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4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教育心理学》课件 第五章 认知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 第五章 认知学习理论 本章要点 从信息加工的角度理解学习的过程和有效条件 理解知识的组织结构及其对教学的意义 第一节 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 第二节 知识的组织结构 第一节 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 一、学习和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 二、学习的基本阶段 三、促进知识的保持 一、学习和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 二、学习的基本阶段 信息加工模型为深入理解学习的过程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 以关于学习和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为基础,加涅分析了学习过程中必须按顺序完成的八个基本阶段: 注意 ; 目标预期 ; 提取先前知识 ; 选择性知觉 ; 语义编码 ; 作出反应 ; 反馈强化 ; 提取应用 。 前三个阶段相当于学习的准备活动,学习者需要用 几分钟的时间做好对某个学习任务的准备,形成对于学习的动机和期望。之后的四个阶段是学习过程的核心,是实际完成学习任务的阶段。最后一个阶段是对所完成的学习进行的迁移和概括化。 三、促进知识的保持 (一) 加工深度 人往往在不同的深度层次上对各种外界刺激进行心理加工,而只有那些得到很深的加工的信息才能被长期保持下。 (二) 多元表征 佩维奥的双重编码理论假定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有两种表征形式:言语符号表征和视觉形象表征。按照这种理论推测,在学习过程中,那些同时以言语符号和视觉形象两种方式进行表征的信息比用单一方式进行表征的信息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持。 (三) 应用情境和学习情境的一致性 在与学习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学习者能够更好地提取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 第二节 知识的组织结构 一、认知结构 二、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三、陈述性知识的结构 四、程序性知识的结构 (一)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思想 认知结构就是人关于现实世界的内在的编码系统( coding system ),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非具体性的类目,它是人用以感知外界的分类模式,是新信息借以加工的依据,也是人的推理活动的参照框架。 (二) 认知结构与有意义学习 所谓有意义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能够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如表象、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等)建立实质性的( substantive )、非人为的( nonarbitrary )联系。当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合理地联系起来,有意义学习便发生了。 一、认知结构 陈述性知识说明事物、情况是怎样的,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关系、原理等的说明。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完成某 项活动的知识,比如怎样驾驶,怎样用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怎样进行推理、决策或者解决某类问题等。 陈述性知识容易被人意识到,可以明确地说出来 ; 而程序性知识体现在实际活动中,而且,到底是否具备了程序性知识也只有通过个体的活动才能判断 。 二、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一)语义网络说 这种假说的基本思想是:一个人的陈述性知识可以看做一个很庞大的由结点(nodes)和连线(links)构成的网络,即语义网络(semantic networks),一个结点代表一个概念,一个连线反映了它所连接的两个概念之间的某种关系。 (二)理论框架说 理论框架说是研究者提出的另一种解释,认为人与某个主题领域有关的知识可以看做一个理论系统,其基本结构是“中心-边缘”结构。 (三)图式说 图式说重点揭示了人的陈述性知识之中所包的一系列的重复发生的经验模式。 三、陈述性知识的结构 安德森等提出,程序性知识是以产生式(production)系统的形式进行组织的。在活动中,我们总是在进行各种决策,判断当前的情境和条件,然后确定相应的具体行动。 所谓“产生式”,就是这样一些“条件—行动”的结合规则,它表明了所要进行的活动以及做出这种活动的条件。产生式以“如果……就……”(if...then)的形式存在,即在满足某个条件的时候,我们做出某个行动。产生式具有自动激活的特点,一旦存在、满足了某种特定的条件,相应的行动 (“运算”)就会发生。 四、程序性知识的结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