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发展历程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管理学发展历程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管理学的发展,可以简略分为三个阶段:1)古典管理2)现代管理3)当代管理1.古典管理理论1.1科学管理弗莱德里克•泰勒,“科学管理之父”,把管理看作科学并且强调管理者作用的第一人。泰勒以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力为目的,分析了工作任务,并以科学的方法进行了实验,从而开创了工业管理的新纪元。科学管理理论不仅仅促进了传统工业的发展,并且为西方的组织结构设定了一个文化基础,同时也为组织行为学研究奠定了基础。1.1.1任务管理法科学管理理论认为,管理者首先要做的是分析工作任务,着重解决三个问题:1)要做什么2)怎样去做\n3)何时以及用多长时间去做。管理者的一切努力都是为解决这三个问题,这就是为什么科学管理理论也被称为任务管理法。1.1.2行为指导泰勒把某一特定工作分成两个部分,被管理者要做的工作以及管理者要做的工作。为了找出管理某项工作的科学方法,泰勒需要事先调查以建立一个实施的样本,调查包含以下五个步骤:1)找到适合完成这一特定工作的适最的工作者2)仔细研究并分清每一个工作者的具休工作环节,以及他们完成相应环节所需使用的工具3)用秒表记录下他和做每一个工作环节的具休时间,选择其中最快的方法4)去掉那些错误的、节奏慢的.无用的步骤5)最终整理出一套最快最好的工作流程和最适用的工具泰勒的目的是让管理者努力把工作任务分成相对明确环节的同时,用可以量化的标准对各个环节进行控制。管理工作就是监控所有的环节。此外,泰勒注意到要了解工作者的期望值,并且要提供培训使他们适应并满足他们所做的工作。科学管理理论的奖励机制与工作者完成的工作有关,因而工人也可以获得更高的工资。泰勒认为,“在科学管理理论下,与培训教师合作融洽的员工有机会获得个人的发展,当所有的问题由他单独面对时,他会比在没有接受训练的情况下做得好”。科学管理理论在本质上是重新协调员工能力的一种方式。1.1.3工作定量系统\n奉勒提供了一种理性的模式来规范并检验工作者的工作表现。工人在规定时间内依照预先细化并被验证为可行的工作安排领取报酬。这种工作定量系统使得组织管理和员工控制变得简单明确,同时也有效地鼓励了工人提高工作效率,并有效地通过流水作业的模式提高了20世纪初制造业的生产效率。根据现在自由和民主的观点,为工作设定苛刻的标准将不可避免的抑制员工创造力的发挥,并招致他们的反感。然而,事实证明在泰勒的时代甚至在他之后的几十年中,工作定量系统都是有效可行的。通过这一系统的应用,劳动者相信每天以最好的质量和最大的数量进行工作符合他们个人的长远利益,而他们的利益与雇佣者的利益不谋而合。组织中各方利益的结合与工作目标的结合确实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泰勒在他的钢铁厂中就工作定量系统进行了十年以上的试验,最终总结出如下七点优势:1)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提高了工人的工资2)打破了工人之间的联合3)通过固定的标准来提高统一性与公正性4)促进劳资双方的合作5)通过设定不同的工作量,在不同工作环节中达到最高的生产率6)自动为每一岗位选择最适合的工作者7)建立了和谐无罢工的组织1.1.4小结泰勒的理论为上世纪的工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积极影响,但除非\n理论家和实践者把泰勒主义引申为其他形式来适应新的环境,否则科学管理理论将会成为历史中辉煌的过去。尽管如此,科学管理的重要意义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了。而且,泰勒有关工作任务、衡量标准、工作定量激励制度的观点在现代组织向后现代组织转变的转型期仍具有指导意义。1.2一般管理亨利•法约尔,管理理论之父。法约尔以企业整体作为研究对象,认为管理理论是经过普遍经验检验并得到论证的一套有关原则、标准.方法.程序等内容的完整体系。此管理理论和方法不仅适用于企业,也适用于军政机关和社会团体,这正是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基石。法约尔的贡献在于三个方面:1)从经营职能中独立出管理活动2)强调教育的必要性3)提出管理活动所需的五大职能和十四条管理原则。法约尔分析了企业的全部活动,将经营和管理区别开来,认为企业活动包括:1)技术2)商业3)财务4)安全5)会计6)管理法约尔认为管理是普遍的一种单独活动,有自己的一套知识体系,由各种职能构成,管理是管理者通过完成各种职能来实现目标的一个过程。\n企业中的每组活动都对应一种专门的能力,如技术能力、商业能力、财务能力、管理能力等。而随着企业由小到大、职位由低到高,管理能力在管理者必要能力中的相对重要性不断增加,而其他诸如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等能力的重要性则会相对下降。法约尔认为管理能力可以通过教育来获得,缺少管理教育是由于没有管理理论,每一个管理者都按照他自己的方法、原则和个人的经验行事,但是谁也不曾设法使那些被人们接受的规则和经验变成普遍的管理理论。1.2.1管理职能法约尔将管理活动分为1)计划2)组织\n3)指挥4)协调5)控制等五大职能。1.2.2管理原则法约尔认为十四项管理原则是:1)劳动分工2)权力与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7)人员的报酬8)集中9)等级制度10)秩序11)公平12)人员的稳定13)创精神14)人员的团结1.2.3小结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是古典管理思想的重要代表,后来成为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也是以后各种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重要依据,对管理理论的发展和企业管理的历程均有着深刻的影响。其中某些原则甚至以“公理”的形式为人们接受和使用。因此,继泰罗的科学管理之后,一般管理理论被誉为管理史上的第二座丰碑。\n1.3官僚组织马克斯.韦伯,组织理论之父。其官僚组织理论(也译为行政组织理论),明确而系统地指出理想的组织应以合理合法权力为基础,没有某种形式的权力,任何组织都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韦伯认为组织概念的本质,在于存在一套支配行为的特殊规则,任何组织都必须以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基础。1.3.1权力种类权力分为三种:1)法定权力2)传统权力3)神授权力。1.3.2权力基础权力的基础在于:1)合理基础一一它是以一种对正规规则形式的“法律性”,以及对那些升上掌权地位者根据这些条例发布命令的权利的信任作为基础的(法定权力)。2)传统基础一_它是以一种对古老传统的神圣不可侵犯性及对根据这些传统行使权力者的地位合法性的既定信念作为基础的(传统权力)。3)神授基础一它是以对某一个人的特殊的、超凡的神圣性、英雄行为或典范品格的信仰,以及对这个人所启示或发布的规范榜样或命\n令的信仰作为基础的(神授权力)。人们对传统权力的服从是在习惯义务领域内的个人忠诚。领导人的作用似乎只为了维护传统,因而效率较低,不宜作为官僚组织体系的基础。超凡权力的合法性,完全依靠人们对于领袖人物的信仰,是非理性的,所以,超凡的权力形式也不宜作为官僚组织休系的基础。只有提供了慎重的公正的法定权力才能作为官僚组织体系的基础。1.3.3理想模式有了适合于官僚组织休系的权力基础,韦伯勾画出理想的官僚组织模式,具有下列特征:1)组织中的成员应有固定和正式的职责并依法行使职权。组织是根据合法程序确定的,应有其明确目标,并靠着这一套完整的法规制度,组织与规范成员的行为,以期有效地追求与达到组织的目标2)组织的结构是由上而下逐层控制的休系。在组织内,按照地位的高低规定成员间命令与服从的关系3)强调人与工作的关系,成员间只有对事的关系而无对人的关系4)成员的选用与保障:每一职位均根据其资格限制(资历或学历),按自由契约原则,经公开考试合格予以使用,务求人尽其才5)专业分工与技术训练:对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并明确每人的工作范6)成员的工资及升迁:按职位支付薪金,并建立奖惩与升迁制度,使成员安心工作,培养其事业心具有上述六项特征的组织可使组织表现出高度的理性化,其成员的工作行为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组织目标也能顺利的达成。韦伯对理想\n的官僚组织模式的描绘,为官僚组织指明了一条制度化的组织准则,这是他在管理思想上的最大贡献。1.3.4本尼斯的批评本尼斯认为官僚制模式存在重大缺陷,包括:1)妨碍个人的成长和个性成熟2)鼓励盲目服从和随大流3)忽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不考虑突发事件4)陈旧的权力和控制系统5)缺乏充分的裁决程序6)无法有效地解决上下级之间的矛盾7)内部交流、沟通受到压制、阻隔,创新思想被埋没8)由于相互不信任和害怕报复而不能充分利用人力资源9)无法吸收科技成果与吸引人才10)人的个性被扭曲,个个变成忧郁、灰暗、屈从于规章制度的“组织人”。本尼斯认为对官僚组织的挑战将会来自两个方面。1)目标冲突:官僚制无法解决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矛盾冲突,找不到协调的办法。虽然有许多人从人的成长和人的满足等伦理道德出发来充实组织,纠正那种只注重生产效率的偏向,但也只是有缓解作\n2)环境挑战:官僚组织是在竞争和确定性条件下发展起来的,那时候环境是稳定和可预见的。科学技术革命引起的环境变革要求组织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其结果必然是官僚制的逐渐崩溃。2.现代管理理论现代管理理论阶段主要指行为科学学派及管理理论丛林阶段,行为科学学派阶段主要研究个体行为、团体行为与组织行为,重视研究人的心理、行为等对高效率地实现组织目标的影响作用。行为科学的主要成果有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等。40年代到80年代,除了行为科学学派得到长足发展以外,许多管理学者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发表自己对管理学的见解。这其中主要的代表学派有:1)管理过程学派2)管理科学学派3)社会系统学派4)决策理论学派5)系统理论学派6)经验主义学派7)经理角色学派8)权变理论学派等这些管理学派研究方法众多,管理理论不统一,各个学派都有各有自己的代表人物,各有自己的用词意义,各有自己所主张的理论.概念和方法,孔茨称为管理理论丛林。\n2.1管理过程学派又称管理职能学派,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教授哈罗德•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里奇提出的£理过程学派认为,无论组织的性质和组织所处的环境有多么不同,但管理人员所从事的管理职能却是相同的。孔茨和奥唐奈里奇将管理职能分为1)计划2)组织3)人事4)领导5)控制五项而把协调作为管理的本质。孔茨利用这些管理职能对管理理论进行分析、研究和阐述,最终得以建立起管理过程学派。孔茨继承了法约尔的理论,并把法约尔的理论更加系统化、条理化,使管理过程学派成为管理各学派中最具有影响力的学派。2.2管理科学学派是指以系统的观点运用数学、统计学的方法和信息技术,为现代管理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通过计划和控制以解决企业中生产与经营问题的理论。该理论是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其主要目标是探求最有效的工作方法或最优方案,以最短的时间、最少的支出,取得最大的效果。2.3社会系统学派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分析各种组织。它的特点是将组织看作是一种社会系统,是一种人的相互关系的协作体系,它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部分,受到社会环境各方面因素的影响。\n美国的切斯特•巴纳德是这一学派的创始人,他的著作《经理的职能》对该学派有很大的影响。2.4决策理论学派是在二战之后,吸收了行为科学、系统理论、运筹学和计算机程序等学科的内容发展起来的。代表人物西蒙,美国管理学家、计算机学家和心理学家,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决策理论学派认为:管理过程就是决策的过程,管理的核心就是决策。西蒙强调决策职能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以有限理性的人代替有绝对理性的人,用“满意原则”代替“最优原则2.5系统理论学派是指将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把各项管理业务看成相互联系的网络的一种管理学派。该学派重视对组织结构和模式的分析,应用一般系统理论的范畴、原理,全面分析和研究企业和其他组织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并建立起系统模型以便于分析。系统理论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是弗里蒙特•卡斯特,美国系统管理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著名的管理学家。主要著作有《系统理论与管理》、《组织与管理:系统与权变方法》等。2.6经验主义学派又称为经理主义学派,以向大企业的经理提供管理当代企业的经验和科学方法为目标。它重点分析成功管理者实际管理的经验,并加以概括.总结出他们成功经验中具有的共性东西,然后使之系统化,合理化,并据此向管理人员提供实际建议。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彼得•德鲁克、欧内斯特•戴尔(Dale)等。\n2.6.1根本问题经验主义学派管理必须解决以下基本问题:1)实践为先:管理应侧重于实际应用,而不是纯粹理论的研究。管理学如同医学、法律学和工程学一样,是一种应用学科,而不是纯知识的学科。但管理又不是单纯的常识、领导能力或财务技巧的应用,管理的实际应用是以知识和责任为依据的。2)管理者的任务:了解本机构的特殊目的和使命,使工作富有活力并使职工有成就;处理本机构对社会的影响相对社会的责任。3)目标管理:德鲁克理论给管理学的最大贡献是他提出任务(或目标)决定管理,并据此提出目标管理法。德鲁克认为传统管理学派偏于以工作为中心,忽视人的一面,而行为科学又偏于以人为中心,忽视了同工作相结合。目标管理则结合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法,使职工发现工作的兴趣和价值,从工作中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时,企业的目标也因职工的自我实现而实现,这样就把工作和人性二者统一起来了。目标管理在当今仍是运用最多的管理方法。262管理者的职责德鲁克认为,作为组织的管理者,有两项别人无法替代的职责:1)第一项职责是创造出一个大于其各组成部分的总和的真正的整体,创造出一个富有活力的整休,把投入于其中的各项资源转化为较各项资源的总和更多的东西2)第二项特殊职责是在其每一项决定和行动中协调当前的和长期的要求。为此,每一个经理都必须:制定目标和措施并传达给有关的人员进行组织工作\n进行鼓励和沟通工作对工作和成果进行评价使员工得到成长和发展。263任务决定管理传统管理理论是以管理技巧为中心、以原则为中心或者以职能为中心的,它带来的结果仿佛是先天存在一整套管理职能能够运用到各种组织中。德鲁克首先意识到任务对管理行为的影响,首先有任务才有管理,任务决定管理。2.7经理角色学派是以对经理所担任角色的分析为中心来考虑经理的职务和工作,该学派认为针对经理工作的特点及其所担任的角色等问题,如能有意识地采取各种措施,将有助于提高经理的工作成效。经理角色学派的代表人物是亨利•明茨伯格。2.8权变理论学派该派认为企业管理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n企业管理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来决定其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即要按照不同的情景、不同的企业类型.不同的目标和价值,采取不同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代表人卢桑斯在1976年出版的《管理导论:一种权变学》是系统论述权变管理的代表著作。3・当代管理理论3.1战略管理70年代以后,由于际环境的剧变,尤其是石油危机对际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时的管理理论以战略管理为主,研究企业组织与环境关系,重点研究企业如何适应充满危机和动荡的环境的不断变化。迈克尔•波特所著的《竞争战略》把战略管理的理论推向了高峰,他强调通过对产业演进的说明和各种基本产业环境的分析,得出不同的战略决策。3.2企业再造始于80年代,该理论的创始人是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迈克尔•哈默与詹姆斯•钱皮,他们认为企业应以工作流程为中心,重新设计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运作方式,进行所谓的“再造工程”。美国企业从八十年代起开始了大规模的企业重组革命,日本企业也于九十年代开始进行所谓第二次管理革命,这十几年间,企业管理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类似脱胎换骨的变革。\n3.3学习型组织80年代末以来,信息化和全球化浪潮迅速席卷全球,顾客的个性化、消费的多元化决定了企业必须适应不断变化的消费者的需要,在全球市场上争得顾客的信任,才有生存和发展的可能。这一时代,管理理论研究主要针对学习型组织而展开。彼得•圣吉在所著的《第五项修炼》中更是明确指出企业惟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源于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快更好的能力,学习型组织正是人们从工作中获得生命意义、实现共同愿景和获取竞争优势的组织蓝图。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