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15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德育论文 德育论文 大学生德育论文3000
德育论文 德育论文 大学生德育论文3000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德育论文 德育论文 大学生德育论文3000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本站精心为大家整理了德育论文 德育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德育论文 德育论文 【摘要我国对于道德的传统教育古来有之。古有羔羊跪乳、孔融让梨等倡导价值观的寓言故事。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可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更加健康地成长与发展。正确地引导他们拥有爱国爱家的情怀,牢记与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养成乐于助人、乐于奉献的品德,可以让他们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学生的道德素养也会有相应地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渗透 一、为何要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素质教育一向倡导:德智体美,德育为先。最近几年,由于素质教育的不断落实和推广,又因为小学是培养学生品德最为关键的时期,社会对小学德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通常情况下,教学方式的革新与教育改革的成功与否有着紧密的联系。学校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德育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需要通过提高小学德育教育有效性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能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从而能够在日后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老师和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直接决定着教育的结果和质量。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对自己教学方式的不断革新与优化来达到提高德育教育的水平和成效。小学教育属于基础教育,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的最为关键的阶段,道德品质在这个时期能够得到很快的发展,一个人如果不接受德育教育,那他所接受的一切教育都没有任何意义。德育教育是循序渐进的,不能够一蹴而就。若是只追求短时间的效果,那么我们所进行的德育教育就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它的实效性便会大打折扣。在小学的基础教育阶段,品德习惯的塑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耳濡目染来逐渐形成。家长和学校需要给予学生长期的正面影响,引导学生用心感受,从而达到耳濡目染的效果。在小学语文课堂实施德育教育可以结合课堂和校园活动,从主题教育、学科渗透等方面下手,打造富有特色可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除此以外,我们需要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将德育教育有目的性的融入日常的校园生活,从而深深植入小学生的心灵深处。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存在的不足 德育是指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就目前来看,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仍旧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最普遍也是最显著的问题,就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采用对学生进行智育教育时的方式,即进行灌输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无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学生只是一味地在被动进行德育教育。这种德育教育模式不仅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还会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除此以外,许多学校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往往会忽略对学生进行品格教育,这样会导致学生在日后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出现品格上的短板。除此以外,法制教育的缺失,也是许多学校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存在的共性问题。 三、促进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策略 1.结合教材,将德育教育融入课堂若想让德育教育充分融入课堂,作为教师需要发掘教材中的资源,利用教材中的德育教育资源充分将德育教育融入日常的课堂当中。我们的教材不仅是根据课程标准所编写的,它更大程度上符合了我们德智体美教育的需要,教材不仅是为了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为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传播。纵观我们现阶段使用的人教版小学教材,我们不难发现德育教育的相关内容普遍地出现在各学科的教材,其中德育教育在品德学科和语文学科中内容较为充实,且相对来说较为直观明显和通俗易懂;而德育教育在数学、科学、英语、美术、音乐等学科中内容较少,且不是很直接。在我看来,教师若想将德育教育融入到语文学科的教学中,不能仅仅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利用课文中的词汇进行造句,而应当使小学一年级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对德育进行启发教育,不仅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语文学科的知识,还让学生在课堂潜移默化中受到德育教育。 2.正确引导学生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语文课堂的优势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让德育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教师可以通过日常与学生进行交流,总结出学生较为感兴趣话题和较为感兴趣的事,针对学生较为感兴趣的话题和事,与学生进行更加密切的交流,将德育教育充分渗入到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和领域中,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之中进行德育教育,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3.通过故事或寓言来启发学生除了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我们还可以通过故事和寓言来启发学生使得他们的认知水平逐渐增高。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讲,他们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太过直接和苍白的伦理道德教育,会使他们感到枯燥无味,甚至导致他们感到厌烦。而听故事,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能够吸引他们兴趣的学习方式。所谓通过故事启发学生,就是指通过给学生讲故事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养。例如,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时可以通过用生动的语言向学生讲述名人的感恩故事或者寓言中的感恩故事,这样不仅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还能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当然,通过向学生解读我国传统的二十四孝故事,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途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自己听过故事后的感受和得到的启发,这样的话不仅能激发学生进行较为深刻的思考,还能让学生在中体悟到感恩的真谛。利用讲故事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成效远比向他们讲述枯燥的道理好。德育教育的实质是一种情感上的教育,所以德育教育的成效是否显著,学生是否投入了真情实感是至关重要的条件之一。对于教师来说,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是进行感恩教育的关键。能够正确引导学生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身边对我们有所帮助的人和事,是德育教育的关键。能否使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处处充满德育之心,是判断我们德育教育成效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4.设立情景教学模式德育教育其实是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其主要特点就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德育教育中开展情景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且非常有必要教学方式。德育教育的教学任务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概念,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学生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能够应用于生活中,这样才算是达到了德育教育的目的。通过实践发现,情景设计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与他们实际生活相关的场景,在这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场景下进行学习,可以让他们对德育教育的内容有一个更深的理解,也能让他们将这些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德育教育来源于生活且最终应用于生活,往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忽视了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将知识真正地应用于生活中,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开展情景教学来进行德育教育,非常有必要。 四、结束语 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是一个复杂且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它和学生的心理状况联系密切。德育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机引导他们养成积极向上的心态,教会他们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从生活的点滴小事中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最终达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石哲菁.古诗文诵读:小学语文德育渗透力的有效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XX,(10):35. [2]庄亚丽.浅谈小学语文德育的重要作用[J].都市家教,20XX,(12):09. [3]李霓虹.儿童视野下的小学语文德育探索[J].语文学刊,20XX,(15):74. 德育论文 德育论文 摘要:在立德树人理念提出后,班主任作为教书育人主力军期许从教学与生活两大维度出发给予学生良性引导,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不仅可以学习书本知识,还能塑造优良品格,确保学生成为合格公民。其中,德育教育作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重要教育形式,需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多做关注,通过德育教育践行立德树人,完成新时代教书育人任务。本文通过探析励志教育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方略,以期提高班主任德育教育质量。 关键词:励志教育;初中德育教育;应用 励志教育主要是指囊括教育管理学、教育心理学及激励学理论的综合性教育形式,用以赋予学生拼搏向上、努力奋进的内在动力,唤醒学生求知欲、自信心,点燃学生学习实践热情,在成长历程中萌生生命自觉,积蓄成长能量。励志教育是应试教育的有力补充,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及技能同时可升华思想观念,树立正确价值观,养成更优行为习惯,可以通过努力回馈社会、回报家国。初中学生处于身心成熟关键时期,给予其正确价值导向尤为重要,需要班主任关注学生及其思想操守,通过励志教育使学生可以奋勇争先、积极实践、努力学习,削减班主任教书育人阻力,学生可以不断提升核心素养。基于此,为使初中班主任育人能力得以提升,探析励志教育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原则、要点、阻力及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励志教育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1.提高德育教育感染力。励志教育多以事件、实践活动、现实人物为依托科学展开,相较于灌输式育人活动,励志教育更有代入感,学生可以将自身放在事件、人物情境中换位思考,通过参加励志活动磨练品格,调整价值观念,继而提高德育教育感染力,为给予学生正向引导奠定基础。 2.丰富德育教育内容。励志教育素材贯穿古今中外,例如我国神话传说精卫填海、夸父逐日、愚公移山等均可体现坚持不懈的励志精神,马克思图书馆的脚印、居里夫人发现镭的过程、科学考察团攀登喜马拉雅山等事件无不体现励志精神,励志教育素材丰富性可见一斑,为此将其应用在德育教育中可有效充实教育内容。 3.扩展德育教育范围。以往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仅围绕校园及教材展开,励志素材来源渠道较广,囊括真人真事、传统文化、实践经验、交流体悟,从形式上可拓展初中德育教育范围,同时班主任组织学生参加励活动,以实践为纽带回归社会并感受励志精神,跳脱固有德育教育思路,有效拓展德育教育范围[1]。 二.励志教育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应用原则 1.真实可信。励志教育内容之所以深刻是源于其可引发学生共鸣,这就需要班主任围绕初中生探寻励志教育素材,确保其真实可信,发生在学生身边,使学生相信有相关的人与事并树立德育榜样,引导学生予以学习,实现德育教育目标。 2.以人为本。学生个性喜好、理解能力、心理素质、学习需求不尽相同,班主任励志教育切忌千人一面,需在以人为本原则加持下多渠道输出励志教育内容,提高德育教育质量。例如,班主任在发现学生有拜金主义思想倾向时,可组织学生来到学校附近的乡村小学或幼儿园开展一日小老师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会发现许多家庭还不够富足,幸福与快乐并非源于物质,同时学生在帮助他人过程中亦可以实现个人价值,继而通过参加励志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价值观得以转变,达到德育教育目的。 3.教育性强。在德育教育中应用励志教育目的是给予学生启发,引发学生共鸣,输出正确思想,使学生提升综合素质,为此励志教育需契合德育教育需求,避免出现励志性有余、教育性不足消极现象,需班主任根据德育教育规划妥善运用励志教育[2]。 三.励志教育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应用要点 1.创编校本化德育教材,助力励志教育活动顺利展开。为突出本校教育优势,帮助班主任完成励志教育应用育人任务,学校应整合励志教育素材,根据学生特点、年龄、心理状态有计划的开展励志教育活动,达到德育教育预期,使德育教育更富成效。 2.丰富多元赋予励志教育参与性及趣味性。为引发学生共鸣,班主任应让学生参与到励志教育活动中,丰富励志教育模式,使其兼具教育意义及趣味性,突出学生励志教育主体地位,为班主任围绕学生群体持续创新励志教育活动奠定基础。 3.科学总结弥补初中德育教育中励志教育缺陷。一方面班主任应创新争优,以优化配置励志教育资源为先导丰富教育形式,完成德育教育任务,另一方面班主任应懂得自省反思,在完成阶段性德育教育任务后反观其励志教育规划及实践优势与劣势,以此为由科学规划持续升级教育体系,旨在发挥励志教育优势[3]。 四.励志教育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应用阻力 1.励志教育与德育教育融合性不强。部分班主任将励志教育视为可以体现道德观念、行为习惯的一个侧面,未能将其作为初中德育教育关键一环,使励志教育与德育教育缺乏融合性,励志教育以子课题形式体现出来,影响励志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 2.励志教育过于形式化。有些班主任为使学生可以在励志教育感染下端正思想观念,树立正确价值观,侧重增强励志教育煽动性,以励志故事主人公为依托要求学生向其学习。然而,学习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要学、与学生的关系是什么等问题均未得到有效解决,使班主任励志教育质量随之降低,部分叛逆心理强的学生还会盲目抵触励志教育,认为其与自身成长无关,徒增班主任德育教育阻力。 3.励志教育体系发展滞后。为使励志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更加科学高效,班主任应从自身教书育人工作目的角度出发持续升级励志教育体系,明晰励志教育目的、方向、需求及意义,同时做好教育研究、评价、总结、调查等工作,使励志教育更为有效,达到初中德育教育目的[4]。 五.励志教育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方略 1.增强励志教育与德育教育融合性。首先,班主任应根据校本化教材及学生心理状态、价值导向、理解能力、兴趣喜好等因素做好励志教育与德育教育融合发展规划工作,为优化配置励志教育资源奠定基础;其次,班主任应组织学生展开德育教育实践活动,赋予励志教育渗透性、参与性、趣味性、生本性;最后,班主任应从生活、学习、成长等角度出发根据学生发展实况灵活调整励志教育方向、目的及内容,继而将德育教育与励志教育融合在一起。例如,班主任可组织学生群体根据自身喜好成立兴趣小组或学生社团,如国学小组、街舞社团、诗文社、话剧团等,鼓励学生利用闲暇时间合作排练、学习探讨、共同进步,其中学生群体共同研讨、练习、配合、实践、探索的过程,就是学生磨练意志品质,树立合作意识,坚持不懈学习进步的过程,使励志教育与学生成长、个性喜好等因素关联在一切。为使学生参与度更高,班主任可组织学生以社团为单位进行汇报演出,开展竞赛活动,参加社会性比赛,使学生在拼搏进取精神指引下提升自身表现力、创造力、自信心等素养,并将励志种子埋在学生心中,以学生兴趣喜好、实践体悟、活动感受为养料,滋养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继而落实初中德育教育目标。 2.创新励志教育方法。创新是完成初中阶段励志教育应用任务重要渠道,班主任需具备创新意识及能力,可以根据教学实况灵活运用励志教育方法。例如,班主任在以传统文化为依托展开励志教育活动时,可鼓励学生以组为单位通过书籍、网络、电视节目等渠道网罗传统文化中的励志经典,以情境表演、演讲、小品、相声等形式输出自学体悟,从学生角度出发理解励志教育内容,同时观看小组可进行点评,通过生生互动加深励志教育内容在学生群体中的印象,鼓励学生群体质疑辩论,碰撞励志思维火花,点燃求知热情,班主任则通过总结、评价升华励志教育内容,消除学生困惑,在完成励志教育任务基础上给予学生正确指引。再如,班主任可组织学生开展研学之旅活动,如重温革命历史、重走长征路、探寻自然界中的励志专家等,通过研学之旅带领学生走出学校,回归社会、回归自然,在本真状态下发现励志精神、励志行为、励志事件,在实践活动中汲取励志营养,感受励志魅力,习承励志品格,使学生成为励志教育主体,将自身思想观念与励志教育关联在一起,继而引发学生共鸣,提高初中德育教育质量。部分还没有条件展开研学之旅的院校可与当地博物馆、文化馆、展览馆、图书馆等公共教育机构合作育人,丰富励志教育情境,充实励志教育内容,多渠道输出励志教育内涵,使励志教育可以在初中德育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 3.发展励志教育育人体系。首先,班主任应明晰励志教育目标,在此基础上以完成德育教育任务为导向创设教案,整合励志教育资源,有计划的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其次,班主任应设立学生思想品行动态考核标准,建立德育教育档案,根据考核结果及时调整励志教育方案,赋予励志教育实效性、发展性;最后,班主任应树立自学意识,能够主动学习先进、科学、高效励志教育观念及模式,将其应用在初中德育教育实践活动中,旨在提升自身励志教育综合能力,同时在教学评价基础上开展教研工作,得出教研结果并应用在育人过程中,使其励志教育质量得以提高,励志教育方法、思想、内涵随之优化,达到助推初中励志教育育人体系良性发展目的[5]。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使初中德育教育水准得以提升,从行为习惯、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等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达成立德树人目标,班主任应在肩负教书育人新时代使命基础上增强励志教育与德育教育融合性,创新励志教育方法,发展励志教育育人体系,继而提高德育教育感染力,丰富德育教育内容,扩展德育教育范围,使励志教育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更加有效,达到高效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高俊.简述初中德育中励志教育的渗透[J].中文信息,202X(9):136. [2]丁瑞军.初中德育中励志教育的渗透策略探析[J].新课程•下旬,202X(9):248. [3]杨彩平.初中阶段德育中励志教育的渗透研究[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2X(7):104. [4]卢文浩.简析励志教育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应用[J].新智慧,202X(18):44,46. [5]李奕文.励志教育在初中德育中的应用分析[J].新课程•中学,202X(7):232. 德育论文 德育论文 【关键词德育教育;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策略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品格,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要求有效探索德育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贯彻方式。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其中蕴含了大量的德育教学思想,能够对学生的德育教学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是对初中生进行德育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由此,在初中生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对学生采用正确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效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养成自尊自信的性格,具有良好的自律意识,能够对学生的成长起到良好的促进与支持作用。促进学生在面对挫折的时候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轻易认输,促进学生能够正确的面对社会,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同时在德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法律知识教育,促进学生正确了解法律在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法律意识,能够有效而自觉地遵守法律法规,对自身的行为进行有效规范与约束,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同时,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讲解一些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具体国情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常识内容,在这一过程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立志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这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策略 为了对学生达到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要求初中思想品德教师积极探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途径,教师应当以良好的师德影响学生,对学生开展德育相关的实践活动,把理论融入实际生活。 1.教师以良好的师德影响学生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决定了其具有良好的向师性,在学习与生活过程中容易受到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包括教师的行为举止与道德修养等。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教师。因此,初中思想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前提是保持教师良好的师德,这是师德教育的重要前提。在教师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前提下,能够在学生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提升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道德形象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感染作用,从而能够对学生形成正面的影响。如果教师自身说一套做一套,自然难以在学生中间树立良好的权威,对学生的认知也会造成一定的负面误导作用。由此,要求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能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修养,能够对学生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并且将其内化为教师自觉的行动,从而对学生的学习能够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使得学生能够在心目中树立教师的伟大形象,亲其师而信其道,愿意亲近教师,从而听从教师的指导。使得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程学习过程中能够突破教学理论的限制,能够将其运用于自身具体的行为指导之中。充分发挥德育教育的重要效果,在潜移默化之中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与水平。要求教师能够以乐观的心态生活与教学,与同事和谐相处,以积极的态度投身到教育事业之中,做一个讲信用的人,能够使用文明用语礼貌待人。 2.对学生开展德育相关的实践活动初中思想品德中的德育教育对学生而言较为枯燥,为此,教师可以综合对学生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对学生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具体教学活动的需要积极为学生创建相应的实践活动,促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感受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利用实践活动的举办使得学生走出课堂,积极走进社会之中,通过自身的亲身体验,切实加强对德育教育的重要认知。提升学生在初中思想品德中对德育的观念,通过自身切实的感悟与体验,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例如,在《做诚信的人》一课的教学活动之中,教师对学生在实际学习与考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现象进行了充分总结与分析,包括撒谎、违纪、作弊等一些不诚信的行为,切实加强学生对诚信的正确认知。能够正确认知到不诚信行为的错误,以此提升学生的诚信意识。为此,教师可以对学生举办《如何做一个诚信的人》的主题班会,切实加强学生对课程的理解,深刻体会到诚信的建立对人的重要意义。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取得传统理论课堂中难以达到的良好效果,也是对课程活动的一种重要补充。 3.把理论融入实际生活学生所处的实际生活中具有大量可以用来德育教育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对此进行充分开挖与利用。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德育教育。对生活中一些课程资源进行充分利用,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结合学生的具体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与促进,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过程中获得切实的意义,加强对生活的感悟,并且能够从中获得一定的思考与认知。提升学生认识到人性的复杂性与丰富性,促进学生在实际的生活过程中能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德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对学生进行教学的重要方式。为了对初中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当切实将理论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有效结合,优化对学生的教学。例如,在如何拒绝诱惑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往往对诱惑具有一定的认知,有一些话可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对学生的心理活动进行有效利导。鼓励学生大胆发表关于如何拒绝诱惑的想法。优化对学生的教学方式。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应当积极开发并探索这种教学方式,将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建立联系。 三、结束语 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积极探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的方式,充分发挥德育在学生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为此,教师应当以良好的师德影响学生,对学生开展德育相关的实践活动,把理论融入实际生活,充分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活动中达到对学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武玉伟.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道德教育研究[J].新课程学习,2015,(2). [2]李冬梅.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策略[C]//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20XX. [3]陈健.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道德教育[J].教育科学,20XX,(3):69. 作者:杜运巧 单位: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中学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