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古诗教学浅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古诗教学浅谈

语文论文之古诗教学浅谈 ‎ ‎  湖北省建始县实验小学   唐云华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流传下来的能够选入小学课本里的古诗更是精华中的精华,这些古诗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体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可谓字字珠玑。它们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学生近距离接触、感受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也是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的一个切入点。小学古诗的教学,对于小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学习这些古诗词呢?‎ ‎  一、了解背景,体味诗人心声每一首古诗都有其特定的写作背景,依据古诗所表达感情和疏通诗句意思的需要,我在设计教案时选择了相应的历史背景,包括历史背景、诗人经历等等,学生学起来才明白诗歌表达的原意。但我们在教学设计时不能把写作背景当作红花,它只能是古诗教学的绿叶。更何况我们正处在网络资源极大丰富的时代,这些资料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动动手收集,给孩子们一个享受成功喜悦的机会。可利用投影展现画面,当学生被画面景色陶醉时,播放一段轻音乐,再加上一段课前设计的旁白,向学生娓娓讲述诗人的创作背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学生既把握了基调,又领悟了诗意。‎ ‎  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词中,有不少的古诗词,它们作者不同,背景不同,表达的情感也不同。比如:翁卷的《乡村四月》、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张志和的《渔歌子》等为我们描绘出风景优美的田园风光,表达出对大自然、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同样是写景诗,不同的是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不仅写出了敬亭山秀丽的风光,其中“尽”、“孤独”、“只有”等词又体会出诗人无比孤寂的心情。从背景资料当中,我们知道李白才华横溢,青年时雄心壮志,无奈朝廷黑暗,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所以朗读时要读出压抑孤独的心境。‎ ‎  二、加强朗读,提高阅读能力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诗教学中要采取范读、独自朗读、加手势吟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从而也就能够更好地体会古诗的意义和感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  指导朗读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感情朗读的方法和技巧。首先指导确定感情基调,然后指导处理重音与节奏。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要指导他们反复诵读。只有让学生反复吟诵,仔细品味,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古诗的语言美。例如教学《所见》一诗,诗中四句话便勾画了放牛娃的声、情、神、态。诵读第一句“牧童骑黄牛”应平起叙述;第二句“歌声振林越”高亢赞美,突出“振”字;第三句“意欲捕鸣蝉”‎ 用叙述口吻;第四句中的“忽然”应重、快,读后稍停,表现牧童机敏、随机应变;“闭口立”三字轻、慢,一字一拍,再现牧童悄声屏气、伺机观察和蹑手蹑脚捕捉鸣蝉的神情。我安排充裕的时间给学生反复朗读,熟读成诵,使学生与诗人产生共鸣,表现其活泼机灵的性格。‎ ‎  三、拓展想象,建构美丽的图画在古诗词中音画是不分家的,有了诗词的音韵美,必然会牵引出诗歌的图像美。中国的古典诗词中的梅兰竹菊、浮云新月、长亭小桥、莺啼燕舞等构成了一幅幅色彩绚丽的图画,诗人往往是借助鲜活、生动的图画来表心中的情意。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将诗中的语言文字转化为一幅幅生动鲜明的图画,以唤起学生对于物象、情境以及事件的切身感受和鲜活印象,让静止的语言文字活跃起来。‎ ‎  一般来说,古诗所描绘的人、事、物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距甚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运用图画加强直观性,帮助学生迅速理解诗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如《村居》展现的画面是村庄周围,嫩草铺满了田野,黄莺在天上自由自在地翻飞,村外河边的堤岸上成排的杨柳树,婆娑起舞,迷醉在春烟蒙蒙的景色之中。一群天真活泼的儿童放学回家,就飞跑到野外,到田野里去放风筝。古今中外的文艺理论一致认为诗画一体谈,认为画是无声的诗,诗是无声的画。学生读了诗可以在脑海里构成一幅幅画,看了画又能联想到诗句。在教学中,利用挂图展现画面,能较快地使学生进入诗的意境。‎ ‎  四、探求意蕴,理解古诗的哲理美古诗诗人在进行创作时,往往把自己的情操、理想等融入景物描绘之中,或给人以鼓舞,或给人以启迪,因而诗中暗含深刻的哲理。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表面上写庐山,然而,只要我们深入思索,就能悟到这样一个哲理:对任何事物,只有全面观察、了解,不局限于一隅之见,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根据哲理诗的特点,要使学生理解古诗的哲理美,教师在教学中应处理好理与趣的关系,也就是诗中的理性内容与审美特征关系的一种特殊表现。优秀的哲理诗都具有“理趣”,既富于哲理性,又富于艺术趣味性。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欣赏诗的 艺术趣味,使学生在教师生动形象、理趣盎然的教学中理解古诗的哲理美。‎ ‎  五、拓展阅读,丰富文化底蕴课改提出的新理念,“不能教教材,而要用好教材”‎ ‎,即要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积极开展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我们不能就诗教诗,教师要勇于把语文课堂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天地,也就是学生的生活和大自然。在学习诗前要阅读、收集大量与本诗有关的资料,以便更好、更深地理解。另外,在学完一首古诗后,可以进行相关链接,如学完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和孟郊的《游子吟》,你是否还知道其他思乡、思念的诗;学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你还知道杜甫其他的诗作吗?与杜甫同时代的诗人还有哪些?以便进行拓展阅读,打开课外阅读的新视窗。当学生有了一定数量的积累后,完全可以跳出教材,进行组诗的教学。学生的品味在一步步提高,让他们感受到在古典文学中,自己所知仅是苍海一粟,从而激起他们更强烈的学习欲望。‎ ‎  总之,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只有重视古诗词的教学,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才能使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以此丰厚孩子们的人文素养。‎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