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心得)之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

数学论文之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 ‎ ‎  数学课程课标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英国大文豪肖伯纳也曾比喻:“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这个比喻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如果几个人在一起交流自己的知识、思想就会促进每个人多学到一点儿东西。通过合作、交流,每个人很可能得到一个、甚至几个金苹果。‎ ‎  数学作为一门学科,也是人类用于交流的工具,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能正确地应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掌握好数学交流工具。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还应注重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训练,让学生说正确、说完整,说得合乎逻辑,从而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 ‎  所谓数学交流能力,就是学生将自己在学习基础知识、掌握技能技巧过程中想到的说给别人听,对问题发表看法,讲道理,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能力。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呢?‎ ‎  一、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交流的兴趣。‎ ‎  1、让学生乐于交流。‎ ‎  自尊与自信是学生发展的力量源泉。师生之间民主、愉悦、激励的氛围,以及生生之间合作、融洽与平等的关系是讨论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 ‎  在数学交流过程中,学生都积极参与教学,有亲历成功和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既可以看到自己的长处,又可以发现自己的潜力,从而会更加努力、更有信心地投入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肯定,给予价值取向的指导,使学生从老师的信任和赞赏的评价中看到自己的潜力,产生学习的自信,从而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在学习中的思考、发现、疑问,充分地激发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兴趣。‎ ‎  2、让学生敢于交流。‎ ‎  课堂应是允许学生出错的场所。“让每一个站起来发言的学生都能够体面地坐下来”应作为课堂教学原则来恪守。当学生发生错误时,教师不要急于评判、急于给一个标准答案。教师要做的是给学生“二次成功”的机会,给弱势群体充分思维的时间、空间,要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多给学生一些“你能够举手发言就是迈出成功的第一步”、“你再认真思考,一定会找到正确答案”等鼓励性语言,让每一个孩子在课堂上都能找到自信,从而产生“要交流”的兴趣,“敢交流”‎ 的自信,达到“会交流”的效果。‎ ‎  二、创造学生交流的途径1、让学生有交流的机会。‎ ‎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结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情况,创设一定的机会,让学生多动脑、动手、动口,努力训练学生数学语言的条理性和准确性。如此长时间的不懈训练,定能培养学生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  2、让学生有交流的素材。‎ ‎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才能思,辩才能明。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多动口,在疑难处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样”,无疑能使学生拓展解题思路,达到思想的开放性。如果我们能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多动口,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就一定会有所提高。‎ ‎  3、让学生交流探究的过程。‎ ‎  操作是智力的起源、思维的起点。小学生认识事物是从直观到抽象的,其思维过程要借助直观的形象来引导。教师可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充分地利用教具、学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动手操作,引导他们动手、动脑、动口,有效地提高他们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  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 时,先让学生剪出任意大小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一个,再量量各个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度数,算算三个角的和是多少度?通过量、算,初步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个性质。此时,学生特别想知道是不是各种形状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教师就要把握这一最佳时机,让学生剪下角拼一拼,看能否拼成一个平角,通过剪、拼,学生进一步印证结论。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把结论讲给同学听,讲给教师听,只要讲得清楚,大家听得明白,就应给予肯定。长期训练,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数学交流的习惯。‎ ‎  三、指导学生交流的方法1、注重交流的完整性。‎ ‎  清晰有序的话语,不但能给听者留下较深的印象,而且能使说者的逻辑思维得到发展。因此,问题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尽量做到简单明确,便于表达,让学生懂得思考问题要有根有据。‎ ‎  不少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做得非常漂亮,但若让他们把自己的思路说一说,却往往不能完整、流利地表达。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就应从训练学生的口语基础入手,从培养数学交流能力入手,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地指导他们对每一个知识点都能完整地表达出来。如教学小数乘法中有这样一题:“五一班45人照集体照,定价32元,有4张照片。若加印1张收费1.2元。如果每个人都要有1张照片,应该付多少钱?”一些学生用32÷‎ ‎4,求出一张的价钱,再乘45人。还有些学生感到茫然,不知所措。此时,教师便要引导学生详细审题:照一次集体照收费多少钱?有几张照片?其余的需要照片就要怎么办?有多少人需要加印?应付的钱由几部分组成?这一系列的问题尽量让多个学生讲,使学生的内在思维能力逐渐转化成口语。‎ ‎  2、注重交流的准确性。‎ ‎  在训练学生完整、连贯地把话说清楚的同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说得准确。如:一个长方形纸片,长5cm,宽3cm,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有的学生可能脱口而出“3/5”,答案虽然对,但语言不准确。如果养成好的说话习惯,就能完整地回答出:宽是长的3/5。‎ ‎  只有多练习,学生才能真正做到想说、会说、能说、说好,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才会变得更有逻辑性。‎ ‎  3、注重交流的有效性。‎ ‎  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还要适时地加以追问或补问,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了学生交流的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交流的有效性。‎ ‎  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敏感地抓住有关信息进行追问或补问,由易到难、层层推进,激活学生的思维,针对某一具体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与研究,发展学生深层次思维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的宽度和深度就能得到不断提高。‎ ‎  总之,每一位教师都要充分认识数学交流的价值,在数学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交流活动,有意识、有目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数学交流能力的训练。让学生通过交流使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更丰富、更全面,使他们学会合作,增强责任感、合群性,正确地认识自己和评价别人。并在相互交往中加深理解、沟通和包容,在交流、交往中表现出尊重和信任,懂得成果的分享。‎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