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15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大学毕业德育论文3000 大学生活德育论文
大学毕业德育论文3000 大学生活德育论文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大学毕业德育论文3000 大学生活德育论文 日 - 德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以下是我能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大学毕业德育论文3000 ,以供大家参考! 大学毕业德育论文3000 时光,用它的姿态流逝着,像从指间流过的细沙,在不经意间滑落;像从针尖滴下的水滴,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有些人,有些事,有些爱,注定成为记忆中最温暖的风景;激情,奋斗,笑靥,注定在记忆深处历久弥新。来到北理工已经半年多了,半年的时间,半年的记忆,半年的回想,就让我在此留下成长的足迹。 入学篇我高考前已经通过了北京理工大学的自主招生,面试的时候来过北理工,对它印象还不错。因为我从小就向往首都北京,而北理工地处北三环,交通方便,所以我就决定报考北理工了。报到那天,当我兴冲冲地来到中关村的时候,却被告知大一大二要在房山良乡。当时我一下就懵了,感觉好像被骗了一样,特别伤心,因为我曾听姐姐说过那里是郊区。然后我就坐校车来到了良乡,一路上看到越来越矮的建筑物,越来越荒凉的环境,我的心也跟着越来越凉。终于到了学校,看到在马路两边的学校,我曾一度怀疑会不会不安全。就这样,带着沮丧的心情进入了校园。但是,当我看到热情迎接我们的学姐学长时,心中又有了一丝温暖。大学生学就这样开始了,我的心情也渐渐好起来,良乡虽然有点偏,但就是那种远离大都市的清净,让我们更加投入于学习,不被外界所诱惑。就是那慢悠悠拥挤的环一,真的很让人伤脑筋啊! 军训篇军训是入学的第一课。入学后,我们很快就开始军训了,站军姿,齐步走,齐步跑,正步走军训中记忆最深的是和一个营长、两个教官、两个指导员的相处以及打靶的经历。我们的营长真不是盖的,训兵真的挺有一套,而且还很幽默,我挺喜欢他的。两个教官虽然有时候挺严格的,但大部分时候也挺有人情味的,他们会尽可能体谅我们,理解我们。军训结束后,其中一个教官再来学校的时候还给我们带来了他们那里的特产,让我们很是感动呢。还有两个指导员,她们在生活中照顾我们,在军训时激励我们,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在这里,我真心的感谢你们,让我有了这一段美好的回忆。最激动的时刻就是去打靶的时候了,十几秒钟,五发子弹,却成了记忆中无法抹去的深刻回忆。 学习篇本以为上大学后学习会很轻松,没想到,原来在大学里,学习依然是第一要务,这让我加深了对活到老,学到老的理解。第一学期有好多相对来说不是很重要的课,比如近代史、思修、知识产权,所以我就把重心放在了微积分、机械制图、英语、计算机这些学分比较高的课上了。还记得微积分考前的突击,晚上和同学在活动室学到天明,真的是很难忘的回忆,结果出来也让我很满意,努力毕竟会有收获啊。至于我的整体成绩,其他还挺满意的,就是英语视听说不太理想,下学期要好好学英语了,最重要的是得找机会多练习,多动嘴,多听听力。可喜的是,英语四级已经过了,虽然没能报考口语,但我已经很满意了。下学期的课程比上学期更紧了,每门课都得好好学,不能再优哉游哉地过日子了,加油! 工作篇刚开学的时候,我就竞选了班级负责人,后来顺利当上了团支书。以前就听说当班委挺锻炼人的,当上之后才更加有感触。当团支书真的是很累,每天开会开不完,从班长团支书例会到团支书会,每次都会下发好多任务。之后,要想着如何把团日活动弄得让同学们更感兴趣,如何让同学们积极参加,如何让活动更有意义,然后就是活动的实施和总结。我觉得上个学期我做的不太好,我反省了一下,觉得我应该发动大家和我一起想主意,毕竟众人拾柴火焰高嘛;其次,我要学会分担,把任务分配给各个班委,不要总自己干,那样只会得不偿失,自己很累,其他班委还觉得自己没事干没成就感。希望这学期我能吸取以前的教训,干好团支书这项工作。至于学生会方面,我加入了机械学部学生会女生部,在那里,不仅学会了写策划,办活动,更重要的是认识了很多有能力的人,结交了很多朋友,俗话说,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朋友多了对以后也会有好处。 入党篇当学校开始组织学生入党的时候,我就积极写入党申请书,参加每次党课,学习关于党章,参加党课考试。我热切希望投入党的怀抱,成为党的一部分,为党奉献自己的一切。希望我能顺利入党,实现我的愿望。 友谊篇我真的很幸运,遇到了我的三个舍友。我们来自四个不同的省份,天南地北地聚在一起就是缘分,我非常珍惜。刚开始接触,可能是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和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有点不太适应。不过我的适应能力还比较强,很快我们就彼此熟悉了,组成了我们最温馨、最和谐的宿舍。亲爱的朋友,谢谢你们,让我觉得宿舍就是我的家,让我不再孤单,让我感到温暖。我还认识了好多其他的朋友,班里的男生朋友,辅导员班主任朋友,学生会里的朋友,社团里的朋友,军训十三连的朋友,地铁上偶遇的校友朋友们,你们是我一生的财富,我会一直把你们放在心里,永远永远。 结语篇大学?真的不敢相信,我已经进大学半年多了!曾经那样的向往,曾经那样的憧憬,当真正踏进大学这片土地时才发现,我的人生将从这里起航,我的目标将在这里实现,我的梦想将从这里放飞。大学,我来了! 大学毕业德育论文3000 好习惯,怡情悦性;坏习惯,损人利己。习惯,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着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一个好习惯,让人多一份自信;一份好习惯,让人多一份成功的机会;一份好习惯,让人多一份享受生活的能力。 什么是习惯呢?习惯是个体后天养成的规律化了的动作、反应倾向和行为方式,它是条件反射在个体身上的反应。义务教育阶段是学生身心迅速发展又极具可塑性的阶段,应当紧紧把握住这个有利的施教时期,从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培养入手,教会他们做人的基本道理,养成受益终身的坏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也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成功,影响是非常之大的!小而言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大而言之,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呢?我认为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的放矢,依规依矩 一个国家离不开法律,一个社会离不开规范,同样,一个学校、班级也离不开规矩。要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制定相应的行为规范,让中学生的言行举止有章可循,有矩可依,要让他们知道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话能说,哪些话不能说。《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纪班规都是约束他们言行的规范,必须让每一个中学生熟记于心,要让中学生对养成良好习惯的具体标准清清楚楚。 二、细处着手,小处发力 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要从细处着手,小处发力。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细节决定成败说的都是这个道理。平时应注意学生在校时的衣着穿戴、交朋结友、桌椅摆放、地面整洁等细节方面的规范训练。要求学生不要乱扔垃圾、少吃或不吃零食、不乱倒剩饭菜、遇见客人笑脸相迎、见到老师主动打招呼问好等等。经过训练,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因为只有细致入微的教导,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好习惯。甚至可以说,没有细节的指导,就没有习惯的养成教育。 三、言传身教,以身垂范 通过规矩、规范、守则的学习,让学生从道理上明确了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但这还不够,还要从感情上激发他们形成良好习惯的强烈愿望。这既需要班主任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也需要科任教师的影响及家长的示范作用等。如教师穿戴整洁、得体,板书工整、美观,说话风趣、生动,就可激发学生产生注意仪表,把字写好、把话讲好的欲望。另外,还要充分发挥学生中的榜样作用,在班级里让先进带动后进,这对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养成或保持良好习惯,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持之以恒,千磨万击 著名教育家曼恩说:习惯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这个比喻形象生动、智慧明了。他把习惯比喻为一根绳索,每次行为的重复,就又为它缠上了一股绳索。天天缠,不断缠,缆绳会越来越粗,越来越结实,终会有一天,它会粗到牢不可破。对于好习惯,每重复一次,就相当于缠上一股,又缠上一股!。而坏习惯如果开了头,不加制止,每重复一次,缆绳就粗了一些,以后要去掉就很困难了。养成了习惯就成了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所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不能想起来就要求一下,想不起来就听之任之,若是这样时紧时松,就很难养成。老师必须要有坚强的教育意志,要做到持之以恒,立下规矩之后就要时时处处要求学生去执行、去坚守。经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训练,学生定能养成受益终身的好习惯。 五、检查督导,内外合力 所谓养成教育,就是要通过训练活动,使同学们的言行规范化,标准化。养成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与宣传上,也不能停留于一两次活动上,重要的是贯彻在同学们的日常行为、言谈举止当中,让它成为一种常态。因为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不可能短时间能奏效。只要是人,都有惰性,学生更是如此,学生在习惯养成过程中出现反复也是难免的,在这种情况下,施以必要的外力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建立一套严格的检查督导制度,坚持不懈督促、检查学生遵守《在校生守则》、《中上旬日常行为规范》的情况,是保障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最关键的因素。 正确的动机并不都能都产生正确的结果,知规矩也不一定就能守规矩,偶尔能遵守也不能叫养成习惯,而使学生最终达到养成习惯目标的手段,就是长期的检查、督促、训练、约束。如果只要求不检查,就等于没要求。检查是中心环节,必须经常坚持。例如,要让学生养成每天早晨自己叠好被子的生活习惯,班主任就要每天检查学生的被子叠了没有,叠得整齐不整齐,发现不合格的,就要及时纠正,直到合格为止。这样的要求、训练才能对孩子形成良好习惯起到督促作用。但是,检查终究是外力,养成良好习惯必须靠学生的内因。为此,要把检查督促与自我评价结合起来,要重视孩子的自我评价。可以说,自我评价,是孩子进步的力量源泉,只有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正确与否,才会产生美化自我行为的强大动力。 六、表扬为主,奖罚分明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形成的,必须反复抓,抓反复。尤其是对那些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学生,既要通过爱的甘泉进行入脑入心的浇灌、培植;还要通过榜样、示范的力量去争取、发扬;更应运用一定的表扬、激励去鼓起他们奋进的风帆,让他们尝到好习惯带来的成功的喜悦。教师的表扬、激励,对学生来讲就是一种荣誉,一份骄傲的资本。在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时,教师还要不断变换表扬、激励的方式。要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多感受成功之感。用成功的喜悦强化学生的行为,培养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对于那些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学生,也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约束机制,促其改正不良习惯。 七、家校共育,双管齐下 教育是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永远离不开家庭教育这一重要环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作为孩子效仿的榜样,家长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因此家长必须以身作则,时刻给孩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家长要注意自己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要保持一致,督促孩子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家长要注意时间观念,这样就能培养孩子守时的习惯;家长平时多阅读报刊和书籍,就能培养孩子喜爱阅读的好习惯;家长不玩手机、不打游戏,孩子就不会沉迷于手机、专注于游戏。因此,不同的家庭教育环境中的孩子有不同的性格和习惯。所以培养孩子良好习惯一定要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你如果养成了好的习惯,你会一辈子享受不尽它的利息。思想决定言行,言行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培养合格的人才,而培养健康人格、合格人才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从培养行为习惯做起。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良好习惯的培养。良好习惯是一个人获取成功人生的助推剂,是一个人素质和能力的生长点。推动养成教育,对提升民族整体素质具有重大意义,因此,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老师,我们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好习惯。 大学毕业德育论文3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网络已经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普遍地走进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在网络文化的导向下,大学生德育教育出现了诸多问题,如何在网络文化导向下加强大学生德育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c 江泽民同志曾说:德育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目前,在校大学生德育教育存在诸多隐忧,理应引起高校德育工作者高度重视,进一步发挥高校德育在大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价值。 一、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之隐忧 (一)道德认知相对低下 道德认知指个体在原有的道德知识的基础上,对道德范例的刺激产生效应感应,经过同化、顺应的加工,而获取道德新知的心理活动过程[1]。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使得迈入大学的门槛不再那么高不可攀,但同时也造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很多大学生急功近利,重才轻德。在人际关系方面,很多大学生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处事原则,个别同学甚至自私自利,以邻为壑。另外,尽管大学生无一例外都要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却仍有很多学生对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不太认同,坚信人的本质是自私。可见,部分大学生忽略了对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的学习,忽略了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对世界上其他民族优良道德思想和文化传统的学习,当下,更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熟视无睹,结果必然导致其道德基础理论匮乏,道德判断不易客观,道德行为不合规范。 (二)道德情感比较淡薄 道德情感是根据一定的社会道德标准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道德评价时所产生的态度和体验,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而引起的心理状态。当今大学生普遍存在情感冷漠、情感压抑、情感枯竭、情感危机,面对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风气,如贪赃枉法、权钱交易、利用裙带关系谋取一己私利等现象表现得越来越无动于衷。特别是关系到大学生切身利益的事情,如要想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就必须走后门送礼,有些女大学生信奉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对此,很多大学生认为理所当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羞愧感。 (三)道德意志显得软弱 所谓道德意志是指在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相结合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自我控制能力,表现为践行道德原则与规范的坚韧精神与顽强决心。它是道德主体肯定自我又超越自我的境界,它存在于道德主体由内而外、由无形的意识情感到有形的实践演变过程中,深刻而充分地展示出道德主体的道德力量,以大学生的上网行为为例,一些自制力较弱的大学生会出于好奇或冲动心理去寻找色情、暴力等带有刺激性质的不健康信息。大学生如果缺乏克服困难和障碍的能力和毅力,他们自我控制能力和忍受挫折的能力就较弱,在物欲和外力的干扰下难以构筑起坚固的道德城墙,道德意志的弱化使得大学生道德社会化困难重重,因此在道德修养中,自觉地磨炼自己的道德意志,就成为培养和造就个人道德品质的关键之一。 (四)道德实践知行脱节 当代大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确实具有不协调性,存在知与行的严重脱节现象,存在较高道德认知水平与较低道德实践水平的矛盾,也存在道德行为存在对他人高要求与对自己低要求的矛盾心理。所以,折射出现实生活中表现为知而不敢行、知而不能行、知而不愿行、高知低行。 二、实现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具体路径 (一)师德育人:树立大学生的道德学习榜样 高校及高校的德育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高校需要完善大学生德育工作队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机制。高校要加强德育学科建设,实施大学生德育队伍人才培养工程,建立德育人才培养基地,培养德育工作专门人才。特别要建立完善大学生德育专职队伍的激励和保障机制,解决好他们的教师职务聘任问题,使他们享受到与专职教师同等的地位和待遇,让德育工作者不因为他们传递价值观的工作受到歧视,反而更加受到尊敬和重视[2]。 第二,德育教师要通过发挥自己的个性力量感化学生。乌申斯基指出: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的发展和定型,教师的道德个性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3]苏霍姆林斯基也非常重视教师的个性对学生的影响和教育作用,认为学生的个性要靠教师的个性直接去影响、去培养。 第三,德育教师要坚持在多元文化中的价值主导,坚决抵制教育去道德化,德育要是去道德化就不成为德育,也就消泯了德育自身存在的价值,这显然不符合高校德育教育要求,也违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殊要求,为此,德育教师要做好自己角色地位,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倡导社会主义主导价值,从而自觉抵制教育去道德化。 (二)载体育人:创设高校德育的有效载体。 第一,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高校德育课程是大学生接受德育的基本形式和主要载体。德育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必须进一步得到全面加强和改进,以更好地发挥其主渠道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中说:在德育课堂教学中,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同等重要,不可偏废。学生个体的直接经验、生活世界是德育课堂得以有效进行的基础和源泉,是学生个体学习活动的起点和动力,是转化书本知识和间接经验的消化酶。 第二,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建设和谐校园。校园文化包括校园的标志性建筑、教学实验场所等硬件,也包括教风、学风、校风等软件。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能给师生创造一个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能在无形中统摄全体师生的灵魂,展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 第三,以社团活动为载体,促进大学生个性全面发展。高校大学生社团是由某些方面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自发组成的群众性学生组织。社团活动以其开放性、趣味性、群众性的特点成为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升华了学生的道德境界,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四,以信息网络为载体,构筑洁净的网上精神家园。网络是人类创造的,并为人类所控制和使用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便利工具。网络本身没有善恶、美丑、姓资姓社的区别。当网络被有特定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生活行为方式的人运用时,才产生了所谓双刃剑的问题。显然,大学生在网络行为方面出现了种种道德失范现象,凸显了将信息网络建设成为高校德育新载体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为此,高校要加强网络道德与法治教育,给大学生思想加上一道防火墙,把网络道德与法治教育看成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三)目标育人:关照大学生的生活世界。 高校德育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目的就是促进大学生的道德成长,帮助大学生体认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提升大学生的德性品质和精神世界。既然德育是为人的,就必须关照学生生活世界,特别是在工具理性日益张扬、价值理性受到压抑的现时代,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意义更加凸显。 从空间上看,学生的生活是全方位、多方面的,大学生绝大多数时间在学校度过,课堂生活、学校生活是大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受到充分的重视。德育关照和回归生活世界,具体要做到:一线的德育老师不仅要学会教书,而且要学会教人;不但要耐心备课,而且要精心备人。教师要主动深入学生生活,与他们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并善于双向沟通,使学生懂得体验生活,在生活中促进他们的自主精神建构,想方设法使德育课富有魅力,从而使之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要学会把学校生活与家庭生活、社区生活,课堂生活与课外生活嫁接起来,建构成良性的生态关系,它的效果和作用就会就会渗入学生的整个生活。那么,在实施过程中,必须从实际出发,兼顾不同阶段、不同年级、不同对象,实行分层次教育;要讲近、小、实,而不要讲高、大、空,从而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层层落实、启发引导、主体参与、情意兼顾、知情统一。鉴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着重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基本德性,如成才意识、创新精神、竞争意识、诚信意识、公平竞争、勤俭自强、乐于奉献等。与他们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在双向沟通、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创设有意义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快乐,从而促进他们的自主精神建构。 总之,德育以生活为起点,以生活为归属,教育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立身处世,学会做人,这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更是生活德育的终极关怀。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