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1056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计算机基础1056

专业:公共课计算机基础[1056]2016年12月A卷满分:100分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类别:网教课程名称【编号】:大作业一、大作业题目:1.请写出多媒体技术的特点及其主要应用领域。答:多媒体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对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両、视频等多种信息综合处理、建立逻辑关系和人机交互作用的技术。人L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是计算机模拟人类的智能活动,诸如感知、判断、理解、学习、问题求解和图像识别等。.网络应用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结合构成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建立,不仅解决了一个单位、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屮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讯,各种软、硬件资源的共享,也大大促进了国际间的文字、阁像、视频和声音等各类数据的传输与处理。2.清写出冯•诺曼结构计算机硬件的五大组成部分及每个部分的主要功能。: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硬件(computerhardware)有五个基木部分组成,即输入设备、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和输出设备。工作原理:用户信息(包括控制信息与数据信息)通过输入设备送到存储器。控制信息送往控制器,控制器根据它对各部件进行控制,数据信息由运算器从存储器中提取并进行处理,再放回存储器,特点:(1)集成性(2)信息载体多样性(3)人机交互性(4)在通信线路的可传信息处理完毕后,由存储器经输出设备输出播性5)存储介质上的可存储性(6)综合性(7)实时性(8)协同性\n多媒体的应用范围为:信息管理、宣传广告、教育与训练、演示系统、咨询服务、电子出版物、视频会议、家庭、通信等。.多媒体走进家庭(1)家庭成员的教育;(2)信息查询;(3)娱乐.多媒体进入学校(1)交互式学习;(2)进行模拟试验和演示;(3)信息查询和检索.多媒体用于商业和企事业单位(1)分布式多媒体系统的应用;(2)多媒体在工业上的应用;(3)多媒体在医学领域的应用;(4)多媒体在出版业的应用;(5)在通信业中的应用(6)多媒体办公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科学计算(或数值计算)科学计算是指利用计算机来完成科学研宄和工程技术中提出的数学问题的计算。在现代科学技术工作中,科学计算问题是大量的和复杂的。•数据处理(或信息处理)数据处理是指对各种数据进行收集、存储、整理、分类、统计、加工、利用、传播等-•系列活动的统称。.辅助技术(或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过程控制(或实时控制)过程控制是利用计算机及时采集检测数据,按最优值迅速地对控制对象进行肉动调节或自动控制。.人工智能(或智能模拟)2.有Excel工作表如卜图所示,清根据K面的操作要求,写出相应的操作步骤。ABCDEF1部分城市消费水平抽样调查2地区城市食品服装曰常生活用品耐用消费品3东北沈阳89.5097.7091.0093.304华北天津84.3093.3089.3090.10华北郑州84.4093.0090.9090.076华北石家庄82.9092.7089.1089.707华东济南85.0093.3093.6090.108西北兰州83.0087.7087.6085.00I9平均消费:操作要求:1)利用带函数的公式计算表中各类物品的“平均消费”值(保留两位小数)。2)以“城市”为关键字对表中的数据清单(A3:F8区域)升序排序。3)依据表中B2:B8和F2:F8区域建立“堆积柱形图”,图表标题为“城市消费水平调查图”。答:1)、光标置G2。”插入"一"函数"一"AVERAGE”,指定D2:F2。拖拽鼠标向下至G2。"格式"一"单元格"一"数值"一小数位数为2;(2)、选中”数学成绩”列,”数据自动筛选”一自定义:不小于70;(3)、单击”数据排序”选项,打开”排序”对话框,设置主要关键字为”平均分”,选屮降序单选钮,最后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3.有一演示文稿文件为”kaoshi.pptx”,其中第一张幻灯片版式为“标题幻灯片”(如下图所示,),请根据下面的操作要求,写出相应的操作步骤。操作要求:1)将幻灯片的主题设罝为"暗香扑面";2)为幻灯片添加标题"我的家乡",黑体,40号;副标题"吋尚都市",楷体,28号;3)设置标题的自定义动画效果力”自左侧飞入”,开始方式力“与上一动画同时”;4)设置所有幻灯片切换方式为”淡出”。1)打开本题----选中第一张幻灯片-----点击“感动人物”---•出现文本框后选中“感动人物”---•右键选择字体----“中文字体”内选择“宋体”,“字号选择“48”----点击确定。2)右击第一张幻灯片空白部分----选择“背景点击对话框中黑色向下箭头----选择“填充效果”选择“纹理”-…选择“画布”,单击确定----返回到“背景”对话框•…单击“全部应用”。3)右击第一张幻灯片空白部分----选择“幻灯片切换选择切换方式“向右擦除”----单击下方“应用于所冇幻灯片.単击对话框右上角关闭按钮,结束设置。\n2.什么是IPv6?为什么说IPv6可以解决当前IPv4所存在的M络地址资源数量不足的问题?下一代互联网的主要特征是什么?IPv6概述:IPv6是InternetProtocolVersion6的缩写,其中InternetProtocol译为“互联网协议”。IPv6是TETF(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nternetEngineeringTaskForce)设计的用于替代现行版本TP协议(IPv4)的下一代TP协议。单从数量级上来说,TPv6所拥有的地址容量是IPv4的约8X1CT28倍,达到2"128-1个。这不但解决了网络地址资源数量的问题,同时也为除电脑外的设备连入互联网在数量限制上扫清了障碍。一、背景现状目前我们使用的第二代互联网IPv4技术,核心技术属于美国。它的最大问题是网络地址资源有限,从理论上讲,编址1600万个网络、40亿台主机。但采用A、B、C三类编址方式后,可用的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的数目大打折扣,以至目前的IP地址已于2011年2月3日分配完毕。其中北美占有3/4,约30亿个,而人口最多的亚洲只有不到4亿个,中国截止2010年6月IPv4地址数量达到2.5亿,落后于4.2亿网民的需求。地址不足,严重地制约了中国及其他国家互联网的应用和发展。一方面是地址资源数量的限制,另一方面是随着电子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将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可能身边的每一样东西都需要连入全球因特网。在这样的环境下,IPv6应运而生。单从数量级上来说,IPv6所拥有的地址容量是IPv4的约8X10"28倍,迗到2"128(算上全零的)个。这不但解决了网络地址资源数量的问题,同时也为除电脑外的设备连入互联网在数量限制上扫清了障碍。尽管IPv6已被认为是下一代互联网络协议核心标准之一。但是,新生事物从诞生到广泛应用需要一个过程,尤其是对于现时IPv4仍然很好的支撑着的Internet。在IPv6的网络流行于全球之前,总是有一些网络首先使用IPv6协议栈并希望能够与当前的Internet正常通信。为达到这一目的,研究者们必须开发出IPv4/IPv6互通技术以保证IPv4能够平稳过渡到IPv6,除此之外,互通技术应该对普通用户做到“无缝”,使用起来没有感到不便,对信息传递做到高效。在过渡时期,要解决相互通信的问题无非两类:第一类就是IPv6之间互相通信的问题;第二类就是解决IPv6与IPv4之间的通信问题。针对这两类问题已经提出了很多方案,有一些已经相当成熟并形成了RFC,有一些还只是作为Internetdraft,有待进一步完善。二、过渡技术目前解决过渡问题基本技术主要有三种:双协议栈(RFC2893obsoleteRFC1933)、隧道技术(RFC2893)、NAT-PT(RFC2766)。(1)双协议栈(DualStack)采用该技术的节点上同时运行IPv4和IPv6两套协议栈。这是使IPv6节点保持与纯IPv4节点兼容最直接的方式,针对的对象是通信端节点(包括主机、路由器)。这种方式对IPv4和IPv6提供了完全的兼容,但是对于1P地址耗尽的问题却没有任何帮助。由于需要双路由基础设施,这种方式反而增加了网络的复杂度。(2)隧道技术(Tunnel)隧道技术提供了一种以现有IPv4路由体系来传递IPv6数据的方法:将IPv6的分组作为无结构意义的数据,封装在IPv4数据报中,被IPv4网络传输。根据建立方\n式的不同,隧道可以分成两类:(手工)配置的隧道和自动配置的隧道。隧道技术巧妙地利用了现有的IPv4网络,它的意义在于提供了一种使IPv6的节点之间能够在过渡期间通信的方法,但它并不能解决IPv6节点与IPv4节点之间相互通信的问题。(3)网关转换(NAT-PT)转换网关除了要进行IPv4地址和IPv6地址转换,还要包括协议并翻译。转换网关作为通信的中间设备,可在IPv4和IPv6网络之间转换IP报头的地址,同时根据协议不同对分组做相应的语义翻译,从而使纯IPv4和纯IPv6站点之间能够透明通信。三、IPv6/IPv4通信(1)DualStackModel(双栈模型)在这种模型下,任意节点都是完全双栈的。这时不存在IPv4与IPv6之间的相互通信问题,但是这种机制要给每一个IPv6的站点分配一个IPv4地址。这种方法不能解决IPv4地址资源不足的问题,而且随着IPv6站点的增加会很难得到满足,因此这种方法只能用在早期的变迁过程。(2)LimitedDualStackModel(限制型双栈模型)在这种模型下,服务器和路由器仍然是双栈的,而非服务器的主机只需要支持IPv6。这种机制可以节省大量的IPv4地址,但是在纯IPv6和纯IPv4节点之间的通信将会出现问题,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必须与其它技术结合使用。(3)SIIT(StatelessIP/ICMPTranslation,无状态IP/ICMP转换)STIT定义了在IPv4和IPv6的分组报头之间进行翻译的方法,这种翻译是无状态的,因此对于每一个分组都要进行翻译。这种机制可以和其它的机制(如NAT-PT)结合,用于纯IPv6站点同纯IPv4站点之间的通信,但是在采用网络层加密和数据完整性保护的环境下这种技术不可用。纯IPv6节点和纯IPv4节点通过一个STTT转换器通信,IPv6节点看到的对方一个TPv4mapped地址的主机,同时它自己则使用一个IPv4translated的地址。如果IPv6主机发出的IP分组中的目的地址是一个IPv4mapped地址,那么SIIT转换器就知道这个IP分组需要进行协议转换。(4)NAT-PT(NetworkAddressTrans1ation-ProtocolTranslation,网络地址一协议转换)NAT-PT就是在做IPv4/IPv6地址转换(NAT)的同时在IPv4分组和IPv6分组之间进行报头和语义的翻译(PT)。适用于纯IPv4站点和纯IPv6站点之间的通信。对于一些内嵌地址信息的高层协议(如FTP),NAT-PT需要和应用层的网关协作来完成翻译。在NAT-PT的基础上利用端口信息,就可以实现NAPT-PT,这点同目前IPv4下的NAT-PT没有本质区别。该机制适用于过渡的初始阶段,使得基于双协议栈的主机,能够运行IPv4应用程序与IPv6应用互相通信。这种技术允许不支持IPv6的应用程序透明地访问纯IPv6站点。该机制要求主机必须是双栈的,同时要在协议栈中插入三个特殊的扩展模块:域名解析器、地址映射器和翻译器,相当于在主机的协议栈中使用了NAT-PT。(5)BIA(Bump-In-the-API,InternetDraft)这种技术同BIS类似,只是在API层而不是在协议栈的层次上进行分组的翻译,所以它的实现比B1S要简单一些,因为不需要对IP包头进行翻译。BIS与B1A的主要区别是:B1S用在没有IPv6协议栈的系统上,BIA用在有IPv6协议栈的系统上。\n当双栈主机上的IPv4应用与其它IPv6主机通信时,API翻译器检测到从IPv4应用发出的基于socketAPI的函数,就调用lPv6socketAPI函数与IPv6主机通信。除了上述几种种通信方式,IPv6与IPv4之间还可以通过TRT、DSTM、ALG等方式进行通信。二、大作业要求:大作业共需要完成三道题:第1-2题选作一题,满分30分:第3-4题选作一题,满分30分;第5题必做,满分40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