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心得)之历史教学中运用音乐课程资源渗透德育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心得)之历史教学中运用音乐课程资源渗透德育

历史论文之历史教学中运用音乐课程资源渗透德育 ‎ 历史教学中运用音乐课程资源渗透德育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中学   李铜玉  课程资源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2001年、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和《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实施建议”部分,明确提出了历史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凡是对实现课程目标有利的因素都是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水平同教学质量的高低密切相关,充分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的实现。”音乐作为一种重要的历史课程资源进入历史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能力,陶冶情感,塑造健全的人格,为师生交往、互动构建平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在人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有些乐曲、歌词往往是历史的一个缩影,它向我们展示着历史的智慧,传递着历史的遗韵。法国大文学家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是数字,二是文字,三是音符。”俄国著名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音乐的魔力,足以使一个人对未能感觉的事有所感觉,对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使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 正是这特有的魅力使音乐成了历史教学中的珍贵资源,在历史新课程背景下,音乐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在历史教学中有了新的价值取向。一、历史学科与音乐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时间上纵横古今,空间上囊括中外。历史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促进智力的发展,进行审美教育,更要使学生通过学习历史学会做人,成为一个品格高尚、全面发展的人。音乐是一门古老而常新的艺术,深刻而全面地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状态和生活品质。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比其他艺术更直接诉诸于人的情感,而德育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这其中,情是关键,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一个“情”字,将音乐与德育紧密的联系起来了。一首优秀音乐作品的播放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了解美,认识美,接受美,以美导真,以美引善,使千姿百态的美有所依附,促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对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对历史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历史激发了音乐的灵感,音乐又推进了历史进程。尤其是那些世代传唱的革命歌曲,耳熟能详,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每首歌都像历史的一面旗帜——引导当时的人,触摸后来的人。音乐与历史连在了一起;同时歌曲也琥珀般地凝固在了历史中。二、历史教学中运用音乐渗透德育1、运用音乐,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对历史课普遍缺乏兴趣,这种情况由来已久。据教育部1997年对北京市2107位学生的调查,在学生对“最不愿学的课”‎ 的排序中,历史课居前3位之列;在学生对15门课程喜欢程度由低到高的排序中,历史课居第2位;在学生对“枯燥、没意思的课”的排序中,历史课居前5位。本来应该很有趣的历史课,何以受到学生如此的冷落?究其原因固然有多种因素,如教学方法的滞后,考试评价的制约等等,但这种状况与历史课程资源极其单调乏味的状况有很大关系。音乐的运用是历史直观教学的一种手段,它不是画图又胜似图画,真实、形象,使课堂气氛活跃。在教学过程中,引入音乐作为开场白,可创设一种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能让每一个同学“入戏”。音乐是具体历史画面活生生地再现。以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例,虽然时间已过去半个世纪,但只要一播放音乐,就把健在的革命先辈带回到那腥风血雨、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之中,使没有经历过战争的后人体会到当时全民抗战、同仇敌忾的历史氛围。音乐作为一种重要的历史课程资源,以其形象具体、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亲自合唱等特点,给予了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丰富了历史课的内容和情趣,使学生能够在轻松高雅的学习活动中掌握知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这是传统单一的课程资源所无法比拟的。如学习《全民族的抗战》时,先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形象地再现了那个特定时代的历史。全曲贯穿了叹息性的音调,采用北方妇女在坟上哭诉亲人的哀婉哭声,集叙述、抒情、悲怆为一体。歌曲的第一乐段以第一人称抒情地诉说家乡故土的富饶和美丽。第二乐段表现反对侵略,强烈要求打回老家去的思想情感。“我的家在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 沉重而悲凉的音调饱含着愤怒的情绪,对东北同胞家破人亡的悲惨遭遇寄予深切的同情,“九一八,九一八”反复出现四次,感情层层递进,把东北人民反对侵略者,要求收复失地的思想感情充分地表现出来。“爹娘啊,爹娘啊”悲痛声中蕴藏了东北同胞要起来斗争的力量。这一切深深感染着学生,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了,学生迫不及待想了解“九一八事变”的前因后果。这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分析“九一八,九一八,哪个悲惨的时候”为什么会出现?“九一八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学生会主动学习、积极探究。这与直接让学生分析九一八事变背景、经过、影响的传统教法相比,效果大不相同,歌曲起到烘托铺垫、激发兴趣的作用,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样,有效地利用音乐资源就起到先声夺人、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之效。2、运用音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能力“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以获得结论的学习方法。探究不仅是追求一个结论,更是一种经历,是学生亲身体验、感知学习与认知的过程,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音乐作为一种重要的历史课程资源,能更多地成为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使学生成为历史学习的主人。“创新的动力来源于疑问”。教师要根据情景材料设计相关的思考题或由学生自己设疑。如讲述《经济体制改革》时,我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并以《走进新时代》的歌词设置问题:“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这几句歌词提到了哪三首歌?一首歌标志一个时代,标志一代领导人,哪三代领导人?“当家做主站起来”,中国人民何时当家作主的?如何取得当家作主地位的?“改革开放富起来”,以自己的所见所闻来说明?中国人民是如何以主人翁的身份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呢?“高举旗帜开创未来”,高举什么旗帜?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生热烈讨论并回答,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努力搜索着自己的所见所闻来说明改革开放取得的显著成就。如学习《邓小平理论》时,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我设计若干问题,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如歌词中“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这一年中国实施了什么伟大决策?“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是指确立了四个经济特区,其中属于广东省有哪几个?“春雷唤醒了长城内外,春晖暖透大江两岸”喻指什么?“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喻指什么?学生仔细辨析歌词并结合相关知识进行讨论。然后要求学生结合政史地知识综合思考“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从影响工业布局因素的角度看,我国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哪些有利条件?”“歌词深刻地反映了个人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试以唯物史观予以说明。”这样既拓宽、加深了学生的基础知识,也发展学生了探究历史的能力和学科综合能力。   ‎ ‎ 3、开启智能,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运用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联的音乐歌曲导入新课,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让学生的联想、想象等心理活动同理解、思维等能力相互配合、促进,从而推动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使情感与智力因素融为一体,加深对学习内容的记忆和印象,教学也收到了良好效果。如讲授《在抗日烽火中成长》内容时,先播放一首学生熟悉的歌曲《南泥湾》,让学生在优美的歌声中感觉到南泥湾由“杂草众生、没有人烟”开辟成“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过程。听完后,我提问学生:这首歌曲反映了了抗日战争时期的什么事情?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正面临什么情况?面对这种情况,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措施?以此导入教学。“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雪皑皑,夜茫茫,高原寒,炊断粮”,这些歌词生动地再现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艰难,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了长征的征程。“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又使学生对英雄红军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4、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反映时代精神的优秀音乐作品、高雅音乐和艺术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东方红》等,犹如历史的一面镜子,以歌叙史,它们以流畅奔放的旋律、完整宏伟的节奏、质朴无华的情感、独具特色的音乐风格,塑造了众多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不仅能展现历史的丰富内涵,而且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在音乐欣赏的愉悦中启动思维、激发想象力,进而获得历史知识,培养形象思维能力,更在情境交融中陶冶性情,塑造健全的人格。如《义勇军进行曲》,全曲铿锵有力,浑然一体。前奏曲像嘹亮的进军号;“起来!起来!起来!”把音调立即推向高潮;结尾的“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不仅坚定有力,而且使人有歌声并未结束,仍在耳边回荡的感觉,宛如战斗的中华儿女正在前仆后继,勇往直前,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强烈愤怒和反抗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勇敢、坚强、面对外敌团结一心的优良传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这发自人民肺腑的声音胜过了千言万语的解释。5、有利于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人文素养音乐歌曲是美的,音乐的美使人振奋、使人愉快、使人忘记烦恼和忧愁,从而对生活充满美好的憧憬,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对学生乐观情绪的培养、坚定意志力的形成和奋发向上精神的树立,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音乐作品中渗透了文学、历史、地理等知识,涉及到经济、政治、风土人情、自然常识等各个方面,可以使学生领略到我国五千年丰厚的文化底蕴,激发民族自豪感,在音乐欣赏中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心灵得到净化、道德情操得以升华,使之逐渐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把教学看成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中学生普遍喜爱音乐,让音乐进入历史课堂,能充分调动学生心理因素,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促其形象思维的强化,能为师生交往、互动构建平台。音乐会使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飞到当年历史事件发生的氛围内,由此便不难理解许多历史现象和历史大事发展的前因后果的必然性,并培养他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历史事件的过去性和久远性从音乐中一目了然,从而使音乐成为语言历史“文物”,具体教学时可信“口”拈来,“操作”简便,其教学效果是其他的直观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音乐作为历史教学中珍贵的课程资源,但音乐不能完全等同于历史。所以在历史教学中要精选音乐歌曲创设情境,不可“喧宾夺主”,要注重实效,不能流于形式。这样音乐才会给历史教学引来活水,注入生机。 原文发表在《新德育》2008年第1期P62—64上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