战略地方经贸合作机制,推动开发区机制体制和管理模式创新、产业升级。在中高端消费、现代供应链、服务外包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三)实施外贸发展动能转换工程,积极申办青岛自由贸易港,提升推进现代国际贸易运行新体系。培育外贸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加快青岛口岸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实施外贸“优质优价优进优出”新战略。继续在广交会开展“通商青岛、品牌之都”全球营销活动,培育一批过亿美元“外贸品牌小镇”。抢抓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政策机遇,全力推进申办青岛自由贸易港区。壮大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平台,发展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打造服务外包城市品牌,推动装备、技术、标准和服务“走出去”。积极推进青岛西海岸现代国际贸易运行示范区,全面推进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境外投资贸易等“三位一体”的现代国际贸易体系建设,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2020年经典商务局工作报告范文(四) 同志们: 这次全市商务工作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商务工作会议和市第九届党代会、全市经济工作会精神,总结去年工作,分析研究形势,对今年全市商务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商务工作,在对去年成绩予以肯定的同时,也对今年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市政府张元明副市长亲临会议,并将作重要讲话。我们要深刻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代表市商务局作工作报告。 一、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去年,全市商务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牢牢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开展商务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了商务工作保持良好运行状态,出口与实际利用外资超额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三五”商务工作良好开局。 全年出口额达131亿元,增长12%,增幅位居全省第二,占全省的份额提升了0.4个百分点,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8.3%。新批和备案外商投资企业26家,实际利用外资1.71亿美元,增长9.3%,增幅位居全省第四,占全省份额保持稳定。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0.63亿元,增长9.6%。一年来,我们重点推进了五个方面工作: (一)加大帮扶力度,外贸出口稳中有进。加大政策激励引导力度。争取省上外贸发展扶持资金1800余万元,出台了我市出口信保、企业参展、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等政策,推动我市外贸出口稳定增长,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去年为63家出口企业提供出口信保扶持,覆盖率达17%。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鼓励企业应用先进技术、改造设施设备和改进管理等方式,加快创新转型步伐,提升产品供给质量。去年全市出口达千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72家,出口总额共占全市的82%。海斯福化工出口突破3000万美元,华商国际、银丰贸易出口突破2000万美元。建新轮胎、科宏生物、廷荣生活用品、鑫森合纤科技出口增幅分别达165.4%、246.9%、84.4%、139.6%。加大新兴市场开拓力度。积极拓展“一带一路”特别是“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市场,扩大供给范围。去年我市与166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比上年度增加了6个,对“一带一路” 的56个国家和地区出口9亿美元,增长11.98%。加大特色产业出口力度。在市县两级和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去年全市地产品出口增长7.7%,梅列、三元、永安、尤溪、沙县、明溪的地产品出口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我市烤鳗出口国家增加到14个,出口达3749万美元,增长76%;厦工(三明)重型机器有限公司土方机械首次出口苏丹;海西汽车重汽、永安启胜矿产今年自营出口业务有了实绩。我市外贸出口工作得到了省委常委、秘书长梁建勇的肯定指示,相关工作经验在省政府《政讯专报》进行了报道。 (二)强化项目运作,招商引资取得实效。加大客商对接力度。策划外商投资重点项目71个,利用海外华侨春节返乡探亲时机和“6·18”、“9·8”、林博会等平台,举办“投资三明推介座谈会”6场,邀请了十几批客商到我市参观考察。去年“9·8”投洽会,我市代表团签约外资项目18个,总投资5.83亿美元,拟利用外资3.6亿美元,增长5.2%,增幅位居全省第四。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做好重大外企项目跟踪服务工作,推动通飞航空、台明铸管、和记纺织、塔德斯机械等一批项目到资。去年台明铸管完成6000万元增资备案,球墨铸管项目填补了全省该领域的空白,完成了月产1万吨球墨铸管的目标。做好厦企项目合作跟踪。去年“9·8”,我市在厦门专门举办了“三明·厦门企业项目合作座谈会”,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去年全市共与厦门企业对接项目27个,总投资157.67亿元。其中,在建或已落地项目11个,总投资53.61亿元;重点对接项目11个,总投资97.65亿元;初步接触项目5个,总投资6.41亿元。加强明港澳台合作。与省商务厅联合赴港澳开展“投资三明项目对接洽谈”等经贸活动,加强与港澳知名企业和投资机构、社团的联系,促成了6个投资项目签约,新对接了4个合作项目。去年新批和备案的26家外资企业中,港澳台企业19个,占新批和备案总数的73%。 (三)搞活商贸流通,消费保持稳定增长。创建国家物流标准化试点城市。在2016年全国物流标准化试点城市创建中,我市成功获批,并获得中央财政8000万的试点扶持资金。及时出台了我市试点工作方案、试点项目申报指南,去年有19家企业申报了物流标准化试点项目。扶持中小商贸企业发展。出台商贸流通业加快发展扶持政策,通过贷款贴息补助、新发展限上企业奖励等方式,壮大市场主体队伍。去年,发展限上企业69家,全市限上商贸企业累计达866家,限上企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6.97亿元,增长9.3%。组织47家企业参加第二十五届中国食品博览会暨交易会、第十四届中国(厦门)国际食品交易博览会、闽货华夏行·北京站等各类展会,助力企业拓展市场空间,扩大本地产品销售。促进商贸流通升级。出台《三明市“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策划“十三五”期间冷链物流重点项目14个,支持“沈佳农” 有机蔬菜冷链物流仓库仓储配送中心等县级冷链仓库建设改造,建成了市活禽批发交易、大田古钱币交易等一批专业市场。提升产品服务供给质量。完成5家省级城市副食品调控基地升级改造和3家基地企业产品质量追溯系统项目建设。出台《三明市家政服务业补短板实施方案》,创建了3个省级示范性家政服务站。推动宁化客家生鱼片、沙县扁肉和三明宾馆获得“福建十大名菜、“福建十大名小吃”和“福建十大餐饮名店”称号。 (四)加快电商发展,大众创新创业活跃。拓展农村电商,持续推进10个农村电商示范县建设,逐步完善农村电商服务网点建设。阿里已在尤溪、建宁、宁化建成132个村淘电商服务站,今年成交数量达10万多单,成交金额5800多万元;赶街已在三元、大田、明溪、清流建成县级运营中心及208个村级网点建设,营业额超2600万元。促进集聚发展。出台《三明市电子商务专项资金扶持办法(试行)》,扶持电商集聚区发展,在全市规划和建设各类电商产业基地(园区)、电商主题楼宇24处,实现“一县一电商产业园”,入驻相关企业近600家,销售额超5000万元的电商企业10多家。推动网货销售。做好明货产品归集,打造“食尚三明”农产品公共品牌,推进全市农特产品抱团“上网”营销。去年“食尚三明”累计实现线上线下销售额3000多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加强孵化培训。去年全市共举办各类电子商务培训94期,参训人数达8427人次。累计开办电子商务基础人才孵化班18期,培训学员1260人,开设网店1500多家,注册小微电商企业270家。全市电商企业总数1661家,电商企业从业人员总数2.7万人,电子商务交易额171亿元,网络销售额80亿元,分别增长21.2%、58%。 (五)拓宽开放平台,口岸通关环境优化。创新通关方式。三明陆地港在福州、厦门海关两大关区率先使用跨关区电子关锁系统,实现跨关区能直通放行,为每个标箱节约费用500元左右,通关时间节约7-8个小时。增强服务功能。口岸、海关、国检等涉外部门加强配合,继续推动贸易通关改革,推进“单一窗口”建设,实施关检合作“三个一”和通关作业无纸化等工作便捷措施,完成了永安公共保税仓库建设,口岸通关环境更加优化。去年三明陆地港完成进出口集装箱1.5万个标箱,增长6.12%,其中出口标箱1.12万个,增长13.6%。累计货值约55464.29万美元,增长10.8%,其中,出口货值2.34亿美元,增长51.5%。 2016年,我们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贯彻《准则》和《条例》,切实履行“两个责任”,深化党风廉政建设,为商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深入开展简政放权,做好“放管服”工作,能下放的权力全部下放,将负面清单之外的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由审批改为备案管理,建立“双随机”机制,规范商务行政执法,全力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我们落实“马上就办”精神,改进工作作风,抓好商贸领域安全生产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今年取得的成绩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和大力支持,得益于全市商务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工作和奋力拼搏。在此,我谨代表市商务局,对大家的辛苦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认清形势、对标找差,积极应对挑战和压力 虽然我市商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但也应当看到,商务发展仍面临严峻的挑战。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平庸增长,全球需求持续低迷,国际资本争夺激烈,跨国投资减少,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如英国脱欧、美国特朗普当选等,主要国家政策走势不明朗;个别国家在“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上做文章,阻碍中国进一步分享经济全球化的红利。从国内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家转变增长方式、扩大消费将是一个渐进过程,新的发展动能正在形成,不可能立竿见影,贸易、投资和消费尚缺乏强有力的支撑。加上融资、用地、招工难等矛盾持续影响,将给我市加快商务发展增加压力和挑战。从我市情况看,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下力气花时间去破解。 一是外贸出口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全市外贸出口还是以外贸流通型企业占据主导地位,流通型出口额共占全市的比重达80%。流通型出口容易受政策影响,保持外贸出口年年增长,市、县两级财政支出压力巨大。除了永安、沙县、尤溪、明溪生产型企业出口等出口结构有所改善外,其它县的生产型出口占比都较低。生产型出口龙头企业比较少,去年全市出口额千万美元以上的生产型企业只有10家,占生产型出口企业总数的5.6%。 二是外企对接力度需进一步加大。引进好项目、大项目少,去年新批和备案的26个项目中,投资总额超亿美元的项目没有一个。部分县项目储备和客商资源少,从批办项目看,清流7个,批办最多,梅列、宁化、将乐、大田、尤溪各3个、永安2个、三元和沙县各1个,多数县面临“无米下锅”困境,还很多靠调剂来完成任务。随着存量的减少,利用外资的压力将加大。 三是扩大消费工作需进一步加强。大宗商品市场需求持续疲软,全市26家汽车4S店经营普遍不景气,汽车类限上零售额仅增长1.9%,增速比全省低9.8个百分点,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同比下降16.3%,降幅全省(-6.7%)最大。退出统计的限上企业较多,目前上报退出限上企业65家,新发展限上企业规模普遍小,这都将影响社零指标任务的完成。 四是电子商务发展需进一步创新。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工作不够规范、进展缓慢,对照国家绩效考评要求还存在很多不足和差距,“一中心五体系”没有健全。适销网货少,我市多数电商企业销售当地的农特产品,但因品牌建设、文创包装等方面滞后,产品附加值空间较小,利润低,影响了电商企业做大。物流成本高,电商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不平衡,成为我市农村电商发展的瓶颈。 在认清形势和压力的同时,也要看到商务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有利因素。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百年不遇的重大变局,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转化为创新驱动,国家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中央大力支持福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也将给我们带来政策“红利”。省委、省政府也将进一步加大对我们苏区老区的政策扶持力度,推动我市“海丝”核心区腹地支撑建设,特别是随着我市供给侧改革的深化,一系列政策、部署的落实,我市商务发展具备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一定要增强抢抓机遇的意识,坚定发展信心,主动作为,攻坚克难,把今年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三、聚焦重点、真抓实干,推动商务工作再上新台阶 2017年我市商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省、市党代会、市“两会” 精神,认真落实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商务工作会议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并促、“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内贸创新与外贸转型并重,深化商务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升我市商务和口岸发展水平,实现全市商务工作稳中有进,再上新台阶。今年全市商务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外贸出口增长3%,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2017年,我们要盯紧“六点”,着力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一)以创新招商方式为切入点,争取利用外资新突破。一是组织精准招商。加强与省级部门协作和省、市、县三级联动,深入梳理本地主导产业的产业链,针对互补和联动类项目,策划生成招商项目,紧盯重点区域和重点对象实施定位、定向、定点精准招商,力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地。重点推进现代服务业利用外资,提升服务行业的档次和水平,推动我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二是拓展引资方式。在现有“6.18”、“9.8”、“11.6”等招商平台基础上,加大产业和项目宣传推介力度,支持各县(市、区)、各产业园区联合行业商协会进行以商招商、专业招商、平台招商,鼓励现有外资企业增资扩股、兼并重组实现零地招商。三是强化厦企对接。各县(市、区)要围绕去年“9·8”三明·厦门企业项目合作座谈会达成的意向项目,加强双向互动联系,按照项目成熟度,分类推进,力争2017年上半年有更多的项目深化升格。要推动已建成项目的延伸,加强在建、合同和签约的项目跟踪,推进三奎新城开发、厦门钨业在三元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在大田的矿产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福建综益集团在大田的电子商务、中国有机谷集团在尤溪的生态经济综合体等一批项目建设。四是加强项目服务。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县市区的联系和沟通,加强对洽谈、签约、在建项目的跟踪推进,及时掌握项目信息和投资者信息。重点抓好福建通飞、金洪盛矿业、中科动力、艾迈博生物医药、和记纺织、合盈空间建筑、台明铸管等重大项目的到资、落地、推进工作。 (二)以“互联网+”为驱动点,促进电子商务快发展。2017年电商工作思路是“一建、二进、三抓”。一建:建平台。着力引进一批知名龙头电商企业(平台)在我市布局设点,深入全面合作,利用其大平台优势,为我市电商产业打基础、补短板,扶持引导本地平台企业壮大规模。特别要加强“食尚三明” 平台建设,要吸纳有实力的企业共同参与,依托全市之力做好地标农产品归集和品牌培育推广,推动全市农特产品“抱团”上网,打造“食尚三明”品牌出新出彩。二进:进农村。持续推进10个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建设,深化电子商务在各行业领域的普及和应用,围绕“一中心、五体系”,深入推进一批农村电商示范项目加快建设,建立“电商助农”、“电商扶贫”合作机制。进企业。积极引导我市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开展业务,帮助企业开展网上促销推广和品牌宣传活动,用好政策资金,培育一批本地电商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三抓:抓产业。跳出“纯电商”范畴,推动电商与实体产业融合,推动传统商业线上线下联动、全渠道经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推进“电商+旅游”、“电商+农业”、跨境电商等电商新业态发展。抓服务。进一步完善全市电子商务服务体系,为电子商务企业和创业人员提供从办公场地、产品展示、企业孵化、人员培训、文创设计、市场开拓、仓储物流为一体的全程公共服务。抓集聚。提升完善现有各类电商园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吸引更多电商企业及创业团队入驻,推进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发展,力争打造1-2个省级示范电商产业园。 (三)以外贸转型升级为突破点,实现外贸出口稳增长。一是用好用足政策。对国家、省、市陆续出台的一系列外贸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为企业向上争取运补、出口信保、展位费补助等各类扶持资金,各县(市、区)要尽早制定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外贸扶持政策,进一步健全省、市、县三级外贸扶持体系。一定要实现一季度出口“开门红” ,上半年完成全年三分之二的目标任务。二是整合出口资源。生产型企业有产业、有产品,贸易型企业有渠道、有客户。要认真梳理全市生产型和贸易型企业的产品及渠道优势,积极接洽市外及省外同类同产业链条上的企业,加强资源整合,优化重组,鼓励成立合资公司落地三明,拓展贸易机会,扩大外贸出口。此外,挖掘出口潜力,做好现有供货企业向自营出口转型工作,加强政策宣导,鼓励企业直接面向国际市场,承接出口订单。三是开拓国际市场。进一步按国别和地区细分研究市场特点,充分挖掘市场潜力,支持各地有针对性地选择本地区重点商品,计划组织和推荐一批境内外重点推介展会,组织企业参会参展,开展市场营销,带动本地特色产品出口。四是推动产品升级。引导外贸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创新,进一步提高纺织、林产品、农副产品等传统出口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扩大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提升出口质量,增强外贸综合竞争力。 (四)以扩大消费为带动点,加快商贸服务业发展。一是发展现代服务业。要加强市级与梅列、三元两区的联动协作,策划生产现代商贸服务业项目,促进实体零售创新转型,提升“老字号”品牌价值,培育消费新业态,促进消费升级。要积极打造有本地特色的互动体验式的智慧商圈和特色商业街区,重点培育梅列龙岗特色夜市、海翼明品特色街项目建设,繁荣市区服务业经济。二是完善市场体系建设。发挥市场的集聚效应和辐射能力,重点抓好市区二手车交易市场、山水御园婚庆广场等一批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的专业市场建设;加快推进三元永嘉天地商业中心、三明百地茂购物广场建设,搭建扩内需促消费平台,适时举办购物节、消费周等活动,促进消费增长。三是强化市场保障供应。推进副食品调控基地建设,加强肉、蛋、菜、方便食品、饮用水等商业储备,进一步完善重要商品预测预警机制,完善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应急预案,提高市场调控能力。四是发展限上企业。要建立保障机制,稳定限上商贸流通企业数量和销售总量,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扶持商贸企业进一步做大规模,鼓励中科动力、永林竹业等一批销售规模大、增长潜力大的制造业企业成立贸易公司,引导达到限额标准的企业特别是电商企业申报列入限上企业统计名录库,力争全年新增60家限上企业。 (五)以打造区域物流中心为发力点,推动物流标准化建设。一是加快试点建设。要结合三明物流发展实际,以构建物流信息互联共享平台为中心,以打造“市县乡村”四级物流配送体系为基础,以提升物流仓储配送智能化、一体化水平为抓手,以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为目的,明确专项资金使用方向,研究出台扶持政策,带动全市快消品、农产品、药品、超市百货、第三方物流、电子商务等领域的更多企业参与物流标准化试点建设。二是打造区域物流中心。以三明陆地港为依托,建立完善公共保税仓、进出口监管仓、检验检疫库、冷库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申请进口肉类指定口岸,升级(B型)保税物流中心,将三明打造成为集加工、保税、仓储、配送为一体的区域性口岸物流中心。三是推进物流项目建设。重点支持“互联网+物流” 项目建设,支持物流园区加快升级改造,鼓励企业建立物流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和改造物流仓储配送中心、产地预冷和集配中心、销地低温配送中心、冷藏仓储、低温运输车辆购置、冷藏配送专柜配置等商贸物流、冷链物流建设改造项目。 (六)以服务协调为支撑点,营造优质发展环境。一是优化外贸环境。扎实推进与海关、检验检疫、国税、外管等部门的协作,及时沟通情况、反映问题、解决问题,便利企业出口收结汇,加快退税进度,加快企业资金周转,缓解企业资金困难的压力。二是优化招商环境。年前国务院印发《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省里的贯彻落实意见也将于年后颁布,我们要抓紧研究制定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积极营造惠商安商的环境。三是打造法制化营商环境。要进一步规范商务执法,提升队伍素质水平,提高执法工作水平,认真组织开展重点领域的专项整治,营造公平竞争、放心消费的市场环境,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四是加强协会建设。要进一步加强商务领域各类商(协)会建设,发挥沟通政府与企业桥梁纽带的作用,为会员企业提供行业动态、政策咨询、活动交流等方面的服务,促进商务领域各行各业健康、有序发展。 四、改进作风、夯实基础,加强商务工作保障 (一)抓党风廉政。坚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要求,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确保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完善廉政教育、廉政谈话提醒等制度,落实好“五抓五看”要求,全面履行“两个责任”。坚守清正廉洁的底线,完善规章制度,用好、管好商务发展资金,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二)抓项目谋划。项目工作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从一定程度上讲,地方发展的差距就体现在项目建设上的差距,而项目建设上的差距则源于项目谋划上的差距。谋划项目的实质,是谋发展、谋转型、谋机遇。因此,我们要把项目谋划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要将工作项目化,项目团队化,强化项目谋划的意识,提高项目谋划的能力,进而为大干项目、干大项目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三)抓“马真精神”。要落实“马上就办、真抓实干” 精神,强化工作速度、强化工作效率、强化工作主动性。要加强商务队伍建设,在日常工作中推行一线工作法,开展科长讲坛,建立干部联系企业、联系项目机制,锻炼培养复合型商务干部,提升干部队伍履职服务能力。要加强内部管理,深入开展“慵懒散”专项治理,严肃工作纪律,持续推进作风建设。要结合党建工作,组织开展“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学习教育活动,营造“立即办、马上办、办的好、办的快”的干事创业氛围。 (四)抓责任担当。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实施正向激励,综合运用年度考核、评先评优、树立先进典型等激励方式,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激励干部队伍担当尽责,提升干事创业精气神。要全力强化执行落实,厘清责任清单,明确重点,加强督查督促,以“钉钉子”的精神把各项工作落细、落小、落到位。 (五)抓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无小事,要时时抓、刻刻抓,常抓不懈。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规定,督促商贸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各类隐患排查治理,防范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这五项举措要想落到实处,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我相信,全市商务系统干部职工,一定能科学谋划,奋力拼搏,真抓实干,确保2017年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同志们,今年全市商务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开拓创新,推动商务发展稳中有进,为“再上新台阶、建设新三明”作出新的贡献! 2020年经典商务局工作报告范文(五) 今年以来,面对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严峻形势,区商务局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在社会各界的共同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引领,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突出“惠民安商”主题,推动商务工作实现新发展。 一、年度业务职能目标完成情况 2015年,全区商务运行总体平稳,“走出去”、“引进来”双向投资保持快速增长,货物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商贸流通领域消费业态积极转型升级。预计全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达到190亿元,同比增长10%;实际到账外资4.8亿美元,同比增长46%以上;外贸进出口可实现64亿美元,同比增长5%。 (一)商贸流通网点布局合理优化,服务功能日臻完善。一是全年新增商业网点面积5万平米以上,新增品牌连锁店20家,社区品牌商业连锁店的总数达到100家,覆盖城乡的社区商业网点体系基本形成。二是与阿里巴巴合作,依托“口碑外卖”搭建“青岛崂山白领午餐”订餐平台,初步实现“餐厅点餐+移动互联网订餐”相融合的O2O业务模式。全年新增楼宇白领餐厅10处,日均新增供餐能力5000人,可有效解决2万名白领员工午餐难的问题,预计24家承办单位全年整体营业收入达到2000万元。新增便民早餐销售示范点30处,总数达到100处,日均提供早餐能力达到2万份。三是扎实开展“菜篮子”流通体系建设,在春节、国庆等重要节庆期间累计投放蔬菜、肉类、豆制品等政府储备副食品超过100吨,对3200吨猪肉和蔬菜实施有效追溯,确保了我区全年市场供应充足,价格平稳。为解决部分城市社区居民“买菜难”的问题,经与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协商,依托“周末车载菜进社区”、“电商果蔬配送车”等形式,在颐都等9个社区开展惠民农产品直销点的试点,受到了广大社区居民的欢迎。 (二)创新利用外资方式,重点领域招商取得新突破。一是积极引导外商通过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外资并购、债转股、股权转让所得、境外借款等新方式扩大投资,新批准创新利用外资方式项目11个,其中跨境人民币投资项目7个。累计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实现到账外资4.65亿美元,占总额的97%。二是外资定向招商工作取得新进展。围绕区域功能定位,积极加强外资金融项目和世界500强项目的引进并取得明显成效。新引进总投资2亿元人民币的银达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初步形成了外资融资租赁聚集效应;新引进世界500强投资项目1个,我区世界500强投资项目累计已达到13个。 (三)外贸发展环境持续优化,进出口实现稳定增长。一是抓经营主体壮大。依托新华锦国际商务和海尔国际商社等传统外贸骨干企业打造全省领先的外贸供应链管理平台,带动实现出口增量1.6亿美元,其中新华锦被认定为省级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新增外贸备案企业400家,实现进出口增量2亿美元,拉动全区进出口增长4.4个百分点。二是抓外贸结构优化。加强品牌小镇培育工作,依托中韩街道特色产业集聚优势,在全市首批十大外贸品牌小镇评选中获得五金和化工两个席位。加强出口品牌建设,海尔、汉缆等7个企业的品牌获评山东省重点培育的国际自主品牌。支持企业创新发展,预计全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突破6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促进内外贸融合扩大消费品进口,预计全年肉类进口3.4亿美元、合计实现进口增量2.3亿美元,拉动进口增长9.8个百分点。三是抓国际市场开拓。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先后组织60余家企业参加广交会、华交会、德国科隆五金展等国内外展会,春秋两季广交会成交额均超过7亿美元,继续保持全市首位。全面提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水平,预计全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超过10亿美元。四是抓企业服务促进。帮助区内近百家企业争取出口信用保险、技术出口贴息、进口贴息、服务外包资金,为企业争取各类扶持金额超过1000万元。密切关贸、检贸、税贸、银贸、险贸等外贸综合服务机制,强化政策落实。重点协调商业银行对渤海农业、中凯峰经贸、天普阳光商贸等重点企业保持授信额度稳定,新增授信额度近3亿元。五是抓跨境电商发展。培育了全市首个B2B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海贸云商,并被认定为山东省两家省级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之一,截至目前平台已吸引中小企业用户4000余家,预计全年实现出口2.1亿美元,拉动出口增长4.4个百分点左右。 (四)服务外包产业规模保持快速发展态势,“提质增效”效果显著。一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积极开展服务外包企业主体培育工作,新增注册登记企业51家,商务部备案外包企业数达到151家,新增企业数量居全市第一。产业规模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重点企业“提质增效”效果显著,规模以上服务外包企业数、KPO和BPO类业务规模占比、离岸执行额等主要指标均居全市前列,全年预计实现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额6.5亿美元以上。二是外包市场快速拓展。外包企业在传统与新兴两个市场积极作为,业务国别、业务领域和业务规模均获得大幅增长。截至11月底,全区服务外包企业与全球72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离岸业务,业务国别比2014年同期新增22个,增幅高达72%。 (五)电子商务应用水平、规模显著提高,辐射带动作用明显。2015年崂山区电子商务交易额预计将突破2000亿元大关,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居全省领先水平;引导海尔集团打造了全市首个家电电子领域开放式B2B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巨商汇,平台客户合计7000余家,全年电子商务交易额将超过700亿元;启动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计划,提升农村运用互联网开拓市场能力,拓宽农特产品网络销售渠道。目前,崂山茶、金钩海米、王哥庄馒头等多种特色农产品已实现网络销售;出台了《崂山区电子商务产业规划(2015—2017年)》和《崂山区促进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有效提升了政府的产业指导水平;搭建了省内首个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全面提升区域电子商务企业管理服务水平;首创了线上线下融合式创新人才培养平台,线上人才库储备达2000人以上;线下新设移动互联、智能制造、车联网等3个创新专业,人才实训规模突破3000人。 二、意见建议办理情况 区商务局始终把“惠民安商”的理念贯穿于日常工作,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成果落实到为群众服好务、为企业服好务上。全年通过“行风在线”、“民生在线”等活动,共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12件,通过区长公开电话和政务电子信箱解决群众反映问题64件,办理政协委员提案4件,办结满意率均为100%。 三、存在的问题及明年打算 今年全区商务工作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既有亮点,也有难点,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商业布局和结构尚需进一步优化升级。虽然新建项目在规划时都会预留商业配套面积,但由于我区的国有土地出让价格处于较高水平,导致相应商业配套设施的租赁成本较高,不利于农贸市场、社区便利店等面向民生的基础商业业态的发展。二是外贸形势严峻复杂。出口受市场需求、重点企业及“德正系”事件持续显现影响较大。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等重点市场需求不足,造成我区传统市场出口持续下降。渤海农业、电建三公司、三菱重工等重点企业波动及2014年“德正系”骗贷事件影响,造成我区高基数基础上增长乏力。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区商务局将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以及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部署,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商务领域新动力,真抓实干,攻坚克难,为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和宜居幸福生活城市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