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哲学》读书笔记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科学哲学》读书笔记

.《科学哲学》读书笔记科学哲学是当代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对科学及其演化过程中的最基本问题所作的系统的哲学思考。首先,科学哲学是近现代科学发展所带来的产物,但与此同时,它也是作为一种哲学运动而兴起的,科学哲学的最卓著成果之一便是深化了对科学与哲学的关系的认识。一、科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以及科学哲学的诞生科学与哲学并不是从一开始就被联系在一起讨论的,宣称科学与哲学是天然相契合、视科学为哲学发展方向的指使者的观点是片名的、不全面的。一直以来科学与哲学的关系一直是极其复杂难解难分的,其间激烈缠绵的纠葛,也不乏出现互相冲突的情况。两者的关系极其复杂,从横的方面来看,它们之间有许多的联系与区别;从纵的方面来看,不同时代各有特点,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所谓永恒关系。但是无论科学与哲学之间的冲突如何的激烈,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如若是脱离科学基础讨论哲学问题,哲学将不可避免的背离当代迫切的知识论问题、道德抉择问题、终极关怀问题等现实问题,哲学的论辩也将成为与现实脱节的纸上谈兵。反之亦然,科学中的许多思想都是源于哲学(比如思辨思想),正是这些源于哲学的思想促进了科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哲学思想早已深深的渗透到了科学研究之中,无法脱离哲学讨论科学问题。科学与哲学之间的种种关系归根结底,要归结到实证方法与思辨方法上去。在19世纪,出现了以谢林、黑格尔为首的自然哲学。自然哲学的主旨是自觉地排斥思辨思想,企图将科学的实证方法与形而上学的思辨方法完全分离的尝试,实证哲学有其深刻的背景。这种学说,或者更确切的应成为论调,在当时的确是风行一时,但是领域仅限于“关于自然的知识”的自然哲学的做法显然是不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相反,自然哲学所采取的方法不但是已经过时,而且还会束缚住科学的发展与进步。黑格尔的颜色论调在牛顿的物理光学实验面前惨败的事实进一步的表面了自然哲学已然是强弩之末,这种窒息科学的封闭体系最终是被时代所抛弃了。但是是否要讲与自然哲学紧密相联系的形而上学思辨思想一同抛弃却不是那么的简单了。因此人们开始注意到,科学方法与哲学方法,也就是实证方法与形而上学思辨方法之间,并不总是互相排斥的。....\n.科学的基本特征可以表述为原则上的可检验性,极为在逻辑上有可检验的可能性。虽然这仅仅是科学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但是如果不具有逻辑上的可检验性,就不能称其为科学。而哲学思辨是世界观发挥方法论作用的直接形式,表现为科学活动中的理性原则。只有承认世界是一个有规律的整体,科学认识在本质上是与客观规律是同一的,才可能产生是世界是合理的这样的信念。如果没有作为规律性前提的这种信念,就不可能有科学认识。理性原则要求科学认识符合对世界总的看法,所以哲学思辨可以避免人们在伪科学上花费太多的时间与精力,从而能够集中力量发展真正的科学技术。但是,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对世界的总的看法也是在不断改变与加深的。因此,不能把理性原则或者哲学思辨思想作为科学的裁判官,无论如何,科学活动不需要迎合某种哲学观点,但它需要借助于某种哲学思辨思想,于是科学哲学随着哲学的实证主义的兴起应运而生。科学在自己确立过程产生了许多的哲学问题,这便是科学哲学的源起。科学家超越实证研究深入元科学的领域进行思考,哲学家又不失时机的深入科学活动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正是因为这种科学与哲学的不断互动的存在,科学哲学这座哲学城堡中的宏伟大厦才得以造成。而由科学哲学这个由科学和哲学联姻甚至梅开二度的结晶带来的两大转变:认识论转变和语言学转变。无论是哪场转变之中,科学哲学都是充当主角的角色,在历史的舞台上扮演着一种哲学运动倡导者得身份,由一开始的有声有色、威武雄壮转变为潜心研究、致力于克服自身的偏颇,紧接着以其处于特殊的哲学分支上的定位,与其他的哲学派别发生互动,进而为别的派别所接受、所容忍。经过由近代到现在的几百年的积累与发展,科学哲学已然逐步趋向成熟,在广阔的科学园地之中牢固的占据了一席之地。二、科学哲学的基本构成与框架科学唯一的目的是发现自然规律或存在于事实中间的恒常关系,这只有依赖观察和经经验才能作到。同样,科学是以逻辑事实为基础的。不可能离开事实问题来讨论科学。而科学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派别就是逻辑实证论,特别强调把事实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其中的主要代表之一的维特根斯坦强调世界是由发生着的事实所组成的呃,事物全都依赖着事实。虽然这是中有意义的区分,但是维特根斯坦没有把发生中的事实当做客观事物变化过程的反映,而把它说成感觉经验中给予主体的东西,事物反倒从属于这些主观经验了。这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立足于唯物主义的科学哲学首先要把事实解释为客观事实,再仔细讨论客观事实与科学事实的联系与区别。这便是科学的事实认识论的本质。....\n.客观事实与科学事实的区别与联系又是如何的呢?事实概念有两种主要含义:客观事实与科学事实,后者也常常被称为经验事实。回避客观事实,只承认经验事实,固然是错误的。但是,在科学认识活动中,简单的把经验事实与客观事实等同在一起,只强调他们的同一性忽视他们之间的差异,也是不恰当的。毋庸置疑,事实的本质属性在于它具有不依赖客观意识的客观实在性。科学认识应当以客观存在的事件或现象为基础,这样才可能得到反映它们的客观规律。科学事实作为客观事实的反映,具有不依赖主观意识的客观实在性。但是,对于客观事实的客观性,要做认真的分析。仅仅在作为客观事实的反映这个意义上,它的客观性才是绝对的。在科学认识活动中,事实也是认识的一种形式。科学事实反映的不仅是客观、不依赖与主体的事件或现象,而且也同样反映它们与主体之间的客观关系。事实的概括则牵扯另一个天然推论问题——归纳问题。实证主义者强调归纳方法是唯一获得知识的方法。他们认为只有运用归纳的方法,才能逐渐从记录事实的判断过渡到理论陈述,反之,理论陈述的术语与概念必须能归结为可观察到的事实的陈述,才可视为科学的,否则就是形而上学。这种夸大归纳方法意义的倾向是片面的。应当同时强调在科学认识活动中理论思维的重要作用,坚持把事实向理论的过渡进行到底。解决所谓归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此,但是,辩证的认识论不否认归纳在科学认识活动中的相应地位,并且非常重视归纳方法与经验、与科学事实的直接联系归纳在科学概括中的作用是科学认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认识是通过经验与理论的相互作用而发展的,从认识的形态与手段来区分的话,科学认识可被分为经验认识层次与理论认识层次。所谓经验认识层次,是科学思维活动中进行着各种事实的积累的过程,以及对这些事实进行的分析、综合与概括,而获得适用于实际目的的经验规律。而理论认识层次,是科学思维活动的另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目的是实现知识的系统化,形成具体领域的理论体系。把感性认识与理性思维的特点在自身中有机的结合起来,主要是具有现实性的品格,正因为此,实验方法才可成为证明与发展科学知识的有效手段。因此,实验方法既是检验已获得的知识真理性的标准,也是产生理论原理的基础。实验方法是近现代科学的伟大传统,离开实验传统,科学之树就丧失了成长壮大的肥沃土壤。当然也强调理论思维,但是重视理论思维必须拥有前提,那就是首先重视科学的观察与实验。无论从事哪方面的工作,不树立将全部科学研究基于实验结果基础的思想的话,那也是很难有所发现的。....\n.如果按照晚清学者阮元的观点的话,科学认识仅停留在概念游戏中兜圈子,什么都没有说,自然不存在说错的危险。但是这样子的文字游戏有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不能够增加人类的科学认识,因而根本算不上真正的认识。科学实验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因为这种基本的科学认识活动形式直接指向研究对象。科学实验正是科学认识中特有的作用于研究对象的活动,在经验认识中最重要的一种。生产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使科学实验的深度、广度与手段、规模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今天的科学实验,已经成为千百万人参加的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和社会实践活动形式之一。没有实验,就没有现代科学技术,更谈不上科学认识与科学发展。科学认识对科学认识的决定性作用,可以从仪器与测量问题看起。感官是人类通向外部世界的窗口,没有感官就谈不上什么观察与实验了。但是人类的感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只能接受一定范围的自然信息。科学仪器弥补了人的感性认识的不足,在广度与深度上极大的增强了认识能力。科学仪器的作用还在于它们能帮助人们改善认识的质量,使获得的感性材料更加客观化、准确化。科学仪器在一定程度上可排除感官错觉与主观因素的干扰。在科学实验中,通过科学仪器进行量得观察也是很重要的。量得观察就是观测或者测量,是对研究对象的一种定量描述。随着科学的发展,测量的地位愈发重要,以致人们把现代科学中的观察称之为观测,把定量分析实验看做最为重要的实验类型。测量为数学概念与技术研究自然提供了必要条件。测量确立了不同表现形式的特定属性之间的度量顺序,精炼了科学结构,使科学事件便于经受数学描述的检验,把物理学和数学连接在了一起。作为一种说明的测量具有简洁性、准确性、普遍性与不变性。人类对时空的认识是与科学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其中时空的绝地性是以动力学相互作用的无限大传播速度作为依据的,而无限大传播速度并没有得到实验的验证,因此,绝对时空论断具有先验的色彩,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为我们除掉了这一色彩,由时空的绝对性走向相对性。时间与空间是不可分离的,在天文学家的观念之中,天体间的空间距离就是时间,即为光年。而在现实世界之中,时空也是不可分割的联系在一起的。某一物体在某一地点时无不处于一定时刻,说物体在某一时刻时又无不处于某一地点。传统的三维空间结构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因为它把时间与空间分裂开来,这样的空间结构是静止的、不动的、呆滞的,绝不能恰当反映客观存在着的真实世界。在一个真实、运动着的世界中,时空是统一的,两者之间并无本质的差别。三、关于科学哲学的思考与小结....\n.科学真理观在近两个世纪以来的变化,在西方科学哲学中,可以概括为对科学的理论从确证到确认的演化,从致力于寻找与研究基础到着眼于把握历史发展的转换。每一种科学真理的界限都是相对的。它随着知识的增长时而扩张,时而缩小。因此不可能有抽象的、完全的确证。再则,从经验层次的认识到理论层次的认识,这是以深化和飞跃过程,理论所具有的理解力和预见力,是检验无法企及的,当然,理论还原为经验也是不可能的。每一种科学假说到得到证实都会经历一场漫长的过程,其中的辛酸与泪水,都是令人无法想到的,这其中证实这一过程会越来越关键,得到证实的方法也逐渐达到一致,为科学做出了很大的进步。科学共同体对于知识的生产和评价是至关重要的。在现代社会,科学事业本质上是一种寻求真理的社会活动,它在社会形态上表现为某种职业组织。在某种意义上,只有科学共同体产生并确定的东西才是科学认识,他们环绕着特定的知识目标形成各种独特的社会群体,由这些群体控制着研究设备,确定什么是有意义的课题,在相对独立的条件下决定自身的工作目标和程序。发表,这是争取承认的第一步。任何一项科学发现,无任是观察发现还是理论假说,无任是基本理论还是技术发明,为了获得社会的承认,首先都要发表问世。没有发表出来,就谈不上同行评议,也无所谓社会承认乃至获奖。今日典型的对科学的哲学反思,其实质是科学认识自觉及其基础、方式与限度。科学方法的合理性是以科学事业是理性事业的信念为前提提出的。科学哲学与科学活动本身一样是历史的,永远不会停留在某一水平上,恰当的方法是:善于学习已有的科学方法和方法论思想,但绝对不要把任何一种方法与方法论思想绝对化,任何方法与方法论思想都有一定的作用,又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与局限性,它们之间可以取长补短,具有互补效应。如果你拥有足够博大的胸怀,接纳一切有意义的方法论思想,又有同样的睿智把他们放在适当的位置,让他们配合着发挥作用,你就有资格欣慰的说,你真正是科学活动的主体。对于我们的祖国——中国的科学哲学存在的问题,我们也要用客观的思维来看待。中国古代在文化背景、话语体系以及社会形态上,有许多不同于西方鲜明特点。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传承,也为现在的人们提供了许多意义至今不衰的科学与哲学思想。虽然近代以来,与经过科技革命的西方相比,中国科技明显变得停滞与落后了,但是,当中国通过学习与意志西方科技而在努力实现科技现代化之时,却发现一股回归东方特别是中国传统思想的新风正在当代世界劲吹。它促使我们积极而慎重的探讨中国传统思想的内涵,以及它在当代的意义,这也是科学哲学研究的一个新的生长点。....\n.中国的两大思想流派:道家和儒家在中国科技的发展上均有积极作用。其中道家的炼丹术又巧妙有趣的糅合了哲学与宗教,以及原始的科学与魔术。李约瑟说道在《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上说道“道家是宗教的、文学的,不错;但道家他同样是魔术的、民主的、科学的”。的确,道家的思想是揉有政治的集产主义、宗教的神秘主义、以及个人追求形而下不朽的功夫,但是其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科学思想,因此道家在中国科学史上非常重要。除去道家之外,中国古代的自然观也具有积极进步的意义。比如《庄子》中记载的老子与孔子的对话,主题是关于“道”的,一切的运转均可归于万物之“道”中。世间的一切,无不是遵循是自然之道的。虽然其中所称的最渊博的知识也不一定知道它,推理也不会使人们对它有所了解是消极的,但是对于“道“,书中指出无论如何添加,它也不会增多;无论如何减损,也不会缩小。我认为,这种观点和日后物理中提出的“能量守恒定律”是暗暗相合的。与庄子同处于百家争鸣时期的管子天道自然思想,也是有点类似于希腊哲学家泰勒斯的观点的。大地是万物之本源,水是大地的血气,因而是制备万物的原材料。人体也是水组成的,居民的性格也是由居住环境——水的清浊决定的。因此圣人的治世关键也是要遵循自然秩序而处置,像水一样行动。中国古代先哲强调自然界得统一性以及天人合一的思想,并不只是有管子的思想有所体现。先哲们还认为自然现象既然不能分出高低贵贱,就不可用伦理标准进行对待。这与科学是中性的,在理论发展中排除伦理评价有积极的意义。在自然科学精神之中,具有特殊意义并体现普遍性规范的是,对于自然加以考察的时候应把偏见和人类的弱点尽量排除在外,避免任何先入之见以及流行的人事标准。古代哲人已经认识到人类标准在人类之外是完全不适用的,并强调不能作为万事万物的尺度。这是具有积极进步意义的。还有古代哲人所持的一种整体稳定与协调的循环运动观,世间万物相生相克,各有损益,却不会破坏整体的平衡。相反,相对的诸因素在更大的范围之内是相承相应、相济为用的。正是这种协调的变化观,整体才能维持平衡。毋庸置疑,中国的古代自然哲学是有积极进步意义,在某些方面与同时代西方进步思想是同步的甚至是有进步的。可是为何,最终中国在科学哲学上落后了呢?我认为,原因是有以下几点的。....\n.其一、时代的局限性。时代的局限性体现为在生产力科技不发达的封建时代,比起科学的唯物主义,还是夹杂着宗教神秘主义的唯心思想是主流。虽然掌握了先进的技术,却却不会运用在正确积极的方面,反倒多用于鬼神之道的无进步意义的地方。比如,道家的炼丹术虽然是冶金术对社会进步具有推动作用,但有很多让你沉醉于炼丹求仙之术,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追寻所谓的长生不老,更有汉武帝沉醉求仙问道耽误朝政的事情发生。因为科学技术欠发达,导致鬼神之说深入人心,就不会进一步发展已掌握的技术,不发展技术社会就依然得不到进步,中国古代社会正是陷入了如此的怪圈之中。其二、长期闭关锁国。长期的闭关锁国,导致了中国与世界的脱节。无法在西方国家经历了科学技术革命,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的时候,闭关锁国的中国却仍沉醉于天朝大国的迷梦之中。无怪当时有人发出“在中国只有空间,没有时间”的感叹。虽然中国最后在帝国主义的枪炮之下打开了国门,中国的知识分子也得以接触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但是比起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人们更多的是把西方的先进技术看做一种新奇的魔术甚至是邪魅的妖法。即使是受过教育的思想家,也多死抱着儒家思想最高的理论不放,认为西方的技术大多是源自中国的,不过是进行了一些改变。比如前文提过的晚清学者阮元就认为西方科学成就无不是中国古已有之,就是从中国抄袭过去的。而且抄袭过去之后还是屡次进行变革,是离经叛道不足为训的行为。还有更为极端的以义和团为代表认为西方技术全是妖法的盲目排外行为。在如此的时代背景下,即使有少部分人虚心接受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也因为受儒家思想教育已久,过分重视理论学习,轻视甚至完全摒弃实验操作,这样的学习方法是自然难以取得成就的了。因为,以上种种原因,中国与世界产生了长达数个世纪的鸿沟,生产技术上的落后也带来了屈辱的近代史。经过了漫长的战争岁月,而今终于有了较为平稳安定的生活,过去落后的历史已然是不可能改变的了,我们只有在未来的岁月致力于发展科学技术才是正途。这本图书馆借来的《科学哲学》很难懂,很枯燥,如果不是老师布置的任务,估计我也不会想到去看这种书。就算是现在耐着性子看完了,也不敢说全部都懂,但至少可以说对于科学哲学是多了一点了解的。通过于书里前面的关于哲学和科学的定义以及科学哲学的诞生及构成的部分的学习,我了解到科学与哲学之间的种种激烈的纠葛与冲突,知道了仅仅是科学哲学这一理论的产生都是无数前人思索探究、争斗辩论总结出来的结果,更不用说博大精深的科学与哲学两大学科本身了,两者都是不断发展的、极其深刻的,需要几代人的心血与努力去修正去完善,为了更加进步,人们必须不断的努力,在接受前人思想的同时,抱有怀疑批判的心态,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出自己的更加进步的理论。只有这样,科学才能不断的精进、不断的进步。....\n.这本书很大篇幅都是讲科学哲学的定义构成以及发展的,最后还有一章是讲对于中国的科学哲学的思考的。其中讲到了道家的庄子以及与其他中国先哲的哲学思想,因为一直对古典文学很感兴趣,加上和前面几章提到的西方思想家与科学家相比还是对中国思想家更为熟悉,所以这一章是我读的最仔细的一章。毫无疑问,中国在古代无论是思想上还是生产技术上都曾经是走在世界前列的,比如四大发明。但是为什么后来,中国落后于世界其他国家,最后落得被侵略蹂躏的下场呢。一直以来我都只知道是因为在西方世界进行轰轰烈烈的技术革命的时候,清政府却采取了闭关锁国政策。读了这本书之后,我觉得除了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之外,还有其他的原因。那就是中国人思想里的封建迷信。被李约瑟誉为是亚洲的物理学、化学的起源的,兼有宗教的神秘性与民主科学性的道教,说到底也是一个尊崇修仙的宗教,并不是宗旨进行科学研究的学术流派。以此为中国科学的起源,似乎就奠定了日后的中国的科学技术都或多或少带有迷信思想的基调。比如,最早的指南针——司南,是用来占卜的。还有也可算做火药的爆竹,是用来制造声响驱鬼的。冶金术的源起也是道士用来炼丹的。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很多中国思想家的思想归到最后都是虚空,对于那虚无缥缈的天命的恐惧,消极的避世。封建迷信思想局限住了人们的脚步,对于未知的鬼神之力的恐惧导致了对“君权神授”的九五之尊的天子的恐惧,封建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采取愚民政策。民众的封建迷信思想因此而加剧,科学技术的进步受到了更大的限制,社会得不到进步,对鬼神的恐惧也进一步加剧。中国的封建社会一直处在如此的循环怪圈之中。当然,封建迷信思想的产生还有其他更深层的原因,中国会在科学技术上落后于其他国家也是其他许多原因,我只是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而已,连一家之言都说不上,只能是算是看完刘大椿教授的《科学哲学》的一些看法而已。世界上我们未知的事物有很多,为了进一步的了解客观世界,只有不断发展科学技术,这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探究、去思考,科学的进步并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研究成果那么简单,需要的无数人的心血,需要的是无数人的探究与思考。无论如何,科学是伟大的,是神圣的,需要的是我们每一个人为了它的进步法发展而努力的!....\n.....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