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5 遗产旅游的界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知识点5 遗产旅游的界定

知识点5遗产旅游的界定1.遗产旅游的起源2.遗产旅游的定义3.遗产旅游与其它旅游形式4.遗产旅游与地域环境\n1.遗产旅游的起源遗产旅游(HeritageTourism)是最古老的旅游形式之一。如古代商人、水手和冒险家前往古埃及观赏大金字塔和尼罗河的故事,16、7世纪欧洲上流社会精英们的大旅行(theGrandTour)。\n尽管遗产旅游活动早在十八世纪晚期的欧洲就已经产生,但西方学者认为,遗产旅游成为大众消费需求的标志是1975年欧洲的“建筑遗产年”。\n2.遗产旅游的定义遗产旅游概念的产生是与遗产的内涵不断商业化紧密相关的。遗产旅游的定义通常是从供给和需求两个不同的角度给出的。\n遗产旅游定义的两个不同角度遗产旅游供给的角度遗产旅游地的特征提供完全或不完全的遗产旅游服务遗产旅游需求的角度遗产旅游者的旅游特征(时间、目的等)\n在我国,遗产旅游的概念伴随世界遗产地的旅游热而产生。学界通常将遗产旅游理解为以世界遗产地为对象的旅游活动。最近遗产旅游的概念有着不断外延的趋势,将凡是以自然或文化遗产地为对象的旅游活动都被称之为遗产旅游。供给角度的定义\n评价传统观念认为遗产旅游是一种基于遗产地或遗产景区的历史特性的旅游类型。也就是说,到遗产地的旅游活动就是遗产旅游。这一从供给角度的定义存在着较大的片面性。由于遗产地以满足不同旅游者需求为导向,使遗产地的旅游供给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遗产地可以根据自己多样化的旅游资源或人为创造旅游吸引物,开发出休闲度假、观光、商务会展、修学、探险和生态旅游等不同旅游供给。遗产旅游只是遗产地供给中的一部分。\n将遗产旅游定义为“到遗产地的旅游”,只是定义了遗产旅游活动开展的地理空间范围,而没有把遗产旅游同遗产地的其它旅游活动区别开来。因此,这种定义角度关注的是遗产旅游的表面、静止和部分现象。\n世界旅游组织将遗产旅游定义为“深度接触其他国家或地区自然景观、人类遗产、艺术、哲学以及习俗等方面的旅游”。西方学者认为,遗产旅游是指“关注我们所继承的一切能够反映这种继承的物质与现象,从历史建筑到艺术工艺、优美的风景等的一种旅游活动”(Yale.P,1991年);遗产是“集中了我们继承的一切”,遗产旅游“能从历史建筑物、艺术品、美丽的风景中得到任何意义”(BrianGarrod;AlanFyall)\n但也有学者(YanivPoria;RichardButler;DavidAirey)认为却认为采用此方式描述遗产旅游的概念,会导致遗产旅游和其他旅游形式如历史旅游之间的不明确和混淆,在处理遗产旅游和其他旅游形式的相关问题特别是管理问题时会导致混乱。\n需求角度的定义有学者(YanivPoria等)认为,遗产旅游的定义应基于以下两个概念:首先,旅游者的动机(他们是否由于遗产的吸引而决定游览);其次,旅游者对一个地区的感知(他们是否视作其为自己遗产的一部分)。定义把遗产旅游者分为三种类型:认为遗产地与自己无关的游客;认为遗产是属于自己的游客;不知道这是遗产地的游客。\n目前比较被西方学者接受的定义是,认为遗产旅游是一种基于旅游者动机与认知的旅游类型。(波里亚等,2001)遗产旅游是一种基于观光者动机和感知而不是特定场所属性的现象。(Poria等人,2001)遗产旅游是“基于怀旧情绪和希望体验多样化的文化景观和形式”。(Zeppal和Hall,1991)遗产旅游的重要属性是真实性,或者说至少是对于真实性的感知。(Fischer,1999)\n目前国外主流认为从需求的角度反映了遗产旅游的本质和内涵。从需求角度定义体现了遗产旅游是遗产旅游者的活动而不是遗产地和所“生产商品”的性质。\n3.遗产旅游与其它旅游形式遗产旅游与其他旅游形式之间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交叉重叠现象。\n遗产旅游的两端,一端与生态旅游相交叉,另一端与城市旅游相重叠,中间与文化旅游有重合之处……因此,分析遗产旅游与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和城市旅游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有助于更好的理解遗产旅游的概念和内涵。\n遗产景观包括自然景观、乡村景观和文化景观、城市景观,这些景观在不同的国家和区域可能正在受到不同程度的保护,以期保持其原始风貌或真实性。例如国家公园既是遗产旅游景区,也是生态旅游的目的地;建筑遗址既是遗产旅游地,也可以是文化旅游或城市旅游的目的地。这一点表明遗产旅游与生态旅游或文化旅游、城市旅游可以享有共同的旅游吸引物。\n不同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自然风貌或建筑遗址都可以成为遗产景区,只有经过社会、文化和经济价值筛选后的自然景观或建筑遗址才能成为遗产旅游的对象。遗产旅游比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和城市旅游有着更广泛的内涵,既有自然景观、乡村景观,也有文化景观和城市景观,因此,遗产旅游会比其他旅游形式有着更大的规模和发展前景。\n遗产旅游与当地的文化和自然环境息息相关,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遗产。例如我国的四川省拥有我国最多的自然遗产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这与“天府之国”的地域环境密不可分的。4.遗产旅游与地域环境\n四川是中国多山省份之一。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97.46%。四川地处亚热带,加以地貌和气候多样,植物种类极为丰富。全省森林面积746万公顷,长有许多珍贵树种。中国的水杉、银杉等“活化石”树种有1/5生长在四川。动物种类繁多。仅脊椎动物就有1100余种,占全国的40%,其中列入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有55种。举世闻名的大熊猫,主要生息于四川境内4个山系的36个县和保护区内。四川拥有九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还有国家森林公园11处、自然保护区40处、省级风景名胜区44处,从高原、山地、峡谷到盆地、丘陵、平原,从江河湖泊到温泉瀑布,从岩溶地形到丹霞地貌,一应俱全,旅游资源之丰富,世界罕见。\n我国目前拥有7个自然遗产,5个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其中四川就有九寨沟、黄龙风景区、大熊猫栖息地3个自然遗产,占全国自然遗产的43%;拥有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区、青城山/都江堰2个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占全国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40%,可以说几乎占据了我国自然遗产的半壁江山。\n北京是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北京是有着千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北京在历史上曾为五代都城,在从金朝起的800多年里,建造了许多宏伟壮丽的宫廷建筑,使北京成为我国拥有帝王宫殿、园林、庙坛和陵墓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城市。其中北京故宫又称紫禁城,这里原为明、清两代的皇宫,住过24个皇帝,建筑宏伟壮观,完美地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古典风格和东方格调,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现存最大的宫殿,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n天坛以其布局合理、构筑精妙而扬名中外,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和“祈谷”的地方,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也是世界建筑艺术的宝贵遗产。颐和园是北京著名的旅游景点圆明园是我国最有名的皇家园林,园中山青水绿,在中外园林史上享有盛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万园之园”。明十三陵是北京最大的皇家陵寝墓群,内有明代13个皇帝的陵墓,尤其是现代发掘的明定陵,规模浩大,极为壮观。\n北京旧城乃是世界上现存规模宏大的完整古城。其南北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高大城楼、典型街区、四合院群仍保存较完好,为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北京悠长的历史和古都文化地域环境,造就了北京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因此,遗产旅游规模与当地的自然和文化环境是密切相关的。\n地域环境也导致不同地域的人对遗产旅游的不同认识。如北欧人认为遗产旅游是指游览城市、尤其是古老城市的历史核心区;而北美人则认为遗产旅游是指游览自然景观,尤其是国家公园。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