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二轮复习人教版专题12历史唯物主义教案(江苏专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人教版专题12历史唯物主义教案(江苏专用)

哲学3大体系之(三)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1课时社会历史观 考点一 社会发展的规律 ‎[系统知识·调用准]‎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的发展 方法论 尊重社会实践,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同时要确立先进的社会意识,反对落后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二)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原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原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1.实现方式:社会发展是在实践中通过不断解决基本矛盾实现的。‎ ‎2.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是非对抗性矛盾,不会通过阶级斗争的方式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主要方式),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抓牢选择·不失分]‎ ‎1.(2017·江苏高考)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画面最大、图像数量最多的涂绘类岩画。花山岩画主要描绘了各式各样的人物和剑、钟、铜鼓等器物,以及日月星辰等天体图形,记录了古代先民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材料表明(  )‎ A.生产方式制约社会发展进程 B.生产关系是对生产力的反映 C.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D.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解析:选D “花山岩画主要描绘了……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表明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D项符合题意。A、C两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有着不同的内涵,不能概括为被反映与反映的关系,B项说法错误。‎ ‎2.(2016·江苏高考)某地作为全国33个农村土地改革试点地区之一,正在逐步完成从“确权到人”到“确权到户”的制度转变,从而更好地让集体土地入市流转,使农户更好地分享工业化收益。这一做法表明(  )‎ A.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经济基础 B.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C.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D.改革的目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解析:选C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使农户能够更好地分享工业化收益,这表明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故C项符合题意。A、B两项本身说法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改革的目的在于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D项说法错误。‎ ‎3.(2013·江苏高考)近十年来,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下图所示的这一变化有利于(  )‎ ‎①解决市场调节失灵问题 ‎②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③优化政府管理,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④促进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D ①错误,市场调节的局限性是固有的;②正确,减少行政审批是政府职能转变的体现;③夸大了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作用;④正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属于上层建筑的改革,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正确区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1)一般而言,涉及经济体制改革,如所有制结构调整、分配制度改革等,体现的是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涉及政治体制改革、思想观念的转变体现的是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2)这两对矛盾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是并列的。其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更为基本,是一切社会矛盾的根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制约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的解决,又依赖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的解决。‎ ‎(3)这两对矛盾共同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 考点二 社会历史的主体 ‎ [系统知识·调用准]‎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原理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 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反对错误倾向 反对否认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宣扬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的历史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 ‎[抓牢选择·不失分]‎ ‎1.(2017·江苏高考)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要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③要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 “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要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①③正确;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强调我们应该怎么办,而不是启示我们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②④不选。‎ ‎2.(2016·江苏高考)0.015~0.04毫米,这是90后铣工张志坤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控铣项目中摘得金牌的精度,然而像张志坤这样的人还是凤毛麟角。今天,我们呼唤工匠精神,呼唤的不仅是一个个技艺超群的职业英雄,更是一群群爱岗敬业、创新创业的广大职工和基层群众。这是因为(  )‎ A.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 B.劳动群众是我国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C.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方法 D.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解析:选D 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呼唤工匠精神,要重视广大职工和基层群众的力量,故D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物质生产的重要性,A项排除;材料不仅仅强调劳动群众,故B项排除;C项与题干构不成因果关系,排除。‎ ‎1.坚持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依据 ‎2.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哲学依据 ‎(1)唯物史观角度: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2)唯物论角度: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辩证法角度: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4)认识论角度: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要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突破大题·保高分]‎ 主观题对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的考查 近几年,江苏卷对于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的考查力度在加大,经济领域的精准扶贫、社会公平问题,政治领域的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不忘初心,文化领域中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等问题都涉及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问题。2018年备考要多角度准备。‎ ‎[典例] (2015·江苏高考·节选 ‎)当前我国经济已步入“新常态”,经济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各级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妥善应对。为推进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某市政府做了如下工作:‎ ‎◇组织有关部门,调查了本地的民生状况,获取了相关数据。‎ ‎◇召开改善民生专题协商会,邀请有关专家、民主党派人士和各界群众代表参加,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 ‎◇出台了促进创新创业、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等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 ‎◇在政务网上开辟专栏,接受群众对政策执行情况的评价和意见反馈。‎ 请简要分析该市政府工作方法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 ‎[我的答案] (先自主解答,再比对满分答案找差距)‎ ‎ ‎ ‎ ‎ ‎ ‎ ‎ ‎ ‎ ‎ ‎ ‎ ‎ ‎ ‎ ‎ ‎ ‎ ‎[解题规范]‎ 第一步:分点审设问,确保答题方向不跑偏 知识限定 历史唯物主义 设问方式 分析类 内容限定 政府工作方法 第二步:分层析材料,确保答题要点对且全 ‎1.先将材料分层 第1层 第1自然段(引言)‎ 第2层 从“组织有关部门”到“获取了相关数据”‎ 第3层 从“召开改善民生专题协商会”到“意见和建议”‎ 第4层 从“出台了促进”到“政策措施”‎ 第5层 从“在政务网上”到最后 ‎2.再抓材料关键词句对接知识 关键词句 逐步推导·对接知识 第1层 对于解题来说属于无效信息 第2层关键词句:调查民生状况,获取相关数据 由上述关键词→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从实际调查中获取相关数据 第3层关键词句:召开民生专题协商会,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 由上述关键词→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第4层关键词句:出台了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 由上述关键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重要导向作用 第5层关键词句:接受群众对政策执行情况的评价和意见反馈 由上述关键词→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满分答案]‎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②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常见失分探因]‎ ‎1.不能从历史唯物主义中找出材料体现的哲理。‎ ‎2.对所用知识不能准确全面地阐释,而是简单地罗列教材哲理,例如有的考生阐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三个表现。‎ ‎3.不能将所学知识与材料进行有效结合,而只是照搬或罗列材料。‎ 一、选择题 ‎1.面对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面对纷繁多样的经济现象,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①增强了驾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 ‎②为在复杂形势中把握社会经济规律提供了理论指导 ‎③回应了经济理论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指导的需要 ‎ ‎④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推动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大发展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A 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我国面临经济转型的战略任务,迫切要求实现经济理论上的创新,通过解放思想、理论创新,推动改革,实现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创新,回应了这一要求,有利于提高对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增强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①②符合题意,故选A项。‎ ‎2.‎2017年4月15日是新国家安全法实施以来的第二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全社会物质和精神生活都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但是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并未因此而同步提高,一些领导干部对国家安全风险挑战认识不足,社会公众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不容乐观。这说明(  )‎ ‎①社会意识是对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精神生活的反映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不同的反作用 ‎④我们要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维护国家安全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②‎ 解析:选A “但是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并未因此而同步提高,一些领导干部对国家安全风险挑战认识不足,社会公众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不容乐观”,说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这启示我们要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维护国家安全,②④符合题意;①是对材料的重复,排除;③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项。‎ ‎3.(2017·南通二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这标志着《民法典》的编纂工作迈出重要一步。《民法典》的编纂是对不适应现实情况的规定进行修改完善,对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新规定。这体现了(  )‎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④社会基本矛盾必须通过改革来解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A 《民法典》对不适应现实情况的规定进行修改完善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①正确;对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新规定体现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③正确;②与题意无关;④表述不科学。‎ ‎4.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古语指出:“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让群众满意是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工作必须打开大门、依靠群众,让群众来监督和评判,群众意见是一把最好的尺子。这说明(  )‎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②群众意见是检验我们工作好坏的标准 ‎③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④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B 题干说明我们要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利益,①④符合题意,入选;检验我们工作好坏的标准是实践,②观点错误,排除;③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B项。‎ ‎5.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我国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这是因为(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领导力量 ‎②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具有无限的创造力 ‎③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规律是统一的 ‎④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选A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及其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顺应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②③当选。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领导力量,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①④错误。故选A项。‎ ‎6.(2017·苏锡常镇调研)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作协九大上指出,文艺工作者要做到四“有”: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这是因为(  )‎ ‎①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发展的源泉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社会主义文艺应该反映并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 ④优秀的文艺作品源于文艺工作者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四“有”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坚持群众路线,为人民群众服务,①③正确;②错误,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④错误,优秀的文艺作品源于实践。‎ 二、非选择题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更好地构筑起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2016年,通过举办第十二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开展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推荐评选表彰工作,及时发布各地和各行业涌现的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不断放大凡人善举的光和热,一座座道德灯塔昂然挺立。在榜样的示范带动下,学雷锋志愿服务在大江南北蔚然成风,与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创建活动同频共振。‎ 与此同时,公布“失信者黑名单”让“老赖”寸步难行,打击网络“大谣”,对“劣迹艺人”说不……有关部门集中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重拳频出,惩戒反面典型警示人。‎ ‎2016年中央发布《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这项推进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举措,促进核心价值观由“软性要求”向“硬性规范”转变。‎ ‎(1)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运用“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知识,结合材料分析如何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工作。‎ ‎(3)联系实际,请就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解析:第(1)问,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知识限定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这一知识包括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基本知识。从这三个角度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说明即可。第(2)问,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知识限定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考生可以从充分发挥思想道德建设模范的榜样作用、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机结合等进行分析说明。第(3)问是开放性试题, 考生在分析说明时,只要围绕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主题即可。‎ 答案: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反映了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的要求,作为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②作为与我国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支撑。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用先进的思想动员和武装群众,凝聚群众力量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2)①发挥时代楷模、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示范带动作用,用榜样的力量去感染人、激励人。②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学雷锋、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社会文明新风尚。③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惩戒违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反面典型。‎ ‎(3)①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树立法治理念,严格依法办事、文明执法,为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形成表率和引领。②加强普法教育,将守法作为现代公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塑造和培育,让守法成为全民的自觉意识和真诚信仰。(围绕主题,言之成理即可)‎ 第2课时人生价值观 考点 价值观 ‎[系统知识·调用准]‎ ‎(一)价值与价值观 ‎1.人生价值 原理 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而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方法论 要求我们把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统一起来,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反对错误倾向 反对割裂二者关系,片面强调其中某一方面的错误 实际运用 材料多涉及为社会、为他人做出贡献,实现自身的价值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原理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但不同的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有不同的导向作用 方法论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实际运用 材料多涉及先进人物事迹或人们在认识、改造世界中出现了选择方向与态度的变化 ‎(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原理 ‎①特点: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阶级性和主体差异性 ‎②客观标准: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方法论 树立和坚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人类根本利益的正确的价值观,即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三)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1.根本途径: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2.客观条件: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实现人生价值必须依赖于社会和集体。即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 ‎3.主观条件: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1)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2)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3)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抓牢选择·不失分]‎ ‎1.(2016·江苏高考)与普通微信群不一样,“日行一善”微信群有个特别的群规,群友发出的红包不能抢。所有微信红包里的钱,都被用来帮助贫困人群,日行一善,积小善成大善,弘扬社会正能量。材料表明(  )‎ ‎①价值观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 ②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 ③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因时而变的 ④量变引起质变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A 日行一善微信红包用来帮助贫困人群体现了价值观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①正确;日行一善,积小善成大善,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要注重量的积累,②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价值选择的变化,③排除;④错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2.(2015·江苏高考)政府解决公共领域问题时,往往召开听证会。为达到预期效果,召开听证会需要注意一些事项,如图所示。这是因为(  )‎ ‎◇各方代表比例要合理,特别是要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听证会参加人员要遵守听证会的规则 ‎◇听证会申请人不宜主持听证会 ‎◇听证会应邀请媒体参加 ‎◇……………………………………‎ ‎①价值判断影响价值选择 ②公民应有序地进行政治参与 ③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有质询权 ④客观事物本质的展现有一个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A 政府的重大决策牵涉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千家万户的生活,决策是否科学、合理至关重要,这是价值判断影响价值选择,①正确;召开听证会需要注意一些事项,由列举的事项可知,公民应有序地进行政治参与,②当选;政协委员没有质询权,排除③;④在本题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3.(2014·江苏高考)下图漫画“好大的手笔!”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②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价值观对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D 图片中的主人公认为“好字不怕墨臭”,在这种世界观的指导下,他主张走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路子,②④符合题意。①③与漫画主旨无关。‎ 关于人生价值的三个易错点 ‎1.人生价值包括贡献和索取两个方面,其中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始终是首要的,判断一个人价值的大小主要看他的贡献。“贡献越多,索取越多”的观点是片面的,因为人生价值的真正意义在于贡献。‎ ‎2.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是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而不是主观努力。要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完全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3.强调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并不否定追求人的个性发展。‎ ‎[突破大题·保高分]‎ 主观题对价值观的考查 价值观的知识是近几年高考主观试题的命题重点。无论从全面从严治党、强调四种意识,还是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长征精神、抗战精神等都会涉及价值观问题。2018年备考要结合这些长效热点重视对价值观的全面复习。‎ ‎[典例] (2017·江苏高考·节选)近年来,“诗和远方”渐回公众视野。当今科技发达,物质资源丰富,但随着各类电子产品逐渐渗入人们的生活,很多人终日沉浸于网络,渐行渐远地偏离了心灵和自然。所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仿佛是物质和技术构筑的丛林里的丝丝清风,给人们带来了自然的气息和心灵的抚慰,引起了无数人的精神共鸣。‎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有些青少年认为,有了高科技电子产品,就不需要“诗和远方”。请运用价值观的道理对此观点加以分析。‎ ‎[我的答案] (先自主解答,再比对满分答案找差距)‎ ‎ ‎ ‎ ‎ ‎ ‎ ‎ ‎ ‎ ‎ ‎ ‎ ‎ ‎ ‎ [解题规范]‎ 第一步:分点审设问,确保答题方向不跑偏 知识限定 价值观 设问方式 批驳类 第二步:分层析材料,确保答题要点对且全 ‎1.先将材料分层 第1层 从“近年来”到“心灵和自然”‎ 第2层 从“所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到最后 ‎2.再抓材料关键词句对接知识 关键词句 逐步推导·对接知识 第1层关键词句:物质资源丰富,很多人终日沉浸于网络 由关键词“物质资源丰富,沉浸于网络”→现今一些青少年对物质的价值追求和人们以前“诗和远方”的价值追求不同→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物质满足的过分追求是错误的,会阻碍人的发展→体现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具有社会历史性 第2层关键词句:“诗和远方”给人们带来了自然的气息和心灵的抚慰 由关键词“诗和远方”给人们带来了自然的气息和心灵的抚慰→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导向作用→我们应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将物质富足与精神追求结合起来 ‎[满分答案]‎ ‎①该观点是片面的。‎ ‎②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因人而异,具有社会历史性。题中观点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物质满足的过分追求。‎ ‎③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导向作用。我们应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将物质富足与精神追求结合起来。‎ ‎[常见失分探因]‎ 考生失分的主要表现是不知道批驳类试题如何回答。在阅卷中我们发现很多考生只是简单地阐释价值观的原理,对于怎么批驳、批驳的内容都无从谈起从而导致了严重的失分。‎ 一、选择题 ‎1.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如是,如果你等待别人从外打破你,那么你注定成为别人的食物;如果能自己从内打破,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相当于一种重生。这启示我们(  )‎ ‎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自强不息的精神 ②既要抓住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又不能忽视事物发展的外部矛盾 ③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要树立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④完全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是不可能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 “如果你等待别人从外打破你,那么你注定成为别人的食物;如果能自己从内打破,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相当于一种重生”,这启示我们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自强不息的精神,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要有创新意识,①③符合题意;②④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项。‎ ‎2.漫画体现的哲理是(  )‎ ‎①价值观取决于人们的立场 ‎②价值观对人生具有导向作用 ‎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④矛盾的斗争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解析:选A 面对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方法,得出不同的结论,体现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③正确;不同的态度导致了不同的行为,体现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②正确;人们的立场影响人们的价值观,但不决定人们的价值观,①错误;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④错误。故选A项。‎ ‎3.文艺工作者要创作真正深入人民精神世界的、能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民思想共鸣的作品,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这要求文艺工作者(  )‎ ‎①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创作优秀文艺作品 ‎②以正确的价值观为导向创作优秀的文艺作品 ‎③坚定理想信念,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④以正确的价值选择为创作的源泉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解析:选B 材料强调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坚持了正确的价值观,作出了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①②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理想信念的作用,③与题意不符;创作的源泉是实践,④错误。故选B项。‎ ‎4.(2017·南京二模)前几年由于初入职场的90后新人缺乏足够经验和能力,面对压力与挑战往往只能“洗洗睡吧”,现如今大多数年轻人勇敢说“洗洗不睡”。洗洗不睡就是对洗洗睡说“不”的意思,表达了年轻人反对歧视,不愿被看扁的青春觉醒。从唯物史观来看(  )‎ A.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不同步 C.要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D.在个人与社会统一中实现价值 解析:选C 从唯物史观来看,对于年轻人来说要敢于面对困难,要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C项正确;A、D两项材料没有体现;B项错误。‎ ‎5.有人说,“成功的人和失败的人只有一个区别,就是成功的人比失败的人在跌倒之后多爬起来一次。”该观点旨在表明(  )‎ A.只有在失败之后才能获得成功 B.实现人生价值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 C.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D.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解析:选D 题干中“成功的人和失败的人只有一个区别,就是成功的人比失败的人在跌倒之后多爬起来一次”体现了从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的主观方面,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6.(2017·苏北三市调研)“只有把勤勉的汗水滴进实践的土壤里,机遇的奇葩才会吐艳。”这句话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启示是(  )‎ ‎①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②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价值总的看法 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抓住有利条件 ④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 只有把勤勉的汗水滴进实践的土壤里,机遇的奇葩才会吐艳,这启示我们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①正确,“勤勉的汗水”——要发挥主观能动性,③正确;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②表述不准确且不符合题意;④题意没有体现。‎ 二、非选择题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网络直播终端从PC端走向移动端,直播开始步入“全民时代”。‎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44亿,占网民总体的47.1%。国内提供网络直播平台服务的企业超过300家,且数量还在增长。直播飙车、吃灯泡、猎杀野生动物、通过粗俗语言进行情绪宣泄……网络直播,井喷式发展的同时也出现种种乱象。‎ 为了加强网络直播规范管理,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2016年11月4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并明确要求,提供互联网直播服务,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应当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健全社会投诉举报渠道,设置便捷的投诉举报入口,及时处理公众投诉举报。‎ ‎(1)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网络直播快速发展的原因。 ‎ ‎(2)运用价值观知识,说明网络直播服务提供者如何促进本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3)公众是网络直播的参与者,也是监督者。就如何参与和监督网络直播提出合理化建议。‎ 解析:第(1)问,要求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网络直播快速发展的原因,属于为什么类解答题,考生可以结合材料从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大众传媒的角度回答即可。第(2)问,要求考生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说明网络直播服务提供者如何促进互联网直播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属于怎么办类,但哲学类问答题一般采用原理+方法论方式作答,从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角度入手回答即可。第(3)问,以网络直播的参与者和监督者的身份,对网络直播提出合理化建议。比较开放,考生只要言之有理,操作性强、符合主题即可。‎ 答案:(1)①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文化传播提供了广阔空间。②网络直播使文化传播超越了时空限制,有利于满足人们多样化文化需求。③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网络直播带来的经济效益,促使部分投资者加大投资,有利于促进行业发展。‎ ‎(2)①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评价和行为选择。要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要符合社会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利益立场上。顺应网络直播发展趋势和传播规律,维护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合法利益。‎ ‎(3)①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自觉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②主动监督、举报网络直播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综合检测(一)‎ ‎1.里约奥运会已经落下帷幕,而以中国女排为代表的中国奥运军团展现的为国争光的拼搏奋斗精神,依然久久激荡在国人心头,永远是振奋民族自信心的强大力量。这表明(  )‎ ‎①意识能把观念的东西变为现实的东西 ‎②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使人奋进 ‎③保持高昂精神是走向成功的关键 ‎④意识对生理活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D ①错误,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②④正确,中国女排为国争光的拼搏奋斗精神,依然久久激荡在国人心头,永远是振奋民族自信心的强大力量,这表明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使人奋进;③错误,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是走向成功的关键。‎ ‎2.习近平主席2017年新年贺词中的“撸起袖子加油干”作为近期的一句流行语,被写入了许多地方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下列说法与“撸起袖子加油干”蕴含哲理相一致的是(  )‎ ‎①天上不会掉馅饼 ②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③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④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实践的重要性。①体现规律的客观性,不选。④体现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不选。②③符合题意,入选。‎ ‎3.‎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作为新中国首部民法总则的汇编,对现行规定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了科学整理,并将其他民事法律中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规定写入总则。这一编写体现了(  )‎ ‎①系统优化的方法 ②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选C 本题考查系统优化的方法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对民事法律规范进行科学整理表明系统优化的方法,将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规定写入总则,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①③符合题意。②④与题干无关,不选。‎ ‎4.大数据分析在方法论上需要解决的课题首先就在于:如何透过多层次、多维度的数据集实现对于某一个人、某一件事或某一种社会状态的现实态势的聚焦,即真相再现。这说明(  )‎ ‎①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是事物的根本存在方式 ‎②可以根据人们的需要建立起事物的具体联系 ‎③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④把握事物多样性对人们正确认识事物有重要意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D ①表述错误,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②错误,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不能根据自己的主观需要随意建立联系。题目中表明了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把握事物多样性对人们正确认识事物有重要意义,故③④入选。‎ ‎5.中国目前仍有7 000万贫困人口,他们能不能过好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春节期间最关心的问题。未来三年,我国政府将把扶贫开发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坚持分类施策,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这些举措包含的辩证法道理是(  )‎ A.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主流 B.实践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C.抓住主要矛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解析:选C 本题考查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题干设问是辩证法道理,B项属于唯物论,不选。抓矛盾的主要方面与题干不符,A项不选。D项与题干无关,不选。C项符合题意。‎ ‎6.“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推动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动适应人民健康需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要素配置和服务供给,补齐发展短板,推动健康产业转型升级。这是因为(  )‎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树立群众观点 ‎②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③调整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④调整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 本题考查人民群众的重要性和改革的内容。题干强调主动适应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体现了树立群众观点,①入选。推动健康产业的发展是在调整生产关系,③符合题意,入选。②④不符合题意,排除。‎ ‎7.长征永远在路上。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这是基于(  )‎ ‎①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②上层建筑必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 ‎③实现中华民族复兴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 根据题目的表述,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这是基于长征精神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我们之所以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是因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故①③入选。②表述错误,上层建筑未必都会起促进作用。④与题意无关。‎ ‎8.孙家栋,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少年勤学,青年担纲。导弹、卫星,嫦娥,北斗,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了他的传奇。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这启示我们(  )‎ ‎①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价值判断 ‎②只有接受逆境考验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③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④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利益的立场上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价值选择,①错误,不选。顺境和逆境都可以实现人生价值,②错误,不选。③④符合题意,入选。‎ ‎9.漫画《拨石见路》告诉了我们(  )‎ A.群众路线是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B.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是看他的贡献 C.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 解析:选C 漫画《拨石见路》表明拨石方见改革之路,告诉我们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C项正确且符合题意;其它选项说法正确但都与漫画寓意不符,均应排除。‎ ‎10.在“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追寻自由”主题班会上,同学们围绕“自由”表达了不同的观点:‎ 甲同学:孔子说“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所以自由不是为所欲为、了无边界。‎ 乙同学: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支配。一旦人们对客观的社会和自然的必然性有了正确的认识,并能支配它,使其服务于人类自觉的目的的时候,也就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自由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丙同学:21世纪的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了大众创新的时代,只有具备陈寅恪先生当年提出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人才能适应这个伟大的时代。‎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自由”的解读不应是抽象的,而应是具体的。‎ ‎(2)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有关“自由”的理解。‎ 解析:第(1)问,要求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自由”的解读不应是抽象的,而应是具体的。“自由”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承接的,文化的发展要立足社会实践,同具体的社会实践相符合,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实践相符合,我们已经进入了大众创新的时代,要求文化也要创新。第(2)问,知识限定明确,辩证唯物论,题目类型为认识类,问题指向对马克思主义有关“自由”的理解。本问侧重于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支配。一旦人们对客观的社会和自然的必然性有了正确的认识,并能支配它,使其服务于人类自觉的目的的时候,也就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自由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从这一自由观可以得出人可以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答案:(1)①自由的内涵会因时而变,随着时代、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由”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 ‎(2)①人类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才能实现存在和发展的自由。②要实现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离不开意识对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动作用。‎ 综合检测(二)‎ ‎1.美国科学家借助革命性的基因编辑技术,实现了艾滋病治疗研究的巨大进步,成功地从人类细胞中“剪掉”了艾滋病毒。研究团队确信这种治疗方法在三年内就能够在人类身上进行临床试验。这表明(  )‎ A.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最终目的 C.科学实验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D.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解析:选B 研究团队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实现了艾滋病治疗研究的巨大进步,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这种方法最终会用在人类身上,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故B项符合题意。A、D两项不符合题意;C项说法错误,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是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 ‎2.“合则强、孤则弱”,从两极对立到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交响乐而不是独奏曲,是团体操而不是独角戏。这体现的哲理是(  )‎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整体与部分辩证统一 ③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④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A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交响乐,是团体操,体现了实践的社会历史性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①②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当部分以合理有序的顺序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反之小于部分功能之和;④说法错误,联系具有普遍性,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违背了联系的条件性。‎ ‎3.《朗读者》第一期的主题词是遇见,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到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了人,有了生命。从哲学角度看,对这段主题词理解正确的有(  )‎ ‎①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不同条件 ‎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④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 从哲学角度看,这段主题词说明了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正是由于事物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才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换句话说,矛盾是联系的核心内容,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②④符合主题词意;①③与题意不符。‎ ‎4.在建构童年的精神世界中,悲伤与苦痛是一个重要而又必要的精神元素,和阳光、快乐等元素一道构筑了人们精神成长的台阶。下列选项中与此观点蕴含哲理相同的是(  )‎ ‎①瑕瑜互见,长短并存 ②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③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④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B 材料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①④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②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③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漫画《精准扶贫》告诉我们(  )‎ A.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主要方面决定的 B.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D.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解析:选C 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故选C项。‎ ‎6.《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快制定实施非户籍人口在城市的落户方案,调整完善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积分落户政策,其他城市不得设置落户限制。这一落户规定体现了(  )‎ A.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B.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C.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解析:选A 《意见》要求制定实施非户籍人口在城市的落户方案,体现了矛盾具有普遍性;但对于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其他城市采取不同的方案,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故材料体现了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故选A项。‎ ‎7.我们在肯定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应看到由此可能引发的风险。这表明(  )‎ ‎①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矛盾的主次方面是辩证统一的 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辩证统一的 ‎④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 加入SDR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体现了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②④符合题意,故选C项。‎ ‎8.精准扶贫包含精神扶贫的命题。在政策引入和产业扶持的同时,扶贫干部和基层干部还应充分利用乡规民约引导乡风民俗,抵制陋俗恶习。精神扶贫的依据是(  )‎ 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B.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C.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经济基础 D.生产方式变革决定社会形态更替 解析:选B 材料中的“精神扶贫”是上层建筑的变革,并没有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A、C、D三项不符合题意,B项说法正确。‎ ‎9.党中央提出,规划建设雄安新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市民需求出发,做到疏密有度、绿色低碳、返璞归真,提供宜居的环境、优质的公共服务。这意味着(  )‎ ‎①要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 ‎②做事情要从老百姓的愿望出发 ‎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需要超越历史条件 ‎④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B ①符合题意,“规划建设雄安新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市民需求出发”即强调要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②说法错误,做事情要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老百姓的愿望出发;③说法错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不能超越历史条件;④符合题意,“做到疏密有度、绿色低碳、返璞归真,提供宜居的环境、优质的公共服务”强调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10.在漫长的中国历史进程中,德行高尚的乡绅,被称为“乡贤”。他们在乡村社会建设、风习教化、乡里公共事务中贡献力量,由此形成了传统的乡贤文化。‎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中国特色乡村治理现代化,需要继承传统的乡贤文化,摈弃其中等级森严、尊卑有别等糟粕,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以乡情为纽带,以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社会贤达的嘉言懿行为示范引领,培育新乡贤文化。‎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说明新乡贤文化是对传统乡贤文化的辩证否定。‎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培育新乡贤文化对乡村建设的意义。‎ 解析:第(1)问,要求说明新乡贤文化是对传统乡贤文化的辩证否定。首先要明确辩证否定观的相关原理,其次结合材料分析,新乡贤文化保留了传统乡贤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又具有了新的时代内涵。新乡贤文化既克服了传统乡贤文化中的糟粕,又保留了其中积极合理的内容。第(2)问,要求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培育新乡贤文化对乡村建设的意义。解答时可以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对政治、经济的作用角度分析。‎ 答案:(1)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乡贤文化保留了传统乡贤文化中的积极因素。②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乡贤文化在今天具有了新的时代内涵。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其实质是“扬弃”,新乡贤文化克服了传统乡贤文化中的糟粕,保留了其中积极合理的内容。‎ ‎(2)①有利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乡村文化创新,加强乡村文化建设。②有利于发挥文化对人的影响作用,培养新型农民。③有利于发挥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