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中的不可抗力的认定方法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合同中的不可抗力的认定方法

合同中的不可抗力的认定方法 我国《民法通则》第 153条及《合同法》第 117 条第二款规定,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 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某一情况 是否属不可抗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加以认定: 1 、不可预见性。 法律要求构成不可抗力的事件必须是有关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 对这个事件是否会发生是不可能预见到的。 在正常情况下, 对于一般 合同当事人来说, 判断其能否预见到某一事件的发生有两个不同的标 准:一是客观标准,就是在某种具体情况下,一般理智正常的人能够 预见到的,合同当事人就应预见到 ; 如果对该种事件的预见需要有一 定专门知识, 那么只要具有这种专业知识的一般正常水平的人所能预 见到的,则该合同的当事人就应该预见到。另一个标准是主观标准, 就是在某种具体情况下, 根据行为人的主观条件如年龄、 智力发育状 况、 知识水平, 教育和技术能力等来判断合同的当事人是否应该预见 到。这两种标准,可以单独运用,但在多种情况下应结合使用。 2 、不可避免性。 合同生效后, 当事人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尽管采取了及时合理 的措施,但客观上并不能阻止这一意外情况的发生, 这就是不可避免 性。如果一个事件的发生完全可以通过当事人及时合理的作为而避 免,则该事件就不能认为是不可抗力。 3 、不可克服性。 不可克服性是指合同的当事人对于意外发生的某一个事件所造 成的损失不能克服。 如果某一事件造成的后果可以通过当事人的努力 而得到克服,那么这个事件就不是不可抗力事件。 4 、履行期间性。 对某一个具体合同而言, 构成不可抗力的事件必须是在合同签订 之后、终止以前, 即合同的履行期间内发生的。如果一项事件发生在 合同订立之前或履行之后, 或在一方履行迟延而又经对方当事人同意 时,则不能构成这个合同的不可抗力事件。 构成一项合同的不可抗力事件, 必须同时具备上述四个要件, 缺 一不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