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教案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15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教案1

第15课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何其芳及本诗的历史背景;积累优美诗句。‎ ‎2、反复诵读,理解诗歌主题,品味朴素、清新、优美、明快的艺术美。‎ ‎3、探讨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在诵读中品味诗歌丰富的想像、精妙的修辞、朴实的语言。 ‎ 情感态度价值观 ‎ ‎1、体会诗人炽烈的感情,培养学生奔放快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2、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目标2. ‎ 教学难点:目标4.‎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经常说青少年是“花季少年”“花季少女”,青少年阶段是“花样年华”,因为我们都觉得青少年时期是最美好的时期,它意味着希望,象征着未来,代表着正在生长的蓬勃的力量,它值得我们为之歌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10‎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题目解说:“少男少女”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即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歌唱。‎ ‎2、作者: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四川万县人。代表诗集有《汉园集》(与人合集出版)、《预言》、散文集《画梦录》。‎ ‎3、写作背景:1938年,何其芳告别国统区黑暗、压抑、窒息的旧生活,和好友卞之琳等一道怀着对光明的渴望,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在延安,一种与国民党统治区迥异的生活展现在眼前。作者亲眼目睹了根据地人民火热的革命生活,那种快乐、充实、民主的全新生活,使诗人感到中国的希望。诗人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一全新的火热的革命生活中,他观察着,感受着,激动着,并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诗人的生活变了,性格变了,世界观变了,诗风也变了,他不再写那种缠绵忧伤的爱情诗了,流泻于诗人笔端的是一种奔放快乐积极向上的诗句。1942年,诗人满怀激情地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就是诗人奔放快乐积极向上诗风的代表作。‎ 三、指导朗读。‎ 第一遍快速默读,要求读得流畅;第二遍出声朗读,要求读出节奏;第三遍有表情地朗读,要求能读出感情;第四遍齐读或默读,要求能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1、教师范读;学生体会全诗的节奏和重音划分——‎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10‎ 何其芳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我歌唱早晨,‎ 我/歌唱希望,‎ 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 我歌唱/正在生长的/力量。‎ 我的歌啊,‎ 你飞吧,‎ 飞到/年轻人的/心中,‎ 去找/你停留的/地方。‎ 所有/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的 快乐或者/好的思想,‎ 都变成声音/飞到/四面八方去吧,‎ 不管/它像/一阵微风 或者/一片阳光。‎ 轻轻地/从我琴弦上 失掉了/成年的/忧伤,‎ 我重新/变得/年轻了,‎ 我的血/流得很快,‎ 对于生活/我又充满了/梦想,充满了/希望。‎ ‎2、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很明显:奔放快乐,积极向上。试说说朗读这种诗歌的技巧。‎ 10‎ ‎——语速稍快,语调适当高亢一点,尤其是排比性的诗句,要读得有气势一些。‎ 四、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第一节,诗人要为少男少女唱一支热情奔放的青春之歌。爱国家、爱民族的热烈的思想感情,在字里行间燃烧。‎ 第二、三节,诗人充分发挥形象思维的艺术魅力,以热切的语气,要他为少男少女们唱的歌,插翅飞翔,飞到年轻人的心中去找归宿。‎ 第四节,是第二、三节诗意的进一步深化。诗人写他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自己将“重新变得年轻”,对生活又充满了“梦想”和“渴望”。‎ 这首抒情诗借为少男少女们歌唱的方式,以优美的语言、炽热的感情,替延安的“少男少女们”唱出了一支热情奔放的青春之歌,表达了自己融入新生活后无比喜悦的心情。‎ 五、教师小结:‎ 青春是最美丽的。我们正步入五彩斑斓、充满活力的青春花季。‎ 青春,是人生最具活力、最浪漫的时期。这个时期充满阳光,充满梦想,当然也充满困惑,充满无奈。但就是这一切,使我们的青春更加显得生机勃勃,摇曳多姿!‎ 让我们一起高声歌唱:青春是美丽的!‎ 六、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 10‎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该诗通过对少男少女们的热情歌唱,勉励广大的青少年们(也包括成年人),积极投身到火热的生活中去,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奋发向上,永葆青春活力。全诗回荡着歌唱革命生活、歌唱青春的昂扬旋律。诗人丰富的想象力主要表现在以下诗句中:“所有使我像草一样的颤抖过的 / 快乐或好的思想 / 都变成声音飞到四面八方去吧 / 不管它像一阵微风 / 或者一片阳光。 / 轻轻地从我琴弦上 / 失掉了成年的忧伤。”这样的诗句好在以形象写抽象,使快乐这种心理感觉成为一种实在可感的东西,便于读者理解,有诗的韵味。‎ 二、疏理本诗的构思,理解诗人抒发的情感。‎ ‎1、结合背景介绍,思考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诗中是怎样来表达?(指导学生疏理本诗的构思思路)‎ 纵情欢歌,振起全篇——放飞歌声,放飞理想——极抒衷肠,极抒向往。 思考诗人抒发的情感,并用恰当的语言概括。‎ ‎1、表达诗人热爱青少年,热爱新生活,勇于塑造新我的思想感情。‎ ‎2、小组讨论诗歌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一小节点出歌唱的对象和内容;第二、三小节诗人希望自己的新思想、新歌声传遍四方,飞到年轻人的心中;第四小节抒写感情,热情地赞美新生活的曙光。‎ 10‎ 三、赏析诗句:‎ ‎ 诗中哪些句子表达了诗人热爱青年、热爱生活的炽热情感?这些句子运用了哪些意象,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 指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分析,找出具体的诗句进行揣摩欣赏,讨论诗中的意象在表达情感中的作用及其效果。指导学生分析:早晨、希望、阳光、微风、从琴弦上等意象,及其构成的意境。‎ 找出具体诗句在小组中探讨分析。 ‎ ‎ 1、“早晨”、“希望”、“属于未来的事物”、“正在生长的力量”,这些都如同少男少女们一样充满青春活力,充满美丽和生机,少男少女们正像“早晨”一样富有朝气,像“希望”’一样令人振奋,革命圣地延安和未来新生的祖国也一样是令人向往和使人倍受鼓舞的。连用了五个“歌唱”,感情一泻千里。一路欢歌。‎ ‎ 2、诗人运用了比喻,喻体却并不出现。全靠“飞”和“停留”这两个动词将喻体加以暗示,读着它,我们立即就会想到展翅飞翔的小鸟,形象生动而又隐隐透出几分含蓄,显出明白而含蓄、平凡而奇崛的特色,意境十分优美。‎ ‎3、这里将“快乐”中的“我”比作“颤抖”着的“草”,使读者联想到诗人激情的澎湃与跳跃,联想到兴高采烈与兴奋雀跃,十分形象生动。‎ 四、拓展阅读:‎ ‎1、提出问题:“轻轻地从我的琴弦上,失掉了成年的忧伤”‎ 10‎ ‎,我为什么会有“成年的忧伤”?‎ 明确:黑暗、压抑、窒息的旧生活,使他缠绵忧伤。作者看到中国人民正处于抗日战争的最困难的时期,所以会有“成年的忧伤”。‎ ‎2、这说明诗题“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中所说的少男少女有什么更为深广的含义?‎ 明确:诗的标题是《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我”是作者何其芳,也指和作者持有相同观点的人。这里的“少男少女”原本指40年代延安地区的少男少女,但对于诗的理解不可拘泥。从典型意义方面来说,也可以指新中国的少男少女,代表了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的少男少女。作者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是作者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感情的具体体现。由此看来,这里的“少男少女”其实不是实指,而是代表着一种新的生活、新的希望和新的力量,诗人在这首诗中实际上是为新世界歌唱。‎ ‎3、诗的第二、三节,作者想象自己的快乐的思想像歌声一样飞向四面八方去感染更多的人。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同时揭示了“我”的歌声的内容和来源。请同学们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说一说这种歌声的内容和来源是什么?‎ 明确:“快乐或者好的思想”,即诗人来到延安这个全新的天地里,每天所感受到的新的事物新的快乐新的思想。从语言的角度看,第三节诗只有一句话,所以要弄清这个问题,一定要结合全句来理解。作者把自己比喻为一棵小草,“快乐或者好的思想”曾使小草“颤抖”过,也就是说作者受到过“快乐或者好的思想”‎ 10‎ 的感染和鼓舞。诗人也希望这些“快乐或者好的思想”传播开来,像和煦的春风吹拂少男少女的心灵,像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少男少女,使他们意志坚强,奋发向上,永葆青春的活力。可见,这里的“微风”和“阳光”就代表着“快乐或者好的思想”。‎ ‎4、已整30岁的作者仿佛又回到了少男少女的时代,忘记了忧伤,浑身充满着活力和激情、梦想和希望。而之所以有这样的感受,正是因为延安那种火热的充满希望的新生活的感染。诗的第四节就是写自己在这种新事物新快乐新思想的感染、熏陶下发生一些大的变化,它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通过写自己的变化,诗人把现在与过去进行对比,在肯定这种变化的同时,其实还是在赞颂、歌唱新事物新快乐新思想。作者歌唱充满活力的青春,同时也深受火热的青年、火热的生活所感染,感到青春焕发,因此诗人“失掉了成年的忧伤”,重新为心灵注入乐观、向上的激情,对生活、对祖国、对民族充满希望,充满必胜的信心。作者热情地歌颂洋溢着青春活力的少男少女,歌唱充满朝气和希望的生活,必将影响和鼓舞一些忧伤、消极的成年人,使他们重新焕发青春,老当益壮。这一节的内容是上一节诗意的拓展和延伸,诗意在前两节的基础上又深入一层,体现了诗人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深化了中心。‎ ‎5、作者为什么要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 明确:因为作者感到生活在延安的少男少女们是幸福的,他们的生活充满青春的活力,显示着勃勃生机,使人想到他们就是 10‎ 新中国的未来和希望。 ‎ ‎6、应当怎样理解“轻轻地从我琴弦上失掉了成年的忧伤”? ‎ 明确:作者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开始写作新诗,多收集在诗集《预言》里。从三十年代的诗作看,作者由最初敢于表露对现实的不满和对人间美好的东西的追求,到感到“成人的寂寞”,领略人间的苦辛,诅咒战争,反映了作者关注现实,而又找不到济世的办法。这是国统区里黑暗的现实,使他悲观忧伤。而延安的全新的生活,使他豁然开朗,他顿时感到生活充满阳光和快乐,仿佛一下子年轻了许多。‎ 五、教师小结:‎ 本节课我们欣赏分析了这首诗歌中富有表现力的诗句,进一步了解了诗歌细腻而传神的意象独创。诗是写给少男少女的,但真正的主体是“我”。通过全诗,让我们看到了诗人鲜明的形象,听到了他深情的歌喉,他是如此真诚,又是如此激动地在歌唱。诗人把他的一片赤忱之心捧给了“少男少女”们。‎ 六、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 七、板书设计: ‎ ‎15、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纵情欢歌,振起全篇——歌唱什么 放飞歌声,放飞理想——怎样歌唱 10‎ 极抒衷肠,极抒向往——直抒情怀 ‎ 10‎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