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激发中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基于激发中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

基于激发中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摘要:本文在分析中学生历史兴趣缺失的客观原因、教师“教”的失误和学生“学”的不足等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精彩导入、用“教材教”取代“教教材”、“以学生为本”及情景教学法的合理利用等教学策略,寄望促进和提升中学历史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关键词:中学生;历史学习兴趣;教学策略一、中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缺失的原因(一)客观因素1.历史教材的内容设置。内容的编排则忽视以人为本,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体系,内容繁、难、多、旧;采用“浓缩”中外通史的办法,把生动有趣的历史变成“压缩本”,没有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准确的概念,对于历史的认识也就类似教材一样模模糊糊;2.历史课程目标的定位。课程目标是指通过课程的实施所要达到的标准和目标。它是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在教育过程中的具体化,是课程编制、实施和评价的准则和指南。(1)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和传统的态度。(2)使学生关心其他民族的文化与生活,培养他们国际合作精神。(3)通过对身边地域历史及具体的史实学习,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关心,培养他们公正判断、恰当表现的能力和态度。③相比之下,我国中学历史课程比较重视知识,对其他方面忽视不少。第5页共5页\n3.历史课程标准的制定。课程标准规定的是基本要求,因此它毫无疑问地对教材、教学和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是教材编写、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甚至连老师上课的方式、时数都有明确的策略,此举倒是为历史老师省却了不少麻烦,但是这种模式对于激发教师的创新精神以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不大。(二)教师“教”的失误1.新课程改革环境下,教师对中学历史新课程改革的了解程度。据调查:“很了解”的高校教师只有11.8%,学生占20.3%;“有一点了解”的高校教师占44.1%,学生占55.7%;35.3%的高校教师和29,1%的师范生表示“听说过,但不了解”,5.9%的高校教师和1.3%的师范生甚至“没有听说过”④。2.教师教学策略的陈旧老套。“‘教教材’,在这种模式下,教师要对教材知识进行‘滴水不漏’的传授,教材的观点是不容置疑的‘真理’、‘权威’。尽管不少教师在教学中也穿插一些启发、讨论,但当学生的见解与教材的观点不一致时,只能以教材的解释为‘标准答案’,甚至文字表达都要与教材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第5页共5页\n3.教师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普遍忽略。学生自身的实践参与更好、更自然地教会他们许多知识,学习历史也一样,离不开学生自身的体验感受。不同学生感兴趣的点不同,对某一人或实物的认知也不一样,学生在进入历史课堂时,头脑中并不是一片空白,通过阅读、与人交流等对历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而多数的中学历史教师则忽略学生头脑中的“前认知图式”,强行灌输教材,这种逼迫性的模式必然令学生生厌,这是对学生情感与价值观的一种不尊重,学生会很自然的反抗。(三)学生“学”的困扰1.历史本身的严肃性与繁琐性让学生对历史“敬而远之”。历史本身就是很严肃的东西,它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法律、思想等等的内容,这些内容在不同时期都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而不同的历史时期又是相互联系的,都需要中学生去理解、思考,故而历史就成了头疼的科目,所以,在学生的心底是排斥历史的。2.中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存在差异。对于人们来说,兴趣和动机更多的是两码事,对一件事物感兴趣可以去了解、学习,但是,如果一件事被强迫必须完成时,就只有不情愿的去做这件事,不会多一分的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历史教学必须从中学生的兴趣着手。学生有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的体验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愉悦的心情。历史学更是一门需要学生去不断求知、探索、实践的学科,例如秦始皇“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是怎样的盛况?历史上有哪些让自己佩服的帝王?有哪些让自己崇拜的风流才俊?学生带着兴趣学习历史免了枯燥无味,同时又有了知识性的收获。提升中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精彩导入第5页共5页\n通过教学策略改变提高中学生历史学习兴趣,这里所谓的兴趣,不仅要求历史教师在历史课堂中教学策略的独特新颖,更重要的是教学导入的趣味性。1968年加涅提出了对有效开展教学至关重要的九种教学策略,其中最重要的是:利用改变刺激的方法引起学生注意,也就是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视为重中之重。特别是历史教学中,教师以一小段慷慨的英雄人物诗歌诵读或趣味横生的小故事、视频短片作为课堂的开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开始不仅可以最快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是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条件。所以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设计精彩的导入模式,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以便学生及早进入课堂学习最佳状态。(二)“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策略我国的初中历史新课改与以往的《历史教学大纲》最大的不同点便是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传道授业解惑”的方式已不能引起学习者的兴趣和学习的需要,课程目标也由“思想教育”到“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是教育的进步。(四)情境教学法的合理利用第5页共5页\n情境教学法就是给学生创设一个环境一个与历史事实、历史现象相一致、相互对应,但又不是事物发生发展进程和事实内容本身的一个环境,从而激起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手段通常有角色扮演、影视资源欣赏、站在当事人立场考虑问题等,学生深入其中不仅认识相关历史事实,更容易理解历史事实发生发展的诸多因素,有助于学生与已有的相关知识、经历、思想相联系,从而实现历史知识的学习和自身的提高。例如三、结语历史事关整个人类文明、社会发展、政治进步以及民众生活诸多层面,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正如龚自珍所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才,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历史教学是现代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人的必修课,历史知识的学习从来不是可有可无的,无论是在小学、中学甚至是更高的学府,故而如何学好历史是历史教学者必须慎重对待的问题,中学生历史的教学需要不断的探究、思索,教学者探索最恰当的教学策略以实现学生更好地“学”。第5页共5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